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熊孩子”搞的家长身心俱疲。如今开学一个多星期了,很多家长都在感叹着“神兽”终于“归笼”,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那些孩子今年秋季才刚上幼儿园的“新家长”,不但没“松口气”,反而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们一方面要应付孩子的“入园焦虑”,另一方面还要为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好、睡好、玩好操碎了心。
宝妈晒幼儿园午餐照,称“想送饭”被群嘲“不但矫情,还想甩锅”
开学第二天,作为新晋幼儿园家长的宝妈@L小陀螺 发帖说:
看到女儿幼儿园的伙食,我又忧心了。特地让老师发两张宝宝吃饭的照片,主要是想看看她有没有好好吃饭,却不想看到宝宝碗里的菜后又心酸了。入园体检时,医生交代宝宝体重偏轻,轻度贫血,要加强营养,再看看她碗里的菜,胡萝卜,黄瓜,包菜,放大之后看到两颗肉丝。
宝妈@L小陀螺晒出的女儿在幼儿园的午餐照
我离宝宝幼儿园就几分钟的路程,我有一种想法,每天中午给宝宝送自己做的菜去,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矫情了,但我就是有这种想法了,我决定观察一周她们的伙食,如果确实不好,我真的会这么做的,宝宝本来就长得瘦小3岁2个月才25斤,身高94厘米,比同龄的小朋友瘦小,有时当妈后可能就是这么矫情吧,不管了,喷就喷吧!
但是,让这位宝妈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拳拳爱女之心,却被很多网友不但嘲讽其“矫情”,还说“你自己养了三年多,把孩子养的又瘦又矮,如今却想要甩锅给幼儿园了”。
有网友说:没上幼儿园之前是你自己带的吧?孩子怎么还这么瘦呢?你怎么不怪自己呢?
有网友说:你自己在家养了三年都没养胖,幼儿园一天吃一顿你就玻璃心了... ...
还有网友问:孩子瘦成这个样,是父母喂养的吧,那是上幼儿园之前你没给吃肉?
孩子的饮食,“肉多”才叫“好”?不,营养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孩子的身体、智力发育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们也分外重视孩子的饮食问题。
如今,开学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家长们陆续晒出了孩子的“午餐照”,顺便再“吐槽”一番。
网友@吃花卷长大的小姑娘晒出的午托班的午餐
网友@吃花卷长大的小姑娘 说:
今天第一天上小学,中午午托班发来的菜,我真心不觉得这菜有啥品质。当初跟我说他们菜有多好……这看过去,没有一个硬菜啊……
在我们那个学校附近,最贵就450,我们要600,我相信她说的菜比较好……一个星期就吃五餐,一个月4个星期,就是20餐,那这个标准是30/餐……就给我孩子吃这个?
划重点:这看过去,没有一个硬菜啊。这个标准是30元/餐,就给我孩子吃这个?
在上面展示的2位家长关于孩子午餐的发帖中,除了“价高质次”之外,重点吐槽的是“没有肉”或者“肉太少”。看来,在有些家长的心目中,“肉多”才叫“好”。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网友对@吃花卷长大的小姑娘晒出的午托班的午餐的评论
在@吃花卷长大的小姑娘晒出的午托班的午餐照下面,有一位网友说:
还好吧, 骨头玉米汤,海带肉,花菜木耳炒肉,黄瓜炒香肠,豆芽,水果香蕉,主食炒面。主食不算也有9样食材了。不一定要吃多少肉,而且现在猪肉都30一斤!
划重点:这位网友清楚地列出了这顿饭的菜单,主食不算也有9样食材了,而且是“荤素搭配”,最后直接指出了“不一定要吃多少肉”。
孩子怎么吃才叫“好”?做到这3点,孩子发育好,身体棒!
