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艾维电影在不同平台(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连普通观众都能看出的问题,影院为何视而不见》的文章,这些平台的后台一下子变成了“吐槽大会”的现场,读者们在此各种吐槽影院的不好。在与读者的互动和对留言的整理中,艾维记者发现针对影院硬件设备和观影环境的吐槽频频出现。比如:
“电影院每一排之间的距离太窄,观影中途去上卫生间,总会不小心踩着别人的脚。相挨座位共用扶手,也不好,不舒服,也不好放东西。”
“不够亮的问题真的很普遍!也不知是不是为了成本省电!特别是3d不戴眼镜都不够亮了,戴了更暗!还有就是字幕问题,大大的屏幕字幕弄得小如黄豆!”
“现在的所谓3D电影还没有80年代的立体电影效果好。那时候在票价外要多花5毛钱买硬纸做的立体眼镜。”
“想起来上上周末去一个人去看电影,后排小孩一直叽叽喳喳问,从开场到中场没停过一次超5秒钟的,她妈妈也一直给他对话解释,偏偏他们就坐在我正后边……“
咋一看,这些确实是影院存在的问题,但细想一下似乎又不对,影院的VIP厅扶手很宽、高端影院的声光质量也很好,至于个别观众在影厅大声说话,更是涉及全民素质提升的问题。对观影环境有更高诉求的观众完全可以选择VIP厅嘛。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艾维记者认为,观众之所以会这样吐槽,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作为影院来讲,软硬件服务没有区分
一方面,声光效果不达标。极致的视听体验的重要性对影院来说不言而喻,许多影院在提升声光效果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积极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但声光效果究竟提升了多少,却要打一个问号。比如有些号称更新了激光光源的影院,亮度上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某影院安装了环绕声,但个别喇叭一直处于故障中……如果更新了设备的影院和没有更新设备的影院声光效果都差不多,如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另一方面,服务跟不上。目前,国内不少影院都走往高端化路线,各种高端设备,高端影厅应有尽有,但服务水平却和普通影院没有明显区别。比如,不管是在普通影院还是高端影院,都存在电影字幕没结束,场灯就打开了;服务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响应观众需求,不能及时制止不文明观影行为等现象。某观众的调侃就极具代表性:高端影院和普通影院的服务,唯一的区别就是服务人员有没有穿制服。虽然这位观众的观点稍显片面,但总的来说,各类影院之间服务质量没有大的区别却是不争的事实。
影院和观众之间信息不对称
这主要体现在票价上。以杭州江干区为例,淘票票数据显示,这个区内共有24家影院,除了少数几家品牌影院票价略高,大多数影院的票价都是28-30元左右。(同一部电影同一个场次)在这些影院中,艾维记者也走访过几家,其中不乏高端影院,但这些装修豪华,放映质量、观影环境都很好的新开影院,票价却与那些经营了几年、设备陈旧、放映质量下降的影院基本没有差别。这就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去过那些观影环境好的高端影院的观众,再花同样的钱去普通影院,稍有不如意,观众的抱怨就来了。
高端影院不敢定高价格、也没有相应的优质服务;升级改造的影院声光效果和服务水准与普通旧影院区别不大。观众自然都会觉得差不多,尤其是花了高价钱的观众却没享受到与之相应的服务,当然免不了要吐槽一番。
其实,在艾维记者看来,国内普通影院完全能满足一般观众的观影需求,观众之所以会对影院有诸多抱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影院没能像酒店、餐饮行业那样建立严格的分级标准加以区分,明确告诉观众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你花了多少钱。
记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原因就在于:
其一、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需求。对于拥有高消费能力的观众来说,观看电影除了需要声光效果好,还需要优质的服务,舒适安静的观影环境等。而对普通观众来说,观看电影就是最大需求。
其二、观众需要被“教育”。众所周知,酒店行业具有严格的分级标准,每一星级都有相应的标准,比如酒店规模、服务水准、配套设施等。对消费者来说,五星级酒店和普通酒店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价格。比如,在同一个城市同一块区域同一种房型,五星级酒店一晚的价格高达一千多,而普通酒店则三五百元就能搞定,两者在价格上相差了一倍不止。总之,酒店行业用装修、价格、规模等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五星级和普通酒店不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酒店行业以外,餐饮行业(米其林星级餐厅)、航空业(经济舱和头等舱)等都建立了完善且明确的分级标准,这些分级标准代表的含义已经深深地印入消费者的脑海中了。这样,消费者就不会在经济舱中要求享有头等舱的服务和环境。
与酒店行业相反的是,影院行业并没有这样的分级标准。这样,普通观众自然会在普通影院抱怨“扶手不够宽”、“环境不够好”而不愿意多花钱到VIP厅观影。
那么,影院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提供以下两个思路:
一、明确自己的定位。定位高端的影院,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按照高端的标准收费,并辅以优质的服务。定位普通级别的影院,就明确告诉观众自己在票价、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久而久之,观众自然会形成高端和普通的意识。
二、涨价“增人”。在经营成本逐渐增高的情况下,影院行业打出了“减人增效”的牌,但在艾维记者看来,通过“减人”的方式降低成本并不适合所有影院,尤其是定位高端的影院。“减人”意味着优质的服务难以保证,没有优质的服务,也就没有高端一说,影院自然也就没有涨价的底气,观众也不可能买单,这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在记者看来,影院或许可以换一种思路,增加点成本提升影院服务水平,服务做好了再适当提价。让影院的经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在市场不景气时期,我们理解影院涨价可能会让观众流失的担忧,我们也不是要求某个影院独自定高价去培养观众新的消费观。在记者看来,教育市场需要整个影院行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虽然“道阻且长”,但我们始终应该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让影院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长期陷于入恶性竞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本文未注明图片均出自艾维电影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