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北京东方黄埔白酒技术研究院
昨天小编刚刚写了茅台和拼多多的"真香"事件,转头就看到茅台在削减自己的经销商数量,目前市面上茅台的销售除了少数合作的直营渠道以外,更多的是依靠遍布全国的经销商,作为茅台的经销商,可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根本不愁没饭吃,有人用过一个词来形容茅台的经销商,小编觉得很贴切——"躺赚"。
但是今年对于茅台经销商而言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茅台经销商炒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两次,经销商从贵州茅台以969元/瓶的出厂价拿货,再加价卖给终端渠道,但是也有了不少的隐忧,市面上不少的经销商为了贪图利益使得茅台的终端价格不断地上涨,甚至已经达到了2、3000元,让我们消费者看得到、喝不起。因此近日,茅台对自己的经销商开始了又一次的范围削减。
为什么要用"又"呢?因为在茅台的历史上,经销商的削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8年就出现过大规模的削减,据茅台股份公司的年报显示,2018年茅台股份国内的经销商数量减少了607家,其中茅台酒的经销商就减少了437家。
因为茅台如果在市面上一直给人的感觉都是买不到、喝不起的印象,对品牌而言的影响自然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某种意义上在透支这个品牌未来的发展前景。
但是仅仅是靠削减经销商数量,也不能合理的控制茅台在终端市场的价格,因为"中间商"哪有不赚差价的呢?因为他们是一个能赚10元就绝对不会只赚9元的群体。
因此茅台也在削减经销商数量的同时,扩大直销的平台与路径:
台面上公开招标电商平台是为了防控黄牛,但其实也是为了稳固消费者对于茅台的信任感,同时削减茅台经销商的专属"贵族"权利。
在华润万家、大润发、物美、京东等商超巨头拿下茅台酒经销资格之时,茅台也在加重自身的直营比重:
对于市面上的名酒而言,长期以来他们的经销商对于市场终端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导致企业管控市场的力度不足,长此以往,企业如果想要推销新品或者转型销售模式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助力。
因此很多名酒现在都在考虑"砍掉"自己的经销商,除了茅台还有我们熟知的五粮液和郎酒等。
哪怕是一些优质的经销商,名酒也会考虑砍掉,转而更加注重和平台以及连锁机构合作,销售方式必然会经历这场变革。
因为企业想要从注重生产到生产和终端都能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定会经历的过程。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也是一件好事,企业把控终端能够使得这些名酒直接面对终端消费人群,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直接满足消费者的常规消费需求。
您认为经销商被"砍掉"是否是一种行业的趋势呢?你会选择在平台或者连锁机构上购买名酒吗?(文:KIKI哦咿呀)
(以上评论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杂志立场,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