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3年那部,由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的创业传奇电影《中国合伙人》吗?讲得是三个年轻人从学生时代相遇、相识,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聚在一起打拼的励志故事。
在汽车圈儿里也有这样三个人——付强、谷峰和Roland Gumpert,只是和电影不同,他们来自3个不同的国家或城市,因为一个目标聚在一起,都想做好一个叫“爱驰”的汽车品牌,造不给消费者添麻烦的汽车。那么,随着旗下首款量产车型爱驰U5的上市,这款车型产品又是如何体现这一初心的呢?
作为爱驰核心团队的灵魂人物之一,Roland Gumpert是奥迪Quattro系统创始人 ,也是Gumpert品牌的创始人,加入爱驰之后他将自己50年的造车经验和德国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带到了中国。从供应链端、造型设计到技术研发再到生产制造,爱驰U5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德系工程师团队的加持。
而且爱驰汽车与德国西门子联袂打造的德国工业4.0标准的超级智慧工厂算得上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工厂。举个简单的例子,它的冲压工厂生产线最高节拍可达18SPM,不到4秒钟就能生产一个零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机械压力机冲压线之一。
在这样严谨的德系基因下,爱驰对自己的要求是从中国走向国际。为了让海外的用户能够看到爱驰U5的产品力,爱驰进行了累计400万公里,10000种工况的测试验证。还用53天的时间,横穿亚欧12个国家,行驶15022公里,创下了电动汽车(原型样车)驾驶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获得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欧盟认证。
不管是强大创始团队还是严谨、出色的研发生产体系,都让人万分期待爱驰U5后期的市场表现。
作为一款纯电动SUV,爱驰U5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像上汽集团是自建充电网络,专门成立自己的充电桩服务公司、蔚来是让车主像打车一样通过 APP下单“一键加电”服务,官方人员会前来帮你取车,充满电后再还给车主。
而爱驰的办法是让U5保持电池能量密度181Wh/kg,NEDC 503公里的基础续航里程上,再提供一个可预装、也可租用的车载移动充电宝,这一操作可以在原先的续航基础上再扩展120公里。
但要解决里程焦虑除了提高电池密度、电池容量这样的技术突破,产业相关的配套也非常重要。现在除了私人充电桩,爱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覆盖了超过10万个有效公共充电桩资源。甚至还首创了全自动智能充电机器人技术,从以前的“车找桩”充电模式变成“桩找车”。
如果单靠续航来说,U5在加“充电宝”前,虽然没有超过广汽新能源Aion LX 80的650公里,也比威马EX5长续航的520公里少了十几公里,但是综合623公里的续航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一款纯电动车的期待,而且后备电源的出现,也是对纯电动车充电方式的一种创新,是一个消费者会需要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充电场景解决方案。
尽管大家都知道电动车“接棒”燃油车地位,是时代所趋。但看着近两年频发的自燃事件,电动车的安全性就成为了大家不敢入手的最大BUG。
守不住安全的底线,什么颜值、空间都是白谈,所以,大家会看到一有新车上市,都会强调一下像车道偏离预警、胎压监测类的主/被动安全系统,爱驰区别于其他车型的,就是它将电池安全和信息安全也纳入产品安全理念的范围内,这一点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来说,爱驰这一点做的很有前瞻性。
而如果说外观决定了消费者30%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欲,除了上面所说的续航里程,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电池安全了。
爱驰U5搭载业内首创三明治结构专利电池包,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在电池模组和冷却板中间增加了一层隔离板,这块隔离板能够让电池模组与冷却板各自密封、互相独立,这样一来,即使是冷却板在受挤压而变形或遇冲击而开裂等极端情况下,泄漏的冷却液也不会浸入到电池箱体中,来确保车辆的安全。
蜀锦观点:
注重消费者的需求无疑是正确的,但没有任何一家造车企业能在脱离产品和市场的支撑下实现长久发展,加上现在的消费者很少会再为车企的情怀买单,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才是在当今车市存活下来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