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
巢湖,鱼米之乡,素有“江淮明珠”之誉。清代诗人孙芝芳任巢县知县时留下一首题为《登牛山》的诗:“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这是清代诗人孙芝芳任巢县知县时留下一首题为《登牛山》的诗,赞美古城巢县风光景色风景堪与江南苏州媲美。其实。而今,迈进新时代的巢湖市之美更有特色,别具风韵更加美丽,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全面达标,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爱家乡巢湖市,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洗耳池、卧牛山、城中天河、巢湖景区、中庙、环湖观光大道、三上将故居、市博物馆和市名人名贤馆等等,让我思念不已,让我心驰神往。巢湖之美,美在它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乃至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绵绵的乡愁情韵。
洗耳池。得名于古代“洗耳恭听”的历史故事。原为积水池塘,今改造为巢湖市最具文化底蕴的主题公园,“洗耳恭听”、“洗耳池赋”等文化雕塑引人注目,园内绿树成荫,花卉竞放,浓香四溢,沁人心脾,一派生机盎然。园内有一个小岛原名元墩,曾经是刘家菜园,旧时荒草丛生,有几间草茅庐,清静隐蔽。我儿时常跟母亲到来岛上采摘野菜,有时还和姐姐捉蜻蜓、蝴蝶。听父亲说在辛亥革命时期,祖父、叔祖父常在岛上茅庐与革命党人联络、碰头聚会,革命烈士徐锡麟、秋瑾等人曾经在草茅庐住过。而今,旧貌换了新颜,园内茅庐无可寻觅,小桥流水、亭阁廊榭、花草树木、花草、奇石、亭阁、石桥、吊桥、水榭和长廊流水,散布其中,错落有致。在初秋阳光下,碧水荡漾,垂柳轻拂,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凭栏观看池中游鱼戏水、绿绿叶衬叶映荷花花、游鱼戏水,别有一番情趣。每当晨光初露,或华灯初放之时,人流如潮,欢声笑语。天天都,有音乐会、健美操、广场舞等活动天天都有,多为当地居民,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洗耳池的确是为旅游度假休闲的风景佳地,获得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卧牛山。坐落城市中心,山形似卧牛而得名。据《巢县志》记载:“卧牛山乃巢父、许由隐居之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塔撑天系卧牛,晚萃亭里话许由……”的歌谣。我儿时常上山游玩,在山顶凉亭西眺,可见“板桥落日”美景,夕阳西下映照山脚处木板桥,桥头村庄显现“绿柳梢头挂渔网,茅屋顶上飘炊烟”。远处水天交融,晚霞红似火,分外妖娆,称为“牛山晚眺”。而今,卧牛山开辟为公园,入口广场上的卧牛铜雕和古画浮雕富有文化内涵,绿树掩映下的望湖亭、晚翠亭和在建的文昌阁,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享受。显得引人注目。我携妻林间散步,秋风送来阵阵桂花芳香,倍感清爽舒畅。我的母校巢湖二中在在卧牛山东麓,依山伴城,清幽雅静,实为莘莘学子读书的天堂。
城中天河。名又称裕溪河,是巢湖通江河道,形成于西汉,用于运输漕粮,又称运漕河。天河自巢湖口至锥子山东关这一河段穿城而过,在我记忆中沿河小街由青石板铺设,商铺鳞次栉比。我儿时常常赤脚在青石板上行走、蹦跳、玩耍。而今,天河两岸高楼林立,人烟阜盛,街市上商品琳琅满目,人群熙来攘往,生意兴隆。傍晚游人岸边边散漫步,观看水景,水面倒映灯火阑珊的楼群,灯火,在随着水波中上下闪耀,甚为有趣成为一景,称为“天河倒影”。
巢湖景区。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姥山岛矗立于湖心,儿时的我在湖畔长大,听说姥山岛上女神焦姥故很事,很想乘船到湖区岛上游玩,难以如愿。直到退休还乡之后始遂心所愿,携妻乘船畅游巢湖,游船似箭,劈波斩浪,溅起浪花飞扬,时而有鱼群跃出水面,水鸟振翅追逐嬉戏,水鸟振翅追逐。,近不远处有有数只小渔船正在作业,渔夫撒网捕鱼,渔女荡桨哼唱渔歌;……远处帆樯如林,渔舟云集,足有数百艘渔船忙着进出港,美景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陶醉。离船登上姥山岛,如入仙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曲径通幽,驻足文峰塔四处瞭望,阳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湖湖天相连,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文峰塔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续建,共七层,塔内壁有砖雕佛像,还有晚清李鸿章、刘铭传等人题刻石碑匾。
姥山得名于“陷巢州”故事,传说古时这里突发大洪水,焦姥顾不得逃避,奔走相告乡邻逃生,众人得救逃了出来,而焦姥母女却沉入波涛之中,朝廷封焦姥“圣妃”名号,称为“显灵圣姥”。
中庙,与姥山岛隔水相望,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街市人声鼎沸,寺院香火旺盛。中庙建于元大德年间,有杰阁、拜殿、栏榭等等。东侧的昭忠祠,李鸿章重修,匾额系光绪皇帝御笔,纪念死于国难的将士,此处原为李鸿章编练淮军的场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那一年,众多巢湖籍将士从这里奔赴战场,捐躯报国。每年农历4月,中庙都举办庙会和旅游文化周等活动,内容丰富,热闹非凡,淳朴的民俗风情,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还有各种特色风味小吃,尤其是尤其是“巢湖三珍”、“长江三鲜”等美味,引来四面八方游客,令人留连忘返,故谓之“人间四月,醉美巢湖”。
环湖观光大道。围湖而建,长155公里,道路宽阔,有观光巴士,全程设14个站点,游客可以游玩环湖沿线近20个景点。每逢节假日,观光大道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这里年年都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环巢湖自行车大赛等赛事,参赛选手和观赛群众可以沿途一路饱览美景,。途经五座桥梁,五彩缤纷,犹如飞虹迎送过往游人。
三上将故居。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位将军故居位于巢湖北岸观光大道连接线上,相距不远,我参观多次。有一次,我陪同海外归来的侄女来这里参观,随着讲解员引导和讲解,仔细观看历史图片、将军遗物、模拟场景、音像资料,仿佛身临其境,让人感受到历史上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场景。三位将军功勋卓著,令人钦敬,我们在此经受了一次红色文化洗礼和感恩教育。还有一次,志史专家袁传华陪同我来到冯玉祥将军故居查证史料,冯玉祥素有“布衣将军”之称,馆中照片却无将军布衣照片,便将我写的《辛亥巢湖刘氏双烈》一书赠送该馆,书中有冯玉祥将军抗战时期的布衣照片。
