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4日,一条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人民日报》标题是《对抗美援朝老战士严重攻击谩骂,微博禁言8个账号》,《中国青年报》标题是《诋毁88岁老兵是美日间谍?乱扣帽子不能姑息》,《北京日报》标题是《88岁老兵遭攻击诋毁!看完他的经历,跳梁小丑们该自惭形秽》。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新闻中提到的志愿军老兵尹吉先多年来就被各大媒体报道过,目前我查到最新的一次报道是《解放军报》,标题是《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文章中用了尹吉先给武警北京总队新兵团新兵讲述战斗故事的配图。
老兵的身份是确凿无疑的,这些年来媒体关于他的报道相当多,《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就有过好几次。
那么是什么人在攻击谩骂诋毁他呢?
我就配一张图,省得脏了大家的眼睛,污染环境。
在为首几个人的蛊惑下,围攻谩骂老兵的人非常之多,用语也极为恶毒。考虑到这些人受到为首几个人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双石”又是有相当名气的军史专家,那么这些聚集谩骂的小喽啰,本文就不描述他们了。
对于很多军迷来说,为首的人是很熟悉的,就是写过抗美援朝专著《开国第一战》的作者“双石”。他就是《人民日报》所说的被封号的8个账号之一。
这就非常奇怪了,一个歌颂抗美援朝,歌颂志愿军的作家,为什么要攻击谩骂一个志愿军老兵呢?
“双石”作为一个军史专家,他对志愿军老兵尹吉先以“质疑”为名,进行否定,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而且非常有蛊惑性。
那么,看来解决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了。那就是看一看,“双石”所谓的“质疑”和他抛出的证据是否正确。
如果“双石”所谓的“质疑”和他抛出的证据正确无误,那么各大媒体对他的点名批评,那就有点冤枉他了。如果“双石”所谓的“质疑”和他抛出的证据,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双石”其实就是一个网络喷子,各大媒体对他的批评是绝对正确的。
这是非常容易辨析的。
所以本文的核心内容就一句话,双石,你这个军史专家不要用你那点浅薄的知识,去挑战你未知的广阔世界!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双石,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有脸“质疑”,指责?
诚然“双石”是个军史专家,但是请问“双石”你这个军史专家全懂全知道?对抗美援朝战争了如指掌?所有真相全掌握在你一个人手中?我看不见得,事实上也不可能。但是熟悉“双石”的人都知道,他向来老子天下第一,永远正确,从不认错。
那我就在这位专家面前班门弄斧一下。
第一条:
志愿军老兵尹吉先是27军的,有一次他说:他部队的代号是9707部队。
“双石”对此极为“质疑”,并甩出了自己的证据。就是下面的这三张图。
第一张
第二张
第三张
这三张图片上面记载的是27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号。
看起来,志愿军老兵尹吉先所说的自己的部队代号是9707部队,不在三张截图的表格中。
因此,“双石”得意非凡,一副“截图我有,天下无敌”的样子。
我就觉得非常奇怪了,这三张截图中所显示的代号就是27军所有的代号了吗?既然这位军史专家“双石”得意洋洋,说这三张图就是确凿证据了。那我来打打他脸。
这里我就请问“双石”了:四七部是哪个军啊?280支队539大队又是哪个部队呢?按照“双石”所甩出的证据,很明显四七部,280支队539大队和27军无关。
可是不好意思,280支队539大队正是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而四七部正是27军。
熟悉军史的一看这个连队的番号就知道了,这正是在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战斗中的“新兴里战斗模范连”。来,我们请出该连当时获得的奖旗。
看看清楚,绿底白边,下镶穗带,以白布剪裁缝绣着:“奖给280支队539大队第4连,抗美援朝新兴里战斗模范连,中国人民志愿军四七部司令部。”
我就请问军史专家“双石”了,四七部,280支队539大队,这些代号也不在你给出的三张截图中啊。你是不是也要像否定志愿军老兵尹吉先一样,把志愿军这个荣誉单位“新兴里战斗模范连”也否定掉啊?
