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草根段子手,一生可谓“倒霉透顶”。
16岁当考试枪手,即使要被砍头也代考举人,只为偿还安葬父母时欠下的巨债。
好不容易考上第一,见了皇帝,却无钱行贿上司,连个候补知县都做不成。
又逢辛亥革命,义愤填膺写出一篇《民气说》,引得日方强烈抗议,袁世凯严令查禁。
想实业救国,办毛巾厂抵制日货,却被日军占领,土匪洗劫,一切成梦。
躲到山区悬壶济世,医好了别人,病坏了自己。
潦倒如斯,忠义如斯。
这个终生为国奔波的人,名唤蔡东藩。
光头、戴深度近视镜、灰白长衫,只用毛笔墨盒,这是蔡东藩留给世人的印象。
生于底层之家,一生贫困清苦。
无周作人、郁达夫那样的游学经历,亦无胡适之、陈寅恪这些大儒的名教授光环。
但这位草根书生同样像这些名人一样,终生为国奔波:
编教材,泼辣点评日本,警醒世人。
去教书,让每个中国人学会“堂堂正正地活着”。
发现帝制复活,又跑去编史救国,决心让世人知道帝王专制之狭隘。
十年光阴遑遑,写出了一部用演义讲历史的巨著——历朝通俗演义。
一套书讲尽一千年,它被惊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
“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从此留名。
01
国宝级通俗史作典范
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六史》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演义小说家、史学家蔡东藩,历十年寒暑、阅经典千卷才得以完成的作品。自民国初版以来,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被赞为“中国历史殿堂级的启蒙必读读本”、“通俗史作之典范”。
蔡东藩
历史作家
1877年-1945年
相传因为抨击朝廷腐败,蔡东藩还曾收到恐吓信,逼迫其修改内容。但他仍旧秉笔直书不变初衷,遵循“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的原则。
这种没有刻意丑化,也没有含糊其辞、有失公允的编著精神值得后人抱以崇高的敬意。
因为书中文史知识兼备,对学生裨益匪浅,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还曾大批采购。也正因为以史实为重且行文亦文亦白、格调幽默风趣而备受名家的青睐和赞誉。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二月河等名家也都联袂推荐过。
可以说这套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理趣兼备,写尽了几千年历史中的细枝末节。其中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既恪尊史实又文辞老辣。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作为历史演义中的佼佼巨著,至今无法找到可替代的读物。无论你是普通读者,还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想必看过后皆会有所收获。
02
精读六朝历史 把握发展脉络
提及通史读物,我们普遍愿意选择经典来读,例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面对这种大部头的著作,我们总是有心阅读却无从下手。
确实真正能通读《史记》、《资治通鉴》的人还在少数,其中精妙深奥之意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揣摩。有时刚提起兴致读上几篇章便会心生倦怠。何况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连历史专家也不见得能把它完全熟记。
如何才能快速且有兴趣的读懂通史呢?当然可以化繁为简,利用精读的办法来吸纳历史知识。别看蔡东藩的《六史》洋洋洒洒写了足足六百余万字,其实他已经帮我们从无序中整理出了头绪。章回体的结构设定一语中的,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使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被一一理清。
用秘计暗度陈仓 受密嘱阴弑义帝
玄武门同胞受刃 庐江王谋反被诛
慈禧太后三次临朝 维新党六人毕命
听着作者用说书人的语调娓娓道来,仿佛兵戎相见的情景浮现在眼前,现场感极强。蔡东藩的《六史》就像是一幕幕向前滚动的电视剧,让我们在追剧的同时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看到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
03
读懂生存之道
挖掘人性善恶
说起读历史的意义,我们常常会想到以史明鉴,但它的意义不仅于此。阅读历史,其实是在社会的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
