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经到来,孩子们有大把的时间在家,又赶上春节,这其实是一个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行动力也很强,这对于他们大脑其实是一种锻炼,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锻炼大脑的灵敏度,促进智力发展。一般来说手巧的孩子心思更加灵敏。
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在于父母,有的父母怕孩子做的不好,就不让孩子做,又或者平时学习压力比较大,孩子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
现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水平是超前的,但是动手或者生活能力却是远低于年龄阶段的。
家长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年纪小或者是担心他们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做,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做了孩子才有机会在其中吸取经验。家长的包办会让孩子失去动手机会,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对能够帮助家长做事而感到开心,家长应该多给孩子机会参与到做家务或者是亲自动手这件事请上来。
动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不仅仅是玩一些益智游戏或者玩具,它贯穿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习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下面就来讲一下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开始。
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可以多让孩子做一做。尤其是寒假孩子有很多时间在家,比如说年底收拾屋子,做饭洗菜,洗衣服,都可以让孩子做。
不要怕孩子做的不好,一次两次不行,多做几次孩子就能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经验了。
如果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们自己收拾玩具,洗手洗脸。小学低年级就可以自己收拾屋子,不要求孩子能做的有多好,但是最起码要放心大胆的让孩子去做。
寒假在家,孩子不用接送上学,如果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最好让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和老人的话他们会因为宠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往往父母带孩子的话,还有机会让他们做事。
如果需要老人带孩子的话,最好和他们达成一致,嘱咐老人多让孩子主动做一些事,其实孩子年纪越小适应能力就越强。谁做事情都不是一次就完美的,孩子洗菜洗不干净就让他们洗两遍,一开始做得差一点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一开始可以在一旁提点一下,告诉孩子哪里做的不好,但是不需要上手帮忙。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买菜或者去超市买点东西,从最简单的一样东西开始,逐渐过渡到更多的商品。
可以先从自己家小区开始,慢慢的扩大外出的范围。让孩子买东西除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之外还能让他们提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当孩子能够自己动手买菜买文具的时候,就是他们独立能力提高的时候。
有的时候孩子脾气不好或者是和家长之间有矛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外人,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分寸。如果能够多出门接触一些家人和同学之外的人,孩子也会更懂礼貌。
还有的孩子遇到陌生人就很怕生,不敢说话,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安全区没有扩大,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所以放假让孩子出门帮忙买个东西也是教他们熟悉与其他人打交道,扩大自己安全区的一个过程。
而且买东西还能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除了学习和兴趣爱好之外,生活也是一个丰富的大课堂,很多基本的技能就能从生活中学习到。让孩子买东西还能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意识。
孩子从小对金钱有概念之后,长大了才不会奢侈浪费,从小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一开始自己做事情的时候难免会犯错,但是家长要多看到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以鼓励为主。想要让孩子下次更有意愿去做,就不能总是批评他们做得不对的地方。
其实相对于家长或者熟悉的人表扬孩子,如果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陌生人的表扬往往能给孩子更大的自信去做事。
尤其是在寒假这种比较长的假期中,能够更加连贯的让孩子动手实践,时间也充裕,不会和孩子学习冲突,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随着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其实带给他们的好处也有很多,首先就是做事的自信心提高了,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不管到了什么年纪,能够有充分的自我意识的人活的会更加轻松自在。
父母要学会逐渐放手,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适应过程,孩子适应能力强了家长的负担也会得到减轻,这样父母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的事情。
培养动手能力其实也是从侧面教育孩子如何把经验变成知识的一种方式,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的实践才能一通百通,将今后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得更加娴熟。
而且动手能够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让他们知道做事情不会从一开始就会成功的,但是只要反复练习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刻。只要家长能够多鼓励多支持,就能培养一个自信又聪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