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弟子常说一句话:四大皆空。到底什么是“四大”呢?四大为什么皆空呢?
对佛教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说:“四大嘛,就是指酒、色、财、气。四大皆空,就是说不要沾上这四种东西。”
这种理解完全背离了“四大皆空”的本意,可以说是驴唇不对马嘴。
四大又叫四界,是古印度的一种基本的世界观,类似于中国的五行。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共同构成整个世界。四大则是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就是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所以称之为四大。
地、水、火、风分别具有坚、湿、暖、动四种属性。地是坚实的,水是湿润的,火是温暖的,风是流动的。印度人将坚、湿、暖、动四属性称为“能造四大”,将地、水、火、风四元素称为“所造四大”。
能造四大只是属性,是肉眼不可见的,所造四大则是物质,是我们可以看见的东西,比如高山、大河、野火、飓风。
佛教认为,世上的一切东西,山河大地、草木鱼虫、身体形骸,都是由四大和合而产生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就拿人来说吧,人的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如果四大能够和谐相处,人就健健康康的,如果四大不和谐,人就会生病。所以佛教将生病称之为“四大皆空”。
“空”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所有佛教学说都是围绕着“空”这一概念展开的,所以皈依佛教又被称为“遁入空门”。
到底什么是空呢?有人说,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这显然是错误的,山河大地、动物植物等等事物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怎么能说是什么都没有呢?
原来,空专指“性空”。
所谓“性”,指的是自性,说的是事物不依任何条件而独立存在,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恒常实在。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具体的事物都没有自性,所以“性空”。
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四大和合而产生的,而四大的和合只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如果四大调和,事物就能正常的生长、发展,如果四大违和,事物就会走向衰败、死亡。
随着四大的不断和合、离散,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会不断重复经历成、住、坏、空的整个过程,从生到死,再从死中获得新生。
综上所述,由四大和合而成的整个世界,都是没有自性的。因此佛教说:一切皆空。这也就是《心经》所说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不是没有,不是虚无,只是虚假,“空”又叫做“假有真空”。因为事物确实都是存在,但它们的存在都是暂时的,所以是“假有”。所有事物都没有自性,本性空寂,所以是“真空”。
所以佛教让人放下执著,你所执著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你又何必执着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阅读更多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