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未来海战中航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绝对占有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国家争先研发制造航母,而在未来空战中,战机跟航母一样重要,随着各国军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先进的战机也相继问世,五代机更是成为了各国目前的最大目标,跟战机的先进程度相比,战机的质量更是关键,要知道因为质量问题而损失一架战机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让飞行员的安全受到了危险,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毕竟飞行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很重要,培养一名合格飞行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这也让飞行员成为了香饽饽一样的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就因为战机质量的问题,处罚了与此相关的2000名工作人员。
苏德战场上,德国的虎式坦克由于制作精良,在苏联土地上几乎找不到对手,而苏联在技术上赶不上德国的虎式坦克,就只能以量来取胜,以此来“淹没”虎式坦克,战斗机更是如此。
从巴巴罗萨计划开始,1941年到1945年的4年战争中,苏联制造了15万架战斗机,一度超越了后来加入二战的美国。如此庞大的数量,即使放到现代也是难以想象的。苏联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产量,归根结底是战机制造的水平比较简单。由于只追求战机的数量,也导致了许多不合格的劣质品。
有数据显示,二战期间苏联的战斗机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表面粗糙,空气阻力大,有的零件寿命短,无线电故障严重。这些残次品达到了惊人的2万架,可最后都送到了飞行员们的手中。虽说苏联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这样做,可也导致了许多飞行员因此丧生,毕竟15万架战机中,平均每7架就有一架是残次品,这个比例真的是太高了。
例如1942年,苏联近卫航空兵第190团收到了20架崭新的LA5战机,飞行员都很高兴,但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只剩下了1架LA5战机,其中13架都是莫名其妙损坏的,只有6架是战斗损失,要知道这20架飞机都是崭新的,可是发动机、起落架、油箱等关键部分问题不断,有时飞着飞着就熄火了,发射炮弹炸膛,这样的情况真的难以让人接受。
还有1944年6月,航空兵第31团接收了新的图-2轰炸机,在试飞新机时,副团长开着飞机刚飞到空中,新机竟然在空中解体了,零件散落,洒满了机场。这件事故震怒了苏联高层,下令彻查,经过一番调查后,苏联军队发现管军工的空军司令有问题,于是让空军司令诺威柯夫直接下台,并且还把他告上了军事法庭,被捕入狱,相关的2000名工作人员受到了牵连,没能逃过这一劫,遭受了严重的惩罚。
在当时这件事件产生的后果格外严重,很多国家在看好戏的同时,也加强了本国战机的质量,坚决不能出现任何问题,所以说这2万架劣质的战机,不仅给苏联带来了沉重的教训,还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劣质的战机足以掏空一个国家的军队及军心。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苏德战争中,苏联战机的空中解体事故,超过了500起,而苏联的许多王牌飞行员并不驾驶苏军的战机,驾驶的都是美制战机。虽说战争中战机的数量多是优势,但质量更是优势!虽然当时需要数量,但也不能只是为了数量,制造出不能用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