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靠哭戏取胜吗?

2019-08-02     谷天娱乐

这几个月,常常能在微博热搜上看到谁谁的哭戏。



点进去看,都是在讨论谁谁的哭戏又是什么水平。

最近因《亲爱的,热爱的》大火,常驻热搜的李现,他的哭戏也不例外地上了热搜。

好奇点进去,没想到看得好焦急,纯干嚎,半天也没看到眼泪。

甚至还有人调侃:他完美演绎什么是“哭着哭着就差笑了”。



相反,与他同剧的女主杨紫却因为哭戏,博得大量的好感。

火遍全网的“我的小毛驴不见了”,杨紫鼓起嘴巴欲言又止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一个为爱倔强的自己。

还有正在播出的《七月与安生》,饰演安生的沈月,她的哭戏也挂在热搜好几天。



其中一场是安生的妈妈去世,她在家里对着妈妈的遗像哭泣。为了表现怨恨和不服,眼睛越瞪越大。





(眼泪呢?眼泪呢?怎么还不粗来!)



(好了,我可以放声痛哭了!)



怎么看都是为了哭而哭,台词还说得烫嘴,情绪感染力嘛,也不太······够。

而同剧中饰演七月的陈都灵,哭戏不免也被拿来作对比。

哭得自带震感,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擦泪嘛,就和补妆似的。

网友纷纷表示,看过陈都灵的哭戏之后,完全原谅了沈月的哭戏。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哭戏成为了衡量演技的一大重要标准。

只要能哭出泪来,似乎就是演技不错。

为了解除这种没必要的误解,贴心小谷总结了哭戏集锦,供大家大笑参考。


初阶版

别让我哭了,我笑还不行吗

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的大宝贝。

毕竟她的演技,一直都是我们的欢乐源泉。

先看看已经被她冠名的瞪眼式表演法。

再看看她的这种很有难度的哭。

或许你们会想这是在······哭?这是······哭戏?


还别说,这种哭挺有难度的。

不仅要哭,要皱眉,而且还要高低眉!(对着镜子已经放弃的小谷)

再看看伟霆的这张哭,对,是哭!

另一种不同寻常的哭,哭着哭着下一秒自己就笑了。




还有凡凡一边说“你终究还是不爱我”一边悲伤时,小谷以为他下一秒就要邪魅发笑了。




内心OS估计是:诶威瑞八迪,她不爱我,快举起香槟嗨起来~

最后看看宋茜在某剧中,被未婚夫取消婚礼时的哭戏。

眯起的眼里藏着大大的悲伤,嘴巴却在用力憋住,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看完这一版的迷之哭戏,小谷只能感慨一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啊。

进阶版

忘记形象只为哭得实在

周冬雨的哭戏,让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情绪和感染力都有。



还有这场,周冬雨撅着嘴巴,眼泪啪嗒啪嗒直往下掉。

从视觉来看,确实不太好看,五官全部都拧在一起,但是看这场哭戏,却不会觉得这样哭有什么不妥。

因为观众的情绪都被代入到剧情中去,这对哭戏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而和周冬雨对戏,另一边的张若昀哭成什么样呢?

这位少年45度仰角微微抿嘴,一行清泪划过脸颊,含情脉脉看着对方,很美、很心疼。



对比一下,能再次感受到周冬雨在这场戏中,哭得多实在。

前面提到的杨紫,她哭起来也是撕心裂肺、不顾忌形象的代表。

《欢乐颂》里,杨紫把小蚯蚓刚踏入社会,身上仍有孩子气的撒泼与倔强,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还有姚晨在《都挺好》中,发现自己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一心想给自己买中考资料,也是哭得泣不成声。



剧中的她,一直以来在家里不受宠爱,吃尽苦头,到头来却发现爸爸什么都忘记了还记着自己要中考的事情。

多年的酸楚一下涌来,哭到不能自已,足以想来她有多么悲伤。

最后,孙娘娘必须拥有姓名。



娘娘的丑哭到了什么地步呢?已经被网友们做成了满天飞的表情包。

这一方面说明娘娘确实哭得很丑,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网友们对娘娘哭戏的肯定。

提到孙娘娘,就不得不来看看,那些哭戏中的经典名场面。

终极版

经典名场面的哭戏

孙娘娘在《甄嬛传》中的哭戏,可谓是经典。

得知好姐妹眉庄去世时,从一开始的尚未缓过神来;



