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水库处在巍峨的火山嶂东侧山脚下、陆河县河田镇上径村委,建设于1959年公社化时期。在1964年以前,它是陆河县最大型的水库。
它地处上径村委,为什么要叫“河东水库”呢?原因是这样:建河东水库时,“上径”还没有成立大队,是河东大队管辖的范围,故,被取名为“河东水库”。此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现大坝南面镶着的“河东水库”四个大字很远就能映入眼帘。
1959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河田公社遵照上级的指示,全民动员,全面开花,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兴修水利的群众运动,建成的山塘、水库真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我们村就建了大大小小的山塘近10个。但,全公社被叫“水库”的只有河东水库一个。
河东水库有两条溪流汇入,一条是起源于火山嶂后、跟螺溪欧东交界的地方流经宝山大石古村、甘坪村委进入库区;另一条是起源于甘坪村委的牛颈根村,经禾芒肚村流入水库。该水库集雨面积9.66平方公里,总库容256万立方米,主坝最大坝高32.5米、坝顶长度189米、坝顶宽度5米,是土坝结构。
库区内有个井头凹(坳)村,建水库时全村迁走。有部分人迁到不远的社排村,有部分人迁到本大队(河东大队)高沙田村。相信他们是陆河地区最早的水库移民之一吧!
建水库的主要任务就是建大坝。公社动员全民的力量参加这个水库的建设,把挑土方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大队、学校、机关单位。各个大队又把任务分配到每个生产队。各生产队都挑着番薯米到库区周围的村子住,或在库区安营扎寨。各个村寨几乎见不到半个劳力。水库建设的施工方式采用包工。即是用“量土方”或“发牌子”。“量土方”就是把泥土堆放成长方体进行丈量;“发牌子”就是挑一担泥土发一个牌子,然后再进行结算。大家都在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原始的方法畚箕挑土,一担一担地挑、用肩膀抬石头,你来我往,积极地投入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公社还组织劳动竞赛,看谁的劳动干劲大,挑的土方多,经常进行挑坭赛跑比赛。在比赛中还吹起冲锋号角鼓劲,对优胜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工地上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上护镇的客家古物收藏家郑仁长先生当时在河田中学读书,和同学们对该水库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不过,在当时浮夸风盛行的大背景下,该水库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浮夸或其他过左的现象。如:叫一个人挑着五六担畚箕坭土进行照相,对外宣传。其实,每担装的坭土不多。到了1969年,笔者还在该水库管养所的墙上看到这幅照片;对一些偷懒不积极劳动的人挂“懒汉”牌在大坝上示众。
由于,该水库工程量浩大、施工的方法比较原始落后,再加上建水库后不久遇上困难时期,工程进度缓慢。经过全公社人民的刻苦努力,到1960年底才告竣工。它的建成是河田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是河田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该水库建好后,就立即开展开凿灌溉水圳工程。这些水圳要开到当时的上径、河东、河田、河南和宝山大队。其中,最长的是开到宝山大队(现河北大队)麻竹头下村的那条水圳,俗称“西圳”,全长约10多公里,经过了社排、上下屯、下半径、营盘、拱桥、青龙背、布屋、石禾町、田心等村寨。水圳开到石禾町是1963年,开到麻竹头下已经是1964年了。这些水圳逢山开山、逢水架桥,工程量也很大。如:在河田圩拱桥北边就拱起一条十几个拱、二十多米高、长50米左右、圳底约80厘米的水圳。这个工程难度大、耗资也大。当时,它是河田的一大奇观。我有一个同村的兄长在它上面十几厘米的边缘行走,好像做杂技“游钢线”,非常惊险,博得人们的喝彩。石禾町村坑里原来架函筒过水,由于漏水便改建石拱圳,并建一条长约150米、圳面宽约3米、高约5米的坭土大坝水圳,工程也很大。建造这个拱圳一举两得,既可过水,又当桥梁用,解决了当地人“过坑难”问题。它至今还保存完好。这条深圳是陆河的一条“大运河”。
该水库的灌溉面积4000多亩。它要灌溉到河南大队荒田(现称丰田)石碑洋和现河北大队下坝洋等闻名的干旱地区。当水库水流到下坝洋时,社员们高兴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当时,我村有一位老农自编一句顺口溜:“河东水圳长又长,透到(延伸)宝山下坝洋”(当时,河北和宝山共一个大队)。从这句顺口溜中可以佐证河东水库的水流到了下坝洋。
每当农田需要水时,管养所就把水库的水轮流排放给每个大队。每个生产队要派人去昼夜轮流看水(放水)。1970年代后期的一个晚上,我也被生产队派去看水,到了下半夜,由于疲劳,顾不得路边很多坟墓,把蓑衣往地上一摊就睡着了。至今,我还记得那次看水的艰辛。公社、大队也派干部看管。水库有专职的管水员,负责把水轮流放到每个大队。彭石业就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管水员。他铁面无私,轮到谁的就放给谁,没轮到的地方休想。他受到群众的好评,被称为“红色管水员”。水库供水都是免费的。
后来,还要对水库进行严格的管养,三年左右要“加坝”一次,确保大坝的安全。“加坝”就是在大坝上填土。公社也把加坝的任务分配到各个生产队。大家都按期完成。1998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加固维修。
以前,河东水库对上述提到的大队解决农田干旱问题,减轻农民们的劳动强度,保障农业生产丰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陆河的建县,再加上农民种田的效益不高,它灌溉农田的作用已经不大。它已转变了职能。人们在那里已建起了水力发电站,继续发挥它潜在功能,创造经济效益;它还是一个人工湖泊,周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是个宜玩的好地方。
(文字/罗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