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这个概念可谓深入人心,男人害怕肾虚,女人担心血虚,所以人们特别喜欢“补”,整个社会补益之风大行其道。那么,问题来了。
现代人到底虚不虚?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虚”这个概念。
中医所说的“虚证”是指各种不足。
肾虚、血虚、气虚、精虚,这些概念里面,有的是在说“功能”不足,比如气虚、阳虚,就是身体化生、温煦的功能减弱了,具体表现可以是气短、乏力、自汗,或者四肢畏冷、大便溏稀等;
而血虚、精虚则是在说用来化生的原材料,也就是“精微物质”不足了,具体表现可以是月经量少得可怜,颜色淡粉,也可以是腰膝酸软、皮肤干涩、心悸多梦。
所以,“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减弱,即阳虚;一类是物质减少,即阴虚。
“虚”这个问题很严重吗?
回答是,有点儿严重。怎么个严重法呢?
病久体弱则为“虚”,久虚不复则为“损”,虚损日久则成“劳”。
比如很多女性由于最初血虚,没有及时调理,后来在常年血虚的状态下生活、工作,结果血虚就发展为血枯、血热,最终形成那些功能偏弱的阳虚、气虚型人相比,血虚的人往往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补益。
而最好的补益方法莫过于睡觉。
此外,著名的四物汤,可以作为这类人群补血养阴的基础方。
如果有口干、便干的津亏现象,还应该适当吃一些甘凉生津的药食。
如果因为阴亏日久,已经出现了阴虚火旺的情况时,则可以用生地黄等来平抑虚火。
这类人的特点就是看上去挺咋呼,但一摸脉,脉多细弱,且面色无华,月经量少,舌红苔薄白或黄。
有甚者会有夜间多梦、潮热盗汗、咽干便干等一派阴虚津亏之象。但对于湿滞苔腻的人来说,这些补血养阴的药食是不适合的。
3、补益大法之补精固元法
还有一类人,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腰膝酸软,疲惫乏力,耳鸣,头晕目眩,这无疑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肾虚类型了。
对于肾精亏虚的情况,要以填补下元为主,用的都是一些填补且固涩肾精的补益之品。
但是用这些药食之前,一定要确保没有湿邪,如果湿邪留恋不去,那么补益只会增加身体负担,非但补不进去,反而容易助生湿邪。
如果有积滞,可以先用焦三仙消积导滞,如果气机不畅,则应该先行气解郁,如果有湿气阻滞气机,可以用苍术、白术等化湿运脾。
最后
以上就是适合现代人虚损的补益3法,大家在辨别清楚自己的类型后,在日常生活中适度补益,辅助调和身体的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