哪吒为何成为李靖的儿子?为何与李靖不和?这个故事源自佛教传说

2019-07-28   梦露居士读国学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2019年7月26日,一部叫做《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动画片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影片可谓叫好又叫座,截至7月28日中午11点14分《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破5亿,创国产动画电影单周票房新纪录。

居士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一部经典动画片,叫做《哪吒闹海》,这部影片也极其精彩,特别是其中哪吒自刎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部动画片,改编自我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托塔天王与哪吒的相关情节。

而托塔天王和哪吒的故事,在历史中经历了一番有趣的变化,才演变为《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版本。


托塔天王和哪吒都是从佛教经典中来的。

佛教认为,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个山头,每一个山头上都住着一个天王,各护一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其中护持北俱芦洲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又被译为毗沙门天。毗沙门天王的形相,一般是一只手拿着戟或宝幡,另一只手擎着宝塔,也就是佛的舍利塔,代表他护持佛法。

手托佛塔的毗沙门天


佛经记载,毗沙门天有个儿子(有的佛经说是孙子)叫哪吒。

毗沙门天王是唐密非常重要的一位神祇。当时西域高僧不空曾在自己的著作《毗沙门仪轨》中,记载毗沙门天王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显灵,在大石、康五国围困安西城之时,帮助唐军打败敌人的故事,从而确立了这位天王的战神地位。

手托佛塔的毗沙门天


而唐朝还有一个战神——李靖,战功赫赫,用兵如神。

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开始,李靖正式进入国家祀典,成为“德行无暇、始终全节”的国家级祭祀对象。久而久之,李靖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战神。

在唐朝时,人们就开始神化李靖,如《太平广记》里就记载了一个李靖替龙行雨的故事。李靖代替龙王给人间下雨,李靖因为好心私自加大了雨量,却引起洪水,导致龙母受到上天的惩罚,杖责八十。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西游记》中魏征斩龙的情节。


渐渐的,战神李靖与战神毗沙门天便就合而为一了。

毗沙门天一分为二,一个分身仍然留在四大天王这个组合中,给玉帝看守南天门。另一个分身还一直托着塔,成了托塔天王李靖。

而哪吒和托塔天王的故事,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

其实在佛经中,并没有太多哪吒的事迹。只是流传到中国后,哪吒的故事才多了起来,而且开始出现哪吒与父亲毗沙门天不和的传说。


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曾经记载了一个哪吒的故事。哪吒办了一场法会,毗沙门天迟到了,哪吒大怒,拿剑想杀毗沙门天。结果毗沙门天拿出自己的宝塔,塔中坐着阿弥陀佛,原来毗沙门天是去请阿弥陀佛坐在塔中来参加哪吒的法会,故而迟到。哪吒这才心生欢喜。

在这个故事中,已经具备了后世哪吒传说的某些情节,比如哪吒想杀毗沙门天,却因为毗沙门天的佛塔而不杀了。


宋朝哪吒的故事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辙曾写过一首诗《哪咤》: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可见宋代传说哪吒不尊敬父亲,只是拜佛,佛看哪吒愚痴,就送给父亲一个佛塔,这才让哪吒顺服。与后来《西游记》的传说如出一辙。

宋代禅宗语录《五灯会元》也记载了哪吒的一则传说:

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身于莲花之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哪吒自杀和莲花化身的故事也产生了,只是书中语焉不详,我们已不知这个传说具体是怎么回事。似乎哪吒是用析肉析骨来向父母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理。


后来,哪吒不尊敬父亲和哪吒自杀两个传说就结合起来,发展成《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我们熟知的托塔天王和哪吒的故事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