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一统不靠秦始皇?从五个重点看清人质嬴政的真实面目

2020-09-12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标题:战国大一统不靠秦始皇?从五个重点看清人质嬴政的真实面目

战国大一统不靠秦始皇?五个重点看清人质嬴政的真实面目

始皇帝统一六国、平定天下,听起来牛逼哄哄,然而细细想来,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始皇帝上位时,他秦国的祖上已经给他留下了大好国际形势、务实的领导班子、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丰厚的积蓄家底。

而历史上对于秦始皇嬴政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但大多数认为功大于过。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第一帝”,也有人认为他是刚愎自用的暴君。那么,始皇帝的功过到底如何呢?秦国统一天下,到底是不是得益于秦始皇嬴政呢?

一、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

1.齐国自以为远在天边,祸不至己。坚持做吃瓜群众,不参与任何一边。也不敢得罪秦国。

2.三晋(赵、魏、韩),本来都是晋国的家臣,系出同门。然而天天撕逼窝里斗,今天联合抗秦,明天就对秦国各种拍马屁卖乖,带着老大秦国追着兄弟打。典型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开始内讧。”

3.楚国本来也算有头有脸的大国,然而施政不善,路线坎坷。国内各种造反,国外各种毒打,老大都被秦国关起来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已是不堪一击。

4.燕国作为边陲弱国,本来可以夹着尾巴多活几集。然而燕国喜欢高调露脸,贵族们也喜欢冒险,竟然搞出了荆轲刺秦的闹剧。这就是活腻了找死。

如此一来,各国怕的怕,躲的躲,有的花样作死,有的静静等死,还有的天天想着怎么讨好秦国,免得挨打,或者挨打时轻点儿也好。哪里还有心思谈什么合纵抗秦?

二、从秦国的领导班子来看

始皇帝上位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一套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内有吕不韦、李斯等大臣把持方向,外有王翦父子、蒙恬兄弟等沙场宿将南征北战。而反观东方六国的领导班子,有热衷搞个人崇拜的,有醉心寻仙问道的,有天天吹牛逼搞辩论赛的,还有一言不合就跳槽跑路的。真正为国为民的是少之又少。

三、从秦国的管理模式来看

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虽然秦国的政策时有变动,但招贤纳能的基本国策没有变,赏罚分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各国的人才还在源源不断的慕名而来,先进的封赏机制还在激励着士卒百姓们努力奋斗。而“英明”的始皇帝还搞出了“逐客令”的蠢事,幸好李斯一纸文书力挽狂澜,否则天下姓不姓嬴还难说。

四、从秦国的积蓄家底来看

秦国的历届老大和其他六国比起来,那是称职得多。虽然谈不上个个儿是明君典范,但也涌现出了如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一大批有德有能的君主。他们南征北战、励精图治,为嬴政积累了丰厚的家底,已经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从嬴政的功与过来看

说起始皇帝的功绩,大多耳熟能详。如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长城等等。但是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很多被后世所称道的功绩,只是为了自己的小算盘。

比如说车同轨、书同文,只是为了排除异族文化,加强秦朝统治。而所谓的平百越、拒匈奴、筑长城,起因只是《录图书》中的一句预言:“亡秦者胡也。”为了一句预言发兵数十万挑起战火,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帝王该做的事吗?

而且如果要追根究底,据史料记载,修建长城从春秋就开始了,而且秦长城是蒙恬风餐露宿几十年,自发建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其实目的和焚书坑儒一样,加强洗脑统治,是李斯的建议。至于结乱世,其实比嬴政优秀的太多了,换谁都行。嬴政就是搞搞巡游,修修宫殿,热衷屠城,喜欢苛政。说实话要不是秦国底子厚,早被他玩死了。

嬴政比起他祖辈孝文王,庄襄王,孝公,穆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要说谋略,真正他自己想出来的其实只有一样,那就是号称自己为始皇帝,儿孙就是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然而很显然历史啪啪打脸,秦二世就没了。

他在位时暴戾刚愎,迷信鬼神,这种性格和他童年时期曾在赵国当人质的悲惨经历有关。他曾下令逐出所有非秦国国籍的大臣,几乎让秦国统治一度瘫痪,幸好在忠臣力谏下没能实施完毕。他热衷于搞个人崇拜,到处巡游为自己歌功颂德,但凡稍有冒犯一概诛杀连坐,搞得百官和民众敢怒不敢言。他还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皇陵、秦直道等数百处大型建筑,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让刚刚稍微稳定的天下又开始民怨沸腾,这才给了刘邦和项羽趁天下大乱,开展楚汉相争的机会。

综上所述,所谓的统一六国,不过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只要嬴政不是脑壳有坑,都能一统六国。换句话说,如果把各位读者放在他的位置上,你们也能稳收平定天下的威名。

言至于此,秦始皇功过到底如何,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相信大家的心里应该都有杆称了。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UIpgnQBLq-Ct6CZ_Y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