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张曼玉买地摊货:穷人小心翼翼的大方,有钱人大大方方的小气

2019-05-28     语华思享

作者:王语华

来源:女神30(ID:ns30riji)

1

我读MBA时,学过奢侈品管理专业。很多学妹学弟们都在奢侈品公司工作。

咳,说到这儿,你可能想不到,那些大牌奢侈品公司招聘门店销售都是从硕士毕业生中选,还至少英文流利,最好懂第二外语。

想想这投入回报比,然后我对这个行业就没什么兴趣了。

读书期间我们还去法国、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参观游学。

我发现,那些公司总部往往朴素得让人意想不到。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因为奢侈品行业本质上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品质保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某种心理需要便形成了该品牌的溢价部分。

那时,我还在学校担任一个活动主持,每周末要主持活动。

有一次,台下有位同学揶揄我问,“学姐,为什么你两次都穿同样的衣服啊?”

是的,我很喜欢那套白色套装,所以只在主持时穿。

那位同学之所以这么问,意思是,我是不是只有这么一套正装呀,或者提醒我每次主持要穿不重样的衣服。

我回他,“这是我的工作服。”

后来,在校友群里,有同学发了一张某公司聚会的照片,意思显摆一下公司美女多。

结果,那位同学又说人家,一看那种穿zara的女生,肯定是薪水不超5K的玛丽苏。

有人怼回他,在奢侈品公司工作的人,就怕钱不奢侈,心态先奢侈了。

其实,奢侈品本身没什么问题。出问题的是拥有者是什么心态拥有它的。



毕业后因为我自己创业,所以也添置了几件奢侈品包包。

一次,我约投资人老板谈事,看他手里拿着一只黑色编织花纹的皮包。

便问,“老大,你这包很好看哦!是BV的吧?”

BV是个奢侈品品牌,非常低调,没有任何LOGO标识。但它家独特的手工编织花纹,便是特征。这种定位非常符合低调奢华人士的需求。

结果,投资人老板伸手把包递给我看。

说,“这个包是地摊货!200块一个,我买了2个!”

然后,他又看了我手中的包一眼,说了一句,“你拿的包才是奢侈品,还是真品。”

我被他一句话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对方才是身价上亿的真富豪。

后来,大家很熟了,我问过投资人老板为什么不买那些奢侈品?

他说,我有啊。但不需要啊。你看,我这外套裤子T恤,是优某库买的,一套加起来不过千。我觉得很舒服啊!为什么一定要买贵的呢?我要的是舒服啊。再说这些也不差!

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便宜货,叫节约。毕竟,他有几套别墅、每年还去日本滑雪、在国内著名高尔夫球场都有会员证,10年前一张证也要30万-100万不等,还不是交钱就能办的.....

再后来,我很少用那些奢侈品包包了,只在需要的场合才会拿出来。平时以轻便、好用为标准。确实,人总不能被物驾驭了吧

2

这几天,张曼玉买地摊货的新闻上了热搜。54岁张曼玉被拍独自现身买街档、购买地摊货。结果有人就说她是不是日子不好过了呀?

照片里她打扮低调遮挡严实,一下车就直奔卖鞋店铺,她在店铺中挑选了多双鞋子。

据港媒称这些鞋子的价格从19元港币(约人民币16元)到几十元不等,都是便宜货。

买完鞋子之后,张曼玉又来到内衣店。据店员透露,她经常一买就是一打,十分居家。


很多人不解,上亿身价的张曼玉,竟然会买地摊货。

不过我第一眼见这个新闻,就瞬间秒懂。

真不缺钱的人,在乎的不是品牌多大,价格多贵,而是一定要自己舒服!无论买什么,最终都是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虚荣也是需求、舒适也是需求。

有花样炫富王思聪式的富人,也有常年圆领T恤牛仔裤扎克伯格式的富人。所以,凭“包装”来识人,难免会掉到坑里。

3

前段时间,日本有个戳人性的综艺节目,也是相亲节目,叫《亿婚》。

节目一共5男5女参加。五位女性中有电视气象预报主持、大学选美准冠军,主播、还有原偶像组合成员和模特。


男方这边则都是婚姻市场上受欢迎“适婚富豪”。不过其中有真富豪,还有扮冒牌货富豪的演员。



第一位出场的,是一位私人税务师,31岁,看起来很腼腆羞涩。这位也是五位男嘉宾中唯一不公开资产的富豪。因为工资和客户资产挂钩,要保护客户隐私。



上面这位男2号,健身房老板,36岁,年薪4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70万)这位除了健身房,自称还有不动产收入。



上面这位男3号是印刷公司副经理,31岁,年收入9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550万)这表情,是不是有点呆呆的?