到回忆与眉庄相处的点点滴滴的泣不成声;



再到嚎啕大哭。



情绪的递进,对往日的回忆,对故人的不舍和思念,都在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内被完美诠释,这才是好看的哭戏啊。

张曼玉在《甜蜜蜜》中的哭戏,当她看到豹哥尸体上的米老鼠纹身,先是觉得好笑,一个大男人背上纹一个这么可爱的纹身。

接着,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人已经死了,于是悲从笑中来。



这段哭戏原本没有写在剧本里,张曼玉一开始是真的笑场了,但是导演没有喊停,张曼玉就接着往下演了。

因此,这场哭戏也成为哭戏中的教科书。

《一代宗师》中,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向叶问表露心意,我喜欢你。但也就到喜欢为止,让两人的恩怨像盘棋一样保留在那。

当梁朝伟饰演的叶问说,没有恩怨,只有缘分,期待他日能再见宫家六十四手时,宫二这些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所有情绪都融化在眼角的这一滴泪中。



电影《亲爱的》末尾,看着别人找回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却仍不知道孩子在哪一个角落的张译,一个人躲在角落哭得泣不成声。



这是一种孤独的无助,知道希望渺茫也明知不能放弃的无助。

张译把一位父亲的脆弱与心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在《喜剧之王》中那一句“我养你啊”,和张柏芝在出租车上的泣不成声。



那是一种成年人的无奈,没有物质的爱情真的好难,即使相爱也没有勇气在一起的难。

《天下无贼》中的刘若英,知道自己的老公再也回不来时,只能不断的往嘴里塞烤鸭。



那仿佛是她人生中唯一还能自己掌控的事情,那种无奈与悲伤,是任其如何努力都无法掩盖的。

《李米的猜想》里,周迅苦苦寻找自己爱的人,4年里饱受煎熬,在希望和失望之间沦落,找到后发现对方却做起了贩毒的生意。



巩俐在《艺伎回忆录》中,先是满脸充满的傲气与不服,当得知再也见不到自己心爱的男人时,神情瞬间陷入慌张,随后表现出了对眼前女人的憎恶。

而眼眶的那一滴泪,又表现出她作为一个女人此时的无助与悲伤。

《心花路放》中,黄渤在机场和前妻打电话,听到前妻要结婚的消息,一直没有放下的他难掩心中的悲伤,但又不知如何开口。

贾静雯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因为无差别杀人事件痛失自己的儿子。

内心充满对杀手的恨,但面对现实生活,她又不知该如何疏解内心的恨。

贾静雯将一位母亲对凶手的痛恨,对儿子的抱歉,对自己的埋怨,全部化解在这一场哭戏中,哪怕不为人母,也能体会到她内心的千滋百味。

是不是看了这些名场面的哭戏,才觉得过瘾!

看过这么多哭戏名场面,其实不难发现,好的哭戏并不难,经典片段也是一抓一大把。

但为什么近些年来娱乐圈总有一股鼓吹哭戏的风气呢?

大概在大宝贝儿式演员盛行的当下,能哭好一场戏已经变成了难得的事情。

但是,这样是对的吗?

宋丹丹曾在《演员的诞生》里说,“不是会哭就是好演员,声嘶力竭就是好演员。”


的确,哭戏只是演员需要掌握众多情绪中的一个,能演好哭戏的并不一定是好的演员。

鳄鱼的眼泪没有感情,也不足以打动观众。

或许,现在对哭戏的追求,本质上也是观众对于演员情绪把控的要求。

好演员,一定是与角色共情,才可以演好每一场戏,表达喜怒哀乐。

只有走入剧本,走入剧中的人物,对剧本和人物都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将情绪传递给屏幕前方的观众,也才能成长成为更好的演员。

所以,还是不要一哭就上热搜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gD4V2wBUcHTFCnfrJ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