读历史,即读人。如果你只把《六史》当做帝王将相的家谱志,那就太过于片面了。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揣摩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迹象,更能读懂个人生存之道、挖掘人性的善恶。
就像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评价的那样:“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现如今影视化的改编大多脱离史实,有着戏说、篡改历史的意味,对历史人物也是褒贬不一。甚至常出现添油加醋,对人物造成扭曲的现象。
但《六史》作为一本最具权威的正史演义,做到了贴近史实。虽然是历史演义,免不了有些虚构成分。但其整体却保证严谨,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
读过之后你会发现蔡东藩笔下记录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血肉丰满的人的故事。从中你可以读出做人与应世的道理,学得常识与人生智慧,更是能感受到历史传递出的温度。
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食物、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在《六史》的书中你会寻到答案。
04
通俗演义讲述正史
精彩诙谐堪比《三国》
著名作家马伯庸曾评价《六史》说,“它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的形式讲给普通读者,这是从蔡东藩先生才有的。赞叹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相对于传统《二十四史》这种严肃正史,《六史》这种以通俗演义记述历史的方式更能被大众喜闻乐见。
这本具有小说阅读快感的历史读物,既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又增添趣味雅致之气。其中涉及权势谋略、皇室争储及宫闱生活等多个方面。
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超级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就像脑补了一场接一场的皇室宫斗剧,即使追到剧终也仍旧饶有兴味。而其精妙之处还在于让你在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05
名师匠心勘校 阅读观感极佳
这套黑金礼盒精装典藏版《六史》是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多位名师历时3年,经过7次匠心勘校而成。在原有基础上还适当保留了蔡东藩的自序、自批、注释和结语。文中特采用不同颜色字体标注,可以更加醒目的分辨正文与批注。
有趣好读,是对这套《蔡东藩·六史》最好的概括。
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场景感十足;篇幅适中,好读得像看小说一样会上瘾。
评书般结尾开篇、打油诗随时可见,增添一丝江湖侠义气息。
虽以演义说六朝,但大部分实为正史,这也是它为何地位这么高、这么受好评的原因。
蔡东藩强调“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虚构或野史部分,也在批注里标明出处。
仔细翻看这些红色标注,你会发现原来蔡东藩不光是史学家,还是个段子手。他总是忍不住黑一下历史人物,还时不时批判、指责他们的愚蠢行径。
渊与世民等密行部署,意欲杀使祭旗,指日出发,适江都又传到赦诏,仍令渊照旧供职,戴罪图功。渊乃出接诏书,并款待前后使臣,厚赆(jìn)去讫。前使不知为谁?总算幸保性命。渊稍稍放心,因复延宕了好几日。李渊实在无用。
料知炀帝不怀好意,不如托词称疾,装着一副病容,接见来使,且把许多黄白物,作了程仪、浼(měi)他委婉复命,但说是待病少痊,即当往朝行在。来使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便唯唯如命的告别而去。钱可通灵。
文中还附有帝王世系图,让读者能够明晰皇族脉络。原先搞不清康熙雍正乾隆的关系,这回终于有了解答。其中疑难字词随文注音,确保读者零障碍阅读。
例如:
寂颇使酒好博,世民既盛筵相待,复出私钱数万缗,与寂作摴蒱(chū pú)戏,故意的输钱与寂。
他有一个堂姐,是觉昌安女孙,出嫁与古埒(liè)城阿太章京,已有数年。
全书按照时期编排共分为六册,每章节篇幅适中、阅读观感良好。虽然语句之中文白杂陈,但好在没有失去韵味,反而读起来津津乐道,甚至有种看小说越看越上瘾的体会。
原本读大部头历史书就脑仁疼的读者,再也不用担心看不下去书了。相信你看完忍不住,也要说真香二字!
限量版礼盒装帧,完胜其它普通版本。
浩浩数百回,写尽六代王朝兴替,几度春秋。
鲜活诙谐的笔调,掀开的不止是千年历史的真实面纱,还有草根书生的执着。
闲时将其阅读,嬉笑怒骂间,便读懂中国,读懂了这位奇人,人生格局随之变得开阔。
蔡东藩·六史
(文章转发自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