上面这位男4号,IT公司CEO,31岁,年收入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600万)。不过,这身高颜值都挺虐心的,被女生问平时在哪儿买衣服,他回答是ZARA。就是前面提到的平价品牌。



上面这位男5号,经营休闲沙龙,26岁,年薪38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30万)。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因为19岁就开始工作了,所以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

随后,在安排的互动活动中,男女彼此交流。男3号,健身房老板聊天时连祖先都搬出来谈了。显然,这样的说辞很打动姑娘呢。其实却是个假富豪。


而男4号,IT公司CEO,那位爱穿平价服饰的ZARA男,在颜值身高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开个红酒都笨手笨脚。


见此景女生们直接提出了质疑,问他平时喝红酒吗?



第一轮活动刚结束,女主播就迅速表白这位又矮又不会开红酒的ZARA男了。……

然后,其他姐妹们的表情,透着震惊和嘲笑:



结果,女主播好眼力,对方真是货真价实的“富豪”啊!



剩下4位姐妹们开始复盘自己“智商”了:


当被问到“钱都用来干什么了”,ZARA男说:相比买奢侈品,他觉得买“经验”更有价值,比如旅行长见识。



剩下4位男生里,还有一位真富豪。

即便在25%的概率下,富豪主动送上门时,妹子还是眼睁睁错过了。 

学生妹问1号税务师男,做税务师要学哪些科目。对方流利报出N个,结果,学生妹竟然直接问对方是不是冒牌富豪?

估计这思维是被前一个带到坑里了。

富豪不会开红酒,是因为有人服务;可富豪有专业擅长,难道不可以么?这智商也没谁了。



4

虽然是一档综艺节目。不过却赤裸裸得展现了许多人对有钱人的认知偏差。

美国有一项关于消费的调查报告指出:年收入超过30万美元(大约是200万人民币)的人,这些人是美国最富裕的1%的人群,他们花在实物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逐年下降。这些实物消费支持包含了游艇豪车名牌包包奢侈品。

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年收入7元美元(大约50万人民币不到)的中产阶级,在实物消费上的花费却是逐年上升的。

看起来豪宅、豪车、奢侈品已经不在能再证明“有钱人”身份了。相反,有钱人甚至开始小气了。

网上有句很毒也很真的话:穷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大方,有钱人是大大方方的小气。

那有钱人们,他们都把钱花在哪里了呢?

答案是花在更隐蔽看不见的地方,花在用钱也难买得到的地方,而非那些炫耀性消费上。

1、健康。

有个上市公司的老总,穿着很朴素,言谈中提到,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才会在外面吃饭。

而家里吃的所有米和菜都是从自己家农场里空运过来的。

还有的富豪投资生物科技,目的是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生命医学技术。

当然,现在大腹便便已经不是有钱人的象征,而是不够自律的表现。有钱人都开始炫耀肌肉和身材了。

2、有价值的地方。

比如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时间价值不同,有钱人更愿意为节省时间而花钱,穷人则为了省钱而浪费时间。

还比如,对友情“投资“”等。

就像《亿婚》节目中,税务师富豪男被问到“如果可以自由挥霍的话,你会怎么花钱?”

他说:会回报恩人,给朋友买礼物。当然,这也顺便体现了他的眼界思想高度。



3、教育。

据美国媒体Quartz透露,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的三个子女都在私立语言学校上课,每年学费高达7.5万美元(约合49.8万元人民币)

南加州大学教授伊丽莎白·科瑞德-霍凯特曾指出出:美国收入前1%的人在教育上的投入,数额占家庭年收入的6%,比起20年前增加了3.5倍;

而普通中产在教育上的开销则基本没有增长,只占家庭年收入的1%。

考虑到两者之间年收入的差异,两者花在教育上的金额,可能相差几十倍。

4、圈子。

富人们会有自己的圈子,圈子本身也是人脉。他们的圈子门槛通常很高,很多机会只限于圈内人分享。

本质上,这些投入都是为了维护“富人”阶层、确保财富长青的措施。

把钱花在服务、教育、投资、个人成长等方面,是新一代有钱人低调炫富的方法。

毕竟有形的物质门槛很容易被突破。而无形的门槛更不容易被效仿

当然,仔细盘点这些有钱人花钱的地方,至少给我们普通人一个启示:真正的门槛,在头脑里,那里的鸿沟比钱的差距更大,并且不容易被“抄袭”。

【王语华:自媒体【女神30】原创作者。思维训练研究者、8年企业咨询经验、心理咨询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tv7O2wB8g2yegND285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