虽然很多家长都在关注孩子的午餐中“有多少肉”,但很显然,肉的多少,并不能成为孩子吃的好不好的唯一标准,甚至连最重要的考核指标都算不上。那么,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吃才叫“好”?其实,要想让孩子“吃好”也并不难。只要做到这3点,就能够有效保障孩子发育好,身体棒!
1、及时“补铁”,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础。
宝宝 6 个月开始,从母体中携带的铁营养基本消耗殆尽,这个时候要注意高铁辅食的添加。随着宝宝的快速生长发育,如果宝宝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很容易出现缺铁的情况。
一旦发生缺铁性贫血,会使血液带氧能力减低,对宝宝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统计显示,国内7岁以下的孩子大约有40%存在缺铁的情况,所以给孩子补铁已经刻不容缓。
缺铁性贫血关键在于预防,所以,家长从给孩子添加辅食开始,就要及时“补铁”,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础。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铁的摄入量, 6个月~12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入10毫克的铁,1~3岁宝宝每天摄入12毫克的铁,即可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从而远离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铁质可分为血红素铁(红肉、动物肝肝脏和鱼类等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的)和非血红素铁(蔬菜、大豆、海藻等植物性食品中含有的)。肉类,如牛肉、羊肉、动物肝脏和血、鱼类等含铁比较丰富。蔬菜,如苋菜、芥菜、小白菜等深绿色蔬菜都富含铁。此外,如全谷类、干果类等也是补铁不错的选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肉类和肝类食品虽然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所以一定要配合VC同时食用,可使宝宝对铁的吸收率增加10倍以上。所以补铁同时吃些含维生素C的水果,比如猕猴桃、草莓、橙子等,这些带酸味的水是富含维生素C,能够促进宝宝体内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对于多数宝宝来说,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应该服用铁补充剂,而应该尽量从食物中增加铁的摄入。
2、饮食均衡才是孩子“营养好”的最好配方。
宝宝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需大量的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育儿认知的提高,父母们对宝宝的营养也越来越重视,觉得哪种食品好、有营养总想给自己的宝宝多吃一些。事实上,饮食不在多,而在科学合理,在营养均衡。
很多父母认为自家宝宝的营养很好,事实上均衡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五大类,而不仅是局限于其中的某一种营养或是食物。谷类、肉和蛋类、蔬菜和水果以及奶类是构成平衡的主要食物。动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铜、钙、锌、铁、磷)、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蔬菜中矿物质镁、维生素C、叶酸和维生素K的含量都很高。水果中含等维生素C、维生素B1、B2、B6、B12、泛酸等多种维生素。
宝宝对营养的需求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食物的量,即确定每天吃的多少和进食的次数。二是食物的质,要保证宝宝食物来源的营养丰富、均衡。
如果营养结构不均衡,就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或是造成一些器官发育不完全,宝宝会出现疲倦、无力、抵抗力下降、甚至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导致宝宝生长迟缓、体重不增,甚至发生营养障碍和缺乏而引发疾病;营养过剩则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小儿"富贵病"。所以,帮助儿童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家长们必备的研究课题。
那么,宝宝饮食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首先是多样化。儿童每天应该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应既有动物性食物,也有植物性食物,即儿童膳食是由谷、豆、肉、蛋、奶、蔬菜、水果类、油脂类以及糖等各种调味品组合而成的混合食物。通过选择多种食物,可以大大增加儿童获得机体所需的大多数营养素的机会。
其次是适度。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应当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各种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应选定在合理范围内,摄入量过少将产生营养素缺乏症,过高将出现副作用,都对健康不利。
最后是合理搭配。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粗细、荤素搭配。另外,烹调方式也要经常变化,口味多样才能增加宝宝的进食兴趣。
3、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厌食。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菜篮子里的食物品种也越来越多,可我们依然会听说很多宝宝有营养缺乏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种食品丰富条件下出现的营养缺乏,并不是过去所说的营养不良,更多的是指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衡而导致的个别营养素不足。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比如:厌食、偏食、过多的甜食、零食,都会影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EGRfXQBLq-Ct6CZxu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