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输在起跑线的诺奖得主:“我们有些人就像乌龟,走得慢。”

2020-01-13   留学全知道

不要担心输在起跑线,如何赢在终点,不仅要看一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还要看他的格局和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作者:安柏;来源:花生地(ID:Amber201606)

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 John B. Goodenough古迪纳夫和其他另外两个科学家,为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Goodenough这个姓很有意思,直译就是“足够好”。

“足够好”爷爷不仅以97岁高龄刷新了诺奖得主记录,还以他“输在起跑线”的履历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是个阅读障碍患者,在小学和中学,受过不少嘲笑和戏弄。

童年家庭关系紧张,高中时父母离婚,父亲很快和自己助手结婚,缺乏家庭温暖。

大学学费要900美元,家里只给他35美元,只能边上学边打工赚学费。

自己兴趣是文学,本科修的也是古典文学,换了几次专业才转到数学。

大学期间适逢“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自己也加入了美国空军。

博士又转向物理方向,第一次新生考试还考挂了……

以现如今老母亲的高标准看来,古迪纳夫简直就是“输在了起跑线”—— 先天“缺陷”,家庭不和,缺乏规划,还遭遇战争。

那么,一个严重输在起跑线的人,是如何赢在终点的?

01. 劣势也可以转化成优势

关于阅读障碍症,在中国并不是一个让人熟悉的话题,但这样的孩子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全球每5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或轻或重出现阅读问题,英语国家比例要比汉语国家高。

关键是,这个问题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经常被误诊为“学渣”。

如果对阅读障碍症的人进行脑部扫描,会产生一个异常的图像:在大脑管理阅读和文字的关键区域中,大脑灰质比正常人要少。这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阅读文字。

正常人看一段话是这样的:

而阅读障碍症患者看起来却是这样的,就像转换过程中出现乱码:

在传统教学中,虽然“听”也占了一定比例,但是孩子学习大部分还是要通过阅读进行,如果这方面出现困难,学不会、成绩差是很自然的结果。

只是,成绩差还不是唯一的后果。

从幼儿园开始,别的小朋友就能开始看简单的读物了,而自己却看不懂,这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坐在那里看书,被人认为专注力差或调皮捣蛋;另一方面同学会觉得你笨,家长会觉得你偷懒,这导致灰心丧气、叛逆甚至绝望。

一般来说,阅读障碍症能诊断出来往往都要小学三年级以上,这时孩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更普遍的情况是,不少孩子并没严重到可以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症”,但他们不是“视觉型”的孩子——偏好和擅长阅读,而更偏向于“听觉型”和“触觉型”,也会出现类似的学习差、不专注、低自尊的现象。

如果得了“阅读障碍症”,是否就给孩子的学习判了“死刑”?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看看古迪纳夫的例子就知道了。

当古迪纳夫是个孩子时,阅读障碍症虽然给他造成了很大困扰,但是他通过探索自己热爱的大自然、文学诗歌等,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获得了力量。最后他克服了困难,并且考上了耶鲁大学。

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阅读障碍症这个缺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扭转成优势。因为在不能流畅阅读、比别人看书缓慢和费劲的情况下,却会让人花更多时间思考。

如果阅读障碍症患者有勇气和毅力去和这个“缺陷”斗争,他们比别人想问题会更认真,也会更深入。

格拉德威尔在《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一书里论述,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而有些劣势,却可以转化成优势。阅读障碍症就是这样的劣势。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阅读障碍症患者长大后却变成了著名的大律师。虽然他还是读不准单词——这是阅读障碍者常犯的错误,但他在盘问嫌疑人时却异常出色。

那个大律师说:正因为我阅读能力不行,所以我只能通过专心听讲、问问题来学习。这意味这个我必须简化问题,直接提取出问题的本质,这种做法具备强大的力量。

正如古迪纳夫,达芬奇、爱因斯坦、乔布斯等名人都或多或少也患有阅读障碍,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变得伟大。而且那些克服了阅读障碍的人说,正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使我学会了如何轻松面对失败——因为困难从来就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

02. 找到热爱并擅长的事情,做得足够久

很多家长反映,我们支持孩子做自己热爱的事,但是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该怎么办呢?

这些家长的孩子,一小部分在读中学,很多只是在上小学和幼儿园。

除了少数一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的孩子(其实这也很有可能会随着成长变化),大多数孩子对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心里没数,这是很正常的。

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情,不正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吗?