市博物馆。位于市区东部放王岗汉墓群保护区,占地70余亩,东邻旗山、鼓山,西迎巢湖,市区风光尽收眼底。馆藏文物丰富,包括出土文物精品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藏品,其中有国宝级文物多件,例如,西汉朱雀踏虎玉卮、西汉镶嵌水晶彩绘漆罐、西汉鎏金铜朱雀、西汉穿云龙纹白玉环、西汉“曲阳君胤”玉印等等,堪称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人们在此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和高尚情操的陶冶,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成为宣传和展示巢湖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窗口。
市名人名贤馆。设在博物馆一楼大厅,陈列着自古至今这片土地上涌现的近千位杰出人物,有王侯将相,有乡贤鸿儒,有革命英烈,可谓群星璀璨,均按历史年代编排,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犹如星光璀璨,我们在此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魅力。我曾多次携家人前往参观,曾在革命英烈展板下伫立许久,聆听讲解员宣讲,凝视祖父刘之良遗像,聆听讲解员宣讲想起我儿时听家父亲讲述的祖父“刘氏双烈毁家纾难”的革命故事,不由得眼含泪花,感悟到到革命前辈的初心使命和崇高信仰。巢湖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人名贤层出不穷,我在这里留连多时,恋恋不舍,享受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到人生最为美好的历史文化盛宴,经受了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感怀良深。
乡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巢湖市乡愁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名人名贤及其家风传承等史料弥足珍贵。近几年来,巢湖市在乡愁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硕果累累,获得社会公众佳评。但是,由于历史上战乱频繁,有些文物古迹受损或被毁,有些名人名贤史料已被历史尘埃所湮没,至为可叹可惜,有待我们抢救和开发,需要作艰苦、细致的深度挖掘工作。举例如下:
火弥赤,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十五世孙,巢湖刘氏一世先祖,元末时期曾任江西右丞、平章政事,政声卓著,封营国公,后殁于战事。《元史》《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和内蒙古、云南、江西等地史籍皆有相关记载和词条。《江西通志》卷二十八,将火弥赤与岳飞齐名并立,称名宦。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三年颁旨赍封火弥赤为“靖节元臣”,表墓建祠,赐后裔刘姓,遂成为居巢土著。巢县《刘氏家谱》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还有朱元璋赍封火弥赤为“靖节元臣”的圣旨图样。火弥赤墓位于东炮营,碑文:“靖节元臣火弥赤墓”。由于家风熏陶,火弥赤后人英才辈出,如,巢县“刘氏双烈”刘之良、刘之堂兄弟,栋梁之家刘原道祖孙三代,书画世家刘慎旃,晚清花鸟画家刘钧元等人,均为火弥赤后裔。火弥赤墓于1938年遭侵巢日军毁坏,后来恢复,“文革”中又被毁,实为憾事。
留住乡愁,靓丽巢湖。乡愁文化最具地方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传承乡愁文化,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不管是巢湖市民,还是异乡游子,都期盼巢湖乡愁文化再结硕果,让美好的家乡更加美好。为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遗存,发挥历史名人“教化、育人”的作用,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精髓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接受熏陶,知史爱乡爱国,延续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让本地历史传承有序,长盛不衰。建议在巢湖市名人名贤馆列入“元朝名宦火弥赤传略”,在耳街广场或洗耳池公园或者耳街广场建立“靖节元臣火弥赤纪念碑”,作为传世人文景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作为传世人文景观。
长期以来,因历史的局限性,志史工作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旧规。随着历史的进程,志史工作也与时俱进,关于地方志史本籍和客籍人物立传问题,经国内专家会议研讨取得共识:“城市志人物立传,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人物传可不必拘泥籍属”。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时代的需要,让历史上的名人名贤“活起来”,可以发挥“教化、育人”作用。巢湖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有洲在《巢湖流域史前遗址遗存考略与巢湖文化复兴》文章中提出:“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维度,竭力保护我市历史文化遗址遗存,推动巢湖文化繁荣兴盛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此语精辟透彻,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我在异地他乡工作50余年,如今告老还乡,多次参观包括名人名贤馆在内的巢湖市各人文景点,桑梓情深,写《临江仙·乡愁》词,寄托游子半个世纪以来的悠悠乡愁。此词由志史专家袁传华改为歌词,由音乐家叶菁谱曲并演唱,即以此为文章结尾:
最美乡愁在巢城,再现历史星空,古圣先贤展英风。千古沧桑史,铸就中华魂。千古沧桑史,铸就中华魂,铸就中华魂!
多情最是巢湖水,浪花吟唱英雄,前赴后继代有人。革命精神在,共筑中国梦。革命精神在,共筑中国梦,共筑中国梦!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