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阻肺的原因
痰湿阻肺一般不是仅有肺脏之因而发生,比如脾为生痰之器、肺为贮痰之器,中医上更有肝咳、脾咳、心咳等五脏之咳。一般都是脏腑功能失调后影响到肺,气滞血瘀、水湿等停聚于肺,共同发为咳嗽等肺疾病。
比如因为人发怒而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循经上行,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等,实为肝咳。
小孩子饮食不当,或是先天脾胃虚弱,容易造成积食,脾气不舒,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下降,容易水湿停滞而成痰,咳嗽而出,此即为脾为生痰之气、肺为贮痰之器的脾咳,等等。
生活中,忧、愁、喜、怒、悲、恐、惊等情志,和烟酒、辛辣甜腻之品等过度,都容易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发为咳嗽等疾病。
情志和烟酒等,也都容易直接或间接导致脾失健运而湿痰内生,上犯于肺、阻塞气道,气逆而咳,辛辣之品过度容易灼津生痰;肥甘厚味过食也容易脾失健运而痰浊内生,凡此都会上犯于肺,阻塞气道发为病。
痰湿阻肺是一慢性的、缠绵的复杂性严重症候,多因肺及他脏多种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导致肺脏虚弱,气血虚损而造成。
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疾病,和肺炎、支气管扩张、虚劳、肺痨等肺部疾病,容易使肺长期处在肺失宣肃,所以也容易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引起多种疾病。
痰湿阻肺的症状表现?
咳嗽痰多,质粘色白易咯出,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
痰湿阻肺以其久病、痰多为特征,往往不易与其他病证相混淆。应注意的是,痰湿阴肺的重证每每累及心脏,兼见心气虚、心阳虚甚至心阳暴脱的危证。临证应仔细审视。
辨证注意点:主要掌握三点:
1、咳喘往往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有别于外邪犯肺的新感;
2、痰湿之征突出,即痰多、质粘色白易咯出,痰鸣,苔腻,脉滑或弦滑;
3、肺部症状:咳、喘、胸闷之类。
另外:
1、痰湿阻肺证与风寒束肺证均可见咳嗽,咳痰清稀色白症状。
2、痰湿阻肺证以咳嗽痰多,质粘色白易咯为主症,舌苔白腻,脉滑。多素有痰疾又感受寒邪或中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生痰,除咳嗽外尚可见有气喘及寒痰内盛的表现,病情稍重,病程较长。
3、风寒束肺证以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为主症,舌苔薄白,脉浮紧。因感受风寒之邪故兼有风寒表证,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痰湿阻肺的辨证施治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动则咳嗽加剧、气喘痰鸣,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治则:补肺健脾,燥湿化痰。主方:六君子汤、二陈汤类。
可根据临床兼症随症治之。
痰湿阻肺的饮食调护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2、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高盐高脂肪食物。
3、多食化痰食物:水梨、白萝卜、百合等。
痰湿阻肺的预防护理
1、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
2、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将食物呛吸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