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看、可听。音频为沪语,为保护方言文化,尽一份力)
你好,我是应健中。相信有不少投资者会经常拿美国股市说事,它们连续10年大牛市,指数暴涨320%,数十次创出历史新高;今年道琼斯指数从历史高点做多下跌5%,至今顽强挺立在26000点左右;涨几倍、几十倍的牛股层出不穷。
反观A股,除了日成交量是港股的10倍、美股的1.5倍以外,沪指仍在3000点徘徊,许多投资者仍未摆脱亏损的困境。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A股不能长期走牛,成为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的蓄水池?
大小非减持是个股跳水一大原因。
A股新股上市时,流通股仅占总股本的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由于流通盘小,上市后股价容易被资金爆炒。但一年后,当小非解禁时,股价很多被腰斩,科创板新股晶晨股份上市仅两个月,股价就从166元跌至74.6元,腰斩都不止。三年后,当数倍于首发流通股的大非和高管减持后,股价普遍打1至3折。
如海普瑞(从188跌到24.67元),国民技术(从183跌到6.34元),汇川技术 (从168跌到24.7 元)、华谊兄弟(从91.8跌到4.69元)、乐视网 (从179跌到1.65元)、华锐风电 (从88.8跌到1.11元),跌得惨不忍睹。
而A股市场30年,却迟迟没有做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培育与53万多亿市值相匹配的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队伍。于是间接导致A股熊长牛短。
参考美国股市新股上市时,多数股份流通,没有大小非减持问题,即使有部分限售股,也是中长期持股。
Q
&
A
目前A股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如何?
据央行半年报告,内资机构方面,“国家”队持有A股市值4.12万亿、公募基金持有 A 股市值2.0844万亿、保险资金持有A股市值1.3324万亿、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持有A股市值1528亿和119亿,国内七大机构合计持有A股市值7.85万亿。
外资机构方面,QFII持有A股市值1604.56亿,RQFII今年以来流入1572亿,即使满仓A股也只有6933亿人民币。外资(QFII、RQFII和北上资金)持有的A股股票总市值只有1.65万亿元。
也就是说,A股的内外资机构共持有A股市值9.5万亿,仅占55万亿A股总市值的17%,很难维持A股走势的稳定,更撑不起A股很快进入长期牛市。何况,许多机构投资者频繁进出,热衷于做短线。
大中小投资者频繁追涨杀跌的美国股市也有不少散户,但是以中长线投资者居多。有数据显示,尽管美股连续10年大牛市,投资者获利极其丰厚,但美国43%的个人投资者一年都不抛一次股票。
而A股拥有1.5亿中小投资者,其中85%以上资金总量在10万元以下,而且每天盯盘4个小时,以频繁做短线为主。遂造成A股日成交世界第一,换手率奇高,追涨杀跌成风。
更有一批年轻投资者,通过量化软件对上百只个股做量化交易,更加剧了A股的波动。
题材股的主力过度投机美国股市因法律法规严厉禁止个股主力对倒和盘中做大笔反向交易,违者将遭重罚,甚至坐牢,因此美股上涨容易下跌难,下跌后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
但是在A股中,主力通过分散账户,分散交易席位,运用对倒手法大幅推高股价,手法也越来越隐蔽。于是,尽管中国股市整体缺乏活力,但是在局部的热点个股上则是活力四射,炒作之疯狂令人咋舌。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东方通信股价涨了10倍,近期新股卓胜微3个月股价涨幅超10倍。今年在取消了对连续涨停个股进行“特停”后,至少有一二百只个股连续3-9个涨停板。甚至用暴力抗拒证监会调查的深大通,竟然也连续9个涨停。
东方通信
卓胜微
涨得凶,今后必然也跌得凶,大牛股金力永磁近日5个跌停,从75.89跌到37.25元;华培动力3个跌停板,从35.92跌到26.02元;数源科技从11.32跌到8.73元;东方通信从41.88跌到20.40元。
主力最有杀伤力的伎俩——“往下做”
A股几乎所有的个股主力惯用的伎俩是“往下做”,这是对个股最具杀伤力、令中小投资者十分无奈的“绝招”!
即让跟风的投资者套牢,在高位站岗。往下杀,离开头部相当的距离,做箱型震荡,高抛低吸,吸引买盘,达到出货的目的。
主力这种对个股疯狂的“往下做”,不仅造成个股不可理喻的暴跌,而且对大盘指数也极具杀伤力。
迎接“秋抢”行情这两天的大幅杀跌,并非利空消息所致,也非秋抢行情结束,而是长假前避险资金的集中减仓行为。
从创业板、中小板、深成指、中证500的跌幅大大超过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综指来看,主要是对前期涨幅较大的高科技股获利盘的兑现比较坚决。尤其是9月以来增加较多的融资盘,不愿承担长假风险果断获利了结,成了做空的主力,以便腾出资金节后再战。
对投资者来说,3000点以下本身就是机会大于风险。经连续快速杀跌,可以说是逢低吸纳的宝贵机会。无论是跌幅较大的高科技股,或是科技ETF,都可以择机分批低吸。
作者:应健中
编辑:王颖、侯忆枫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本文涉及个股仅做参考,不推荐买卖,不对个人收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