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宗玄
自然村庄名叫萩(qiu)藤树的不少,远的不说,近的在我们十八户唐巢湖西乡烔炀镇就有一个村庄叫萩藤树村,但今天要说的萩藤树村,位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莫堰行政村,今名九树村。
萩藤树村名,源自村中的一棵紫藤而得名。紫藤,别名藤萝、朱藤、黄环。属豆科、紫藤属,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萩藤象征着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开始用萩藤名为村名的前人,一定是一个念过书有一定文化的乡贤,用萩藤树为村名,寄托了美好寓意,象征村民不惧千辛万苦,始终向前努力的精神。但因过去老百姓普遍识字不多,都以口传为主,因“萩”因谐“九”,慢慢传成九藤树村,解放后,更简洁成九树村,这就是九树村得名的由来。
九树村,我更喜欢称萩藤树村,位于庐江县西部金牛镇莫堰行政村,在金(金牛)水(水关)路东,紧靠今莫堰村部东,属于庐江县西北区域典型的田畈区(种植水稻的主产区),村庄自南向北一字摆开,住户大门基本上都是向东开,在村庄的东北边和西南边各有一口池塘,池塘主要用于村民的日常用水和农田用水等。因新农村建设,目前老村庄的村民也全部搬迁到金水路旁,老村庄已无人居住,具体其位置在六公庄以西,左老以北,井庄以东,龙坊以南,大概在这四个村庄的中间位置。
九树村是我外祖父居住的村庄,也是外祖父的祖居地,小时常去那,而且待在那比较久,上学后,基本上放寒、暑假一定要去的,所以对此村庄印象非常深刻,村庄上所有的人都认识。大概在上小学时的暑假,每年放暑假,适逢外祖父家属于田畈区的“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农忙季节,因我老家在山区种水稻少,我就去外祖父家帮忙割牛草,那时农村耕田主要以牛耕田为主,田畈区都要饲养水牛,作为耕田的劳力。一般都是起早在太阳升起前和太阳快下山的傍晚去割牛草,尽可能避免大太阳的灼射。偶尔还去放牛,将牛牵到有草的滩涂地,让牛自己啃吃青草,然后在边上看着。
印象比较深的是,农历六月左右的“打暴”,所谓“打暴”,是农村的俗语,就是在农历六月左右三伏天,天气突然从阳光照耀,很快乌云翻滚,接着倾盆大雨,一般暴雨持续的时间不是很久,但因下雨很急,且时间一般多数在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左右,少数在下午三、四点左右,很多收割上来的早稻晒在场基(晒谷场),需要在暴雨来临前尽可能收起来,往往人们放下正在吃的午饭饭碗,全家老小一起拼命将早稻收起来,有时早稻还没收好,但雨已下来了,衣服都淋湿了,非常狼狈。估计气候环境原因,那时“打暴”天气往往二、三天出现一次,有时每天都出现,这也加重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天晚上,村上的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纳凉,那时农村缺电,电扇基本没有,全靠每人手中的一把扇子驱蚊降温。一到晚上,大家将竹制凉床和竹笆等从家搬出来,大人乘凉说话,小孩追逐玩。有时天太热,就在室外支起蚊帐、铺上凉席,搭起一个临时床铺,晚上就睡在那,往往到下半夜需要盖上薄的被单,不然会冷的受不了。那时虽然生活环境很困,但很快乐。
整个村庄主要居住有夏、左、凌、潘、钱等姓氏,我小时印象大概有三十来户,算一个规模不大的小村庄,更是一个多姓氏杂居的村庄,与中国很多以某一姓氏为主的村庄不同,村庄中夏、左、凌姓氏居民人数基本差不多,大家左邻右舍,生活在一个村庄,不是一个姓氏胜似同一姓氏族人,非常融洽。具体是哪个姓氏先定居于此,目前也无从考证。
我的外祖父,姓夏,属于庐江潜川夏氏(交二),名讳登锁,出生在1933年,小时家境比较清苦,但还是坚持读书,到相当于高小学历毕业的,在当时的乡村,算是有些文化的知识分子。外祖父在解放前,十几岁就受先进思想影响,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参加革命,解放后更是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支援去马鞍山参加马钢建设。后来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国粮食大饥荒时期,国家为解决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短缺问题,实施了国民经济调控政策,在全国的城镇精减在职职工和城镇社会人员,外祖父又一次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回乡务农。
外祖父在革命和参加工作期间因公腿受过伤,在后来平常他走路时能看出腿受伤的痕迹。外祖父后来在当时梁山乡油坊和村里担任过会计等职,我记得小时,大概五、六岁时,在一个堂老表夏明应、夏明炳兄弟俩带领下,走到六、七里外位于铺岗的梁山油坊,中午还在外祖父那吃了饭,下午外祖父把我送到梁山中学找到堂舅夏照生,让其带我回村的。外祖父一生耕读传家,为人正直忠厚,讲信用,办事认真,在当地享有赞誉。外祖父后来在1989年因病逝世,当时我还在上初中,外祖父在逝世前还嘱咐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牢记在心,通过努力,后来考上了大学,也算是对外祖父嘱咐的一个交待吧。
如今的萩藤树村(九树村),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村庄已整体搬迁到金水路旁,原址已逐渐复垦为耕地,痕迹已越来越模糊,过去的记忆也越来越远。这也是很多农村城镇化、乡村传统村落消失的一个缩影,很多自然的痕迹及记忆将会永远不复存在。
萩藤树村庄的村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因升学、经商、参加工作等走出去的也不少,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着萩藤树村人的勤劳、好学、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传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祝愿萩藤树村在新址发展的越来越好,村民安居乐业,村居环境越来越美,早日实现中国梦,奔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