事实就是,你“双石”并不是全懂全知道。看来你对志愿军部队的代号问题,并不是完全的了解。您所谓的确凿证据不够用啊。奇怪的是,既然您不是完全了解,您哪来的勇气去质疑这位真正经历过战争的老兵呢?
我们再来看下一条。
“双石”言之凿凿的说:“双爷我确信无疑的是,至少他自陈在24A炮观员岗位上参加战斗且引导指挥炮火消灭敌营地的故事,纯系八卦!”
要这样说话,那是要非凡的勇气和极深的造诣的。有一种人可以这样说,那就是他对24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有战斗了如指掌,如数家珍。那他自然可以说,老兵尹吉先所说的战斗纯系八卦。
可惜,不是我看不起军史专家“双石”,他绝对做不到对24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有战斗都了如指掌。
我随便问一个,1953年5月17日至31日,24军部队一共与美军第65团发生三次战斗,请问是哪三次?
请“双石”专家不要告诉我说没有,我知道你手上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军史》,但我说的这三次战斗,军史上是没记载的。
可能我有点为难“双石”专家了,那么我们换个简单点的。“双石”在指责老兵尹吉先是假冒志愿军的同时,曾得意洋洋甩出两张截图,来源于《24军军史》,讲的是1953年6月,24军74师攻打381高地东北无名高地美军第3师65团的战斗。
看来,“双石”专家对381高地东北无名高地这一带的战斗非常熟悉。
那么我就问个他熟悉的。在这次战斗之前的5月16日,志愿军24军也攻打过381高地东北无名高地。那么请问,当时该高地美军守军是哪个团哪个连?
这个总简单了吧,您都得意洋洋贴出了24军军史中关于381高地东北无名高地战斗的截图了,而且您还是写过抗美援朝专著《开国第一战》的著名作家、军史专家。
您不会告诉我,您不知道吧?
我替您回答吧,您根本就不知道,因为您手上那些资料根本没记载。军史没记载,并不代表不存在,军史只会选择性记录较为重要的战斗,不可能每一次战斗都记录在案。您手上肯定没24军《阵中日记》,您要是有,早就得意洋洋甩出来了。既然您没有24军的《阵中日记》,那么志愿军老兵的回忆就可以帮助您去了解那些您不知道的战斗。
但是,您的态度是,一口咬死志愿军老兵尹吉先所说的战斗“纯系八卦”。无知者无畏,您一个军史专家得狂妄无知到什么程度才敢让您有勇气说出“纯系八卦”这四个字啊。
不是我小瞧您,您对24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过的战斗,不知道的,多着呢。我知道你有24军军史,所以我只问了与美军第3师的战斗。我要是问24军和美军第2师发生过什么战斗?您还不得怒斥我“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我纳闷的是,既然这么简单的问题您都不知道,您哪来的勇气在那和《人民日报》叫板,拍着胸脯说自己20年前就写过抗美援朝专著?关于抗美援朝的专著,真的太多了。质量么,有的好,有的差。我有近万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档案、资料。您那本,列不进我的参考资料清单。
现在的志愿军老兵尹吉先参加节目访谈时
现在,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有了答案。原来军史专家“双石”所指责老兵“纯属八卦”的战斗,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拿出的证据也是不合适的。很显然,在他自己都不懂的情况下,他有什么资格指责志愿军老兵尹吉先是假冒的?一个自己都不懂的人,他有这个资格吗?
其实呢,像“双石”这类,根本不是个例,而是普遍情况。网络上所谓的这些军事博主、大拿,无非就是看过几本普通人没看过的“军史”、“战例”、“总结”,一个一个都狂的不行。我举个例子,虽然跟本文具体内容无关,但本质是一样的。
尹吉先1955年任排长时
10月22日晚上,我在一个军事群里看到有一个人突然冒了一句:“群里有人民日报的吗?他们网络版出大错了。美国北极熊团”这个群里的400多人全部都是所谓的军事大拿,我一看这哥们说话,我就非常崇敬,这高大上啊,开口就是人民日报出大错了,这是高人哪。
于是我赶紧问是哪篇文章,看完文章后,我对这哥们更崇拜了。抗美援朝战争,我也有点小小研究,可我楞看不出来哪里错了。
于是我就非常恭敬地请教他。这哥们说:“美军北极熊团(31团)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身亡,这个是大错,实际是击毙了。”我说:“哪里记载击毙了?”他说:“27军军史。”
于是我就问了:“那你看过美军第31团团史吗?”
