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关雎》的中和之美

2020-08-15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标题:也谈《关雎》的中和之美

《关雎》的中和之美

要说中国的诗歌,第一个想到就是《诗经》,《诗经》里面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首篇《关雎》。孔子在《论语·八佾》一篇中,这样评价了这首诗: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1.《关雎》中的现实与理想:

《关雎》这首诗歌,以一位男子视角,讲述着因为在河边看见一位姑娘采荇菜而心生爱慕的故事。整首诗篇寥寥数语,就表达出男女之间的感情互动。“辗转反侧”的动作更是描述了男子在梦中对这位淑女念念不忘,以至于夜不能寐的感觉。古人巧妙的以梦境为意象,来表明对窈窕淑女的爱慕。

要知道,古代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很克制的。古时宗族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封建传统礼法对于色欲的限制是令人无法想象的。而《关雎》里面讲的是含蓄的男女之情,这里面主张的男女之爱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对于男女双方的情感互动含蓄而委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规范在道德礼法之下,行为丝毫没有违反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许男女之间因为偶然产生的感情是不符合社会礼仪规范的,但是行为却彬彬有礼,顶多就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没有任何的逾矩和不妥之处。

男女不能私相授受,这是宗族礼法的辖制。礼教规矩以距离阻止男女之间的接触,但是阻碍不掉男女之间感情的产生。爱慕之情的朦胧,不是人世间的教条规矩可以规束的。《关雎》以绝对的克制自我的态度处理了对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正常的感觉。描写的既符合当时的社会礼仪规范,又含蓄的表明了感情的升华。在诗句里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描述,又同时也有对于理想中的情感的展望,以至于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子与《关雎》:

其实孔子对于《关雎》的评述,用现代的话来理解就是“共情自我管理” ,讲究的是对于情感的控制与把握。凡事讲究有个适度,求得的是那种“中和之美”。如果你仔细的探究就能发现,孔子的这个观点应合了《中庸》中的“中庸其至矣乎”。以中庸之道以求平衡,在处理感情和理性的关系中,维持一定的中庸之术。孔子对于感情的看法全然没有一味的否定,他主张“乐与哀”的合法地位。但是对于“乐与哀”方面的要求不能超出合理以外,必须有所节制。孔子在《论语》中阐述的对于《关雎》的看法其实就是古代典型的审美方式。

3.后世对《关雎》的理解:

其实到了现如今为止,人们对于追求“窈窕淑女”还是一如既往。“《后汉书·皇后纪序》中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后世将此诗中的“窈窕淑女”作为女性美好贤良淑德的一种象征。“淑女”的内在品质和自身修习从来都是被世人所喜爱的,就算是世间的事物变幻无常,但是对淑女的追求却没有变过。

4.现代爱情与《关雎》:

其实中国的感情表达一直很含蓄,但是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东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表白爱情大胆而直白,失去了《关雎》里面对于爱情的婉约之感。现代人所追求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在古人看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在封建宗族制度之下,父母亲情比爱情更贵一层。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将男女私欲的情感凌驾于父母亲族之上,那简直就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我们现如今把爱情看的如此重要,更多的是因为西方思潮的冲击,将我们的情欲释放,不再因为教条规矩而压抑。

5.《关雎》背后实际是阶级统治:

爱情和情欲是不同的,不能将男女之间的情愫都称之为爱情。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这首诗,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单纯的爱情诗。就以其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来说,琴瑟和钟鼓都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接触到的。

之前我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总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朴素的劳动阶层的爱情。但是现在突然回味过来,琴瑟、钟鼓等乐器在古代时期都是雅器,只有在祭祀场合或者房中之乐才可用到。那么琴瑟在堂,钟鼓在庭,种种表明绝不是那么简单。

所以很可能是当时的人在写《诗经》是以“爱情”为表面,实际上写的是即使是很难控制的感情,也要懂得克制守礼,要遵循社会礼仪教条。而什么人会以这种角度描写?其实很可能是周代贵族阶层夫妻之间的情趣故事,只不过贵族阶层借此表明“克制情感,追求健康的情感方式,要有分寸和界限,要遵守社会礼仪规范。”

6.从孔子的社会阶层来理解为何如此评价《关雎》:

从“注本齐鲁韩三家的《诗》、《毛诗》中可知,《论语》溯源到孔子时期”。孔子传给弟子,弟子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到了汉代编写成书。孔子的社会背景是怎样?其祖上是宋国贵族,王室后裔,所以他很容易能看出《关雎》表面是描述爱情,实际是讲礼仪制度,社会道德规范。他是非常了解这种似是而非的诗歌其背后的目的。那么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就很接近《关雎》的本源思想。

孔子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关雎》评价,以表达遵守儒家典范,要和平而有分寸。表面上是爱情诗,实际上讲的是礼仪规矩,要规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要克己守礼。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O_V7nMBd8y1i3sJyo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