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故事】平凡从警路上绽放的铿锵玫瑰

2019-08-09     宣威警方

十三年来,她忙碌于背街小巷,入村入社走访千家万户已成家常便饭,她就是宣威市公安局丰华派出所副所长李焱坤,一个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基层民警,警营里绽放的铿锵玫瑰。

——题记

李焱坤,大理州鹤庆县人。当她不穿警服时,人们都以为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小妹。这是李焱坤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但在遇到重大紧急情况时候体现出高度的冷静与执着,面对复杂工作对象时,不卑不亢、娓娓而谈。

十三年前,她由一名警校学员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公安队伍,成为警队警花,在警队基层派出所一干就是十三年。

不惧困难勤奋工作

做维护稳定的牵头人

2012年12月,为了自己所挚爱的人、所忠爱的事业,李焱坤远离父母和亲人,调到宣威市公安局工作,成为双圩社区的社区民警。双圩社区地处宣威老城区,群众俗称“圩里头”,双圩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特殊,闲杂人员多而复杂,不稳定因素较多,群众也自嘲的把自己居住的地方谐音称为“贼里头”。

李焱坤刚到社区时,辖区群众并不接纳她,许多群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辖区形势,李焱坤没有畏惧,而是主动抓紧时间,进社区、入住户,仅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就熟悉辖区自然地理现状,摸清了3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的基本情况。

无论是入户走访还是在街头巷尾,李焱坤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总是挂着一张笑脸,用带着浓浓外地、少数民族口音的语言,通过“大爹”、“大妈”、 “大叔”、“大婶”、“哥哥”、“姐姐”等称呼,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自己反复多次、主动亲近群众,让群众能够接纳自己。

她还主动商请各居民小组长,选择每晚晚饭后到群众家中走访,对群众反映出来的困难和问题都一一认真登记在册,积极争取支持创造条件给予解决。很快这名外地少数民族警花就融入了社区。

不忘初心牢记服务宗旨

做公安形象的代言人

王大妈是双圩社区离城中心最远的杨屯居民小组人,李焱坤在入户调查时,每次都热情地与她打招呼,可是李大妈的态度都很冷淡,不理不睬的。

心思细腻的小李感觉到,本质上淳朴的她有这样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其他原因,经了解,王大妈有个叫朱某芳的女儿,外出到瑞丽务工时与一名缅甸籍男子相爱并生育一女孩,小女孩与王大妈及其老伴生活,已经3岁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还一直是“黑人黑户”,家里人很着急。小李之前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看到这件事给王大妈一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一直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经多方努力最终为孩子落了户,并将户口本送到王大妈手中。

接过户口本,王大妈看到小外孙女的名字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反复说:“孩子终于可以上学了,你帮我解决了一大坨心理包袱”,王大妈还说,以前找错了地方,没有让公安机关切实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困难,耽搁了孩子落户的时间,也误解了公安机关的工作,“遇着小李,使我感受到,对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公安机关是记得住的,也是会想办法解决的,这小姑娘让我改变了对警察的看法”。

大爱无疆

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她的爱人同样也是身处一线的公安民警,夫妻二人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工作比较繁忙,无暇顾及家里,把刚满周岁的小女儿送回了大理老家,因远在他乡,自己工作繁忙,一年最多只能见上一面,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也变成了奢侈。

在2019年7月底,恰逢调休,李焱坤家大女儿生病住院,回老家陪陪老人的计划再次变成了泡影,孩子刚出院她又匆匆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华诞70大庆安保攻坚工作中。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焱坤面对媒体采访时当被问到现在人民警察这么辛苦,从警你后悔吗?“虽然很辛苦,但我很知足,也很感恩,为更多的群众而忙,为更多的孩子而爱,为了更加家庭和谐,为了全社会的安宁,我无怨无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从警路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心系百姓,扎根基层,李焱坤先后被评为曲靖市公安局“十佳社区民警”, 云南省“第四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奖,曲靖市公安机关“珠源铁警”。面对面服务群众,李焱坤不愧为基层警营里的铿锵玫瑰,不愧为最美基层民警,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来源:曲靖警方发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E6yeGwBvvf6VcSZYo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