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文化|河田曜德楼

2019-05-27   陆河热线网

陆河县河田镇圳口村委下园仔自然村有一座非常雄伟气派的古民居,楼名叫“曜德楼”。她座西偏南,向东偏北,背靠楼下山,山岗气势磅礴,像一条巨龙下山光临村后;面前有一个一望无垠的圳口洋、滔滔的螺河在她面前田洋的东边自北向南流向陆丰汇入大海;她和雄伟的陆河县第一名山一一火山嶂隔河相望,四面青山环抱,绿水映照,是个美丽宜居的好地方。

曜德楼始建于1878年(光绪4年),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正屋是粤东地区比较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一一“上三下三”、一门三进比较大型的建筑。即上栋三间房子,下栋三间房子,上下栋之间左右各有一个“廊子”,下厅有一个大门。每个下厅间正面又有两间房子成排,东西房子的门对照。再往前就是一道围墙。围墙上面盖着短小的“人字形”瓦面,中间又有一个大门。大门上书着一副“曜灵能醒世,德厚可延年”的对子。围墙内有个300多平方米的院子。左右两边的房子又向前延伸。正面有一排房子,正中又有一个非常气派的门楼。门额上“曜德楼”三个大字耀眼夺目。门楼左右各有一间翼房。瓦面的“八字边”作有“燕子尾”,栋头镶有琉璃瓦花囱,两端安有龙凤相望,非常高雅秀丽。正屋左右各有两座“上三下三”的横屋,大门朝着正屋。正屋与横屋有一条4米宽的通道。通道最上端有一间房子把正屋和横屋连在一起。下面那座横屋开着一个大拱门。在两座外横屋的中间,设置有中心厅。墙基是用坚硬的石砖(石条)。墙体是用黄泥、沙、石灰混合成的三合土夯实,非常坚固。周围的墙上留有枪眼,是抵御外侵用的。村民日常吃用从共联那边引来的圳水,但,里面也挖了一个水井,也是在防御外侵时应急之用。她的门口南边还挖了一口大池塘,面积1000多平方米。大门口有一块平整的、面积1000多平方米空地。

室内正中的大厅正面的墙壁上挂着牌子,书写着陈氏堂号“颖川堂”三个字和他们祖先的名字。两边还挂着黑色的模板,书写着金色大字“安仪先祖恩深似海,谢氏婆太功高如山”的对子。右边的墙上还挂着谢氏婆太的遗像,供人参观。瓦面桁子油成红色,雕梁画栋。四周墙壁画着古老的图画,有“三国”、“封神”等著名故事内容,还有花草树木和山水风景等,栩栩如生。檐桁下面的木雕图案非常精致逼真、各种名花五彩缤纷。大门石和约5米长的方形转圆角的石柱是青蓝色的花岗岩石,十分光滑,像现代的机器磨过的一样。这么长、这么重的石条不知从哪开采的,也不知如何运进来啊!

这座房子一共70多间房子,做了20多年才大功告成。据传说,一个东坑人来到下园仔专门为建曜德楼烧石灰,赚到钱回去讨老婆,后来孩子长大又会来这里做工。由此可见,建这座房子工程量有多大、工期有多长啊!

“曜德楼”选址合适、设计高雅、材料上乘、规模宏伟、材料上乘,质量坚固。这座房子经历了近150年风风雨雨,面容依旧,气势不减。

她是下园仔陈氏第八代裔孙安仪公之妻谢氏所建。安仪公三十多岁早逝。在丧夫的条件下,谢氏既要担负养育五个未成年儿女的大任,又要建这么大规模、这么高质量建筑群,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实属不易。她坚强的毅力和超群的能力受到世人的称赞。她是巾帼英雄。

当时,曜德楼主人的父辈在陆河富裕的程度是可数的。现圳口、共联民间还流传着当时上吉康有三条龙:陈清龙、彭贵龙、罗汉龙。这三户人家是“有钱有势”。陈清龙就是安仪公的祖父。谢氏建此座房子的大部分费用就是从其祖父那里分得的财产。

曜德楼的裔孙们是讲“漳州话”。他们能刻苦耐劳,勤俭持家,耕读传家,事业有成,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安仪公和谢氏共育有四子一女。长子陈亢宗是贡生;二子陈汉宗是秀才。他是坐着轿去惠州府考取的;三子陈兴宗是监生;四子陈某宗是贡生;女儿失传。真可谓是兄弟满门都有功名。其兄弟之功名都是入宅后获得的。现在,大门前左侧还竖着的四条“夹”(也有人称“旗杆夹”),就是以他们的功名竖的;1958年,陈乃康、陈希千叔伯(堂)兄弟同时考上大学,一人就读广东师范师院,一人就读华南师范学院(后来这两所学校合并为华南师范大学)。他们俩是1949年后,圳口大队(含共联、布金村委)并列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时,他俩在河田名操一时;原南澳独立团政委、原汕头市人民银行行长陈娘开也是曜德楼的后裔。

此民居的裔孙人口发展很快。此房建设5年后,即1883年未做完整便入住。当时全家有九人(包括赡养的单身的舅公太在内),现总人口达400多。有一部分迁到广州、汕头、海南、香港等地居住;有些人还迁到南洋马来西亚居住,人口有100多人。他们经常回乡探亲祭祖。

当地居民保护文物意识较强,“曜德楼”保存比较完整。在2011年,他们集资维修这座古民居。远在马来西亚居住的裔孙也积极参与出资。维修期间,省专家到现场作技术指导,对如何保护好这座文物提出建设性意见;同年,陆河县电视台《城乡视点》栏目组到“曜德楼”录制节目,向全县播放其风貌、历史和文化价值;2012年,“曜德楼”被陆河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二十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和游人相继到这里进行考察研究建筑文化和观光。

目前,在陆河县境内,“曜德楼”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古建筑,是该县不可多得的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清代建筑文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当地村民决心保护好这一建筑奇葩,希望政府助其一臂之力,使之永放异彩。

(文字/罗新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