第27集团军军史上确实写了击毙敌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但没写具体经过。具体经过其他很多书籍文章都介绍过。这一仗与本文前述的“新兴里战斗模范连”有关,正是该连冲进了美军指挥所,击毙“团长麦克莱恩”。可惜的是,这个记载是错误的,志愿军战士误以为重伤到地的美军31团1营营长赖斯是团长。当时美军第31团战斗队的基本指挥所在后浦,坐镇的是31团战斗队真正的指挥官第7师副师长豪斯准将。而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率前进指挥所和32团1营一起,在内洞峙。在新兴里的是美军31团1营。麦克莱恩不会时空转移,没办法飞到新兴里去。
人民日报根据志愿军和美军的记载,将原有的记载错误修订了过来,这没有任何问题。这哥们所说:“人民日报出大错了。”完全是无稽之谈。当然啦,这哥们和双石一样,也是一副军史我有,横行天下的样子,死不认错。
1932年,尹吉先刚入伍时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双石”这种攻击谩骂志愿军老兵的事,并非孤例。
这些人一个个都狂到了没边,天下第一,永远正确。一个敢说人民日报出大错,一个敢谩骂志愿军老兵。其实都是用自己的无知和错误来展示他们人品上的缺陷。
他们并不是真的全懂全知道。自己不懂,还一点都不谦虚。
2020年5月,我有一篇文章讲到有人谩骂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解放军,也是这种情况。看了一点点普通人看不到的“军史”、“战例”、“总结”,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现在“双石”等人虽然被处罚封号,还是死不认错,仍然在攻击志愿军老兵尹吉先。有位网友是这样说的:“这些人比较缺乏跟老人接触的经验,8、90岁的老人,别说用电脑,日常交谈能表达流利都不错了,一帮电脑贼六的年轻人,追着喊着老人家立即对细节,辩论,纠正。”
这位网友说话非常客气,他说的是“比较缺乏跟老人接触的经验”。实际是,这根本就是不尊重老人。我们且放开志愿军老兵的身份,就算是一位普通的88周岁老人,能和你们一样在网上贼六贼六吗?更何况这些人本身整天就是泡在网上跟人吵架的键盘侠。这不是经验问题,是尊重问题,是人品问题。
另外一位网友说:他们要想打倒一个人,就会选择性视而不见,然后拿着放大镜一个词一个词儿去找“有利证据”,然后(单)方面宣布自己胜利了。他说战友光着屁股死在了汉江里,就说他对战友没有感情。却看不到他接受采访时流着眼泪说,我的战友们都死了,只有我还活着。而他曾经唯一的执念,就是找到当年的战友。
另外一个网友说:这叫做黎塞留放大镜。红衣主教黎塞留:“给我这个世界上最诚实的人写的六行字,我一定能从中找到足够的理由来绞死他”。
这个事如果换了我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自己去调查一下就知道了。我这几天小朋友做手术住院,不然飞趟北京直接去看看老兵尹吉先,不就完了。
之前,他们围攻那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解放军老兵强文章,说他是老骗子。我直接电话打到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直接问呗,你们有没有一个叫强文章的解放军老兵。当地直接回复,有!这些人的指责谩骂,不攻自破。顺便说一句,当时辱骂老兵强文章最甚的一个,这次又出现在“双石”旁边。而我上次发文怒斥他们后,“双石”马上跳出来找我,给这些人找场子。
他们可能会说我没时间调查,那么你们怎么有时间在网上不依不饶喷着志愿军老兵尹吉先?他们可能会说我没能力调查,那么我怎么就知道去个电话问一下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呢?
不是没时间,也不是没能力,只不过他们的乐趣就是在网上喷人,仅此而已。
另,关于志愿军老兵尹吉先回忆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其他一些质疑,不在本文讨论之中,就不占用本文篇幅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质疑都是因为质疑者自己的无知,真是让人深刻感受无知者无畏这句话。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