这里面有家长的启蒙,有老师的引导,更多还是靠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探索,还有就是在命运轨道上听到机遇的召唤。

古迪纳夫不就是这样吗?他出身在一个文科家庭,从小也喜欢文学,那时候他和科学的距离,有如地球和月球。连上了大学,也是按照原来的兴趣选择古典文学专业,后来又转学哲学,期间还为了凑学分,选修了两门化学课。

在他寻寻觅觅的时候,贵人的指引来了,一个数学教授看他天赋不错鼓励他学数学,最终毕业时古迪纳夫获得的是数学学士学位。

在空军服役期间,古迪纳夫被派到一个太平洋岛屿上去收集数据搞气象。不久又来了一个机会,美国政府出资让军人深造,而他有耶鲁大学教授的推荐,那么他是继续学数学吗?

不,更吸引他的是科学哲学。服兵役期间,一本《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科学与现代世界》)成为了他的枕边物,物理成了他新的梦想和人生方向。

在申请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时,他被面试官打击:物理学里所有厉害的东西,人家在你这个年纪都已经搞完了,你现在才想着开始啊?

在那个辉煌的时代,也是讲赢在起跑线上的!爱因斯坦26岁提出相对论,爱迪生32岁点亮了白炽灯,居里夫人36岁时已经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看看古迪纳夫,26岁才开始决定学物理的确好像晚了点。

这时候古迪纳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他坚定地选择了物理系,研究方向是固态物理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齐纳(30岁发明了稳压二极管),在芝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人生方向上,齐纳也给了他很大影响,他对古迪纳夫说:“你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找到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解决问题……”

毕业后,古迪纳夫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工作,到了1976年,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他进入牛津大学任教并兼任无机化学实验室主任,才开始对固体化学电池材料的研究。

这一年,他已经54岁。

晚了吗?

在90岁时,古迪纳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才90岁,还有的是时间。

古迪纳夫总喜欢这么说:“我们有些人就像是乌龟,走得慢,一路挣扎,到了而立之年还找不到出路。但乌龟知道,他必须走下去。

他又补充说:“这种贯穿一生的爬行有可能带来好处,尤其是在你穿越不同领域,一路收集各种线索的情况下。你得有相当多的经验,才能把不同的想法融汇在一起。”

走点弯路是不要紧的,输在起跑线也是不要紧的,关键是最终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深耕下去。

还有,就是要做得足够久。古迪纳夫虽然开始得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活得长啊。身体很重要,龟兔赛跑为啥乌龟能胜出呢?是因为乌龟比兔子活得长,跑得慢点不怕,关键是要跑得久!

03. 做个好人,做人类需要的事情

在拿诺奖前,古迪纳夫已经拿了很多重量级奖项,比如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里奖章(CopleyMedal,曾授予爱因斯坦和霍金)、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费米奖等等。即使没获得诺奖,些奖项也足以证明他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

在《科技日报》的一次采访里,曾经师从古迪纳夫攻读博士的恩力能源总裁戴翔说,古迪纳夫老师给我职业发展建议时说 “要做人类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业。

而古迪纳夫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

看到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需要寻找替代能源,而储能电池是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因此,他开始研究锂电池,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面对目前锂电池仍然存在的电解液安全问题,还有能量密度有限,他开始全力进攻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很可能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创新。

古迪纳夫还非常随和、乐于助人。

学生找古迪纳夫探讨问题,问他:“可以占用您的时间吗?”古迪纳夫都会开玩笑说:“我很忙,但是请进吧!”

93岁时,古迪纳夫的老伴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每天下午都去养老院看望老伴并且送饭,直到老伴去世后,他才向学生提起。

去年12月,古迪纳夫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他还像往常一样和大家聊天说笑,从来没有一句抱怨。

“除了学习科学方法之外,古迪纳夫教给我们最多的是做人。” 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在古迪纳夫研究组呆了3年多的中科院研究员辛森说,“在老师乐观主义的影响下,我们会觉得人生遇到什么事都不叫事儿。一辈子很长,要保持好的心态,不必去钻牛角尖。

辛森今年5月回中国工作前,古迪纳夫叮嘱他,回中国后要做真正有意义的工作,“Do good things”(做好事)。

从古迪纳夫的一生来看,一个人只有拥有大的格局,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做人类需要的事,才能走得更远,在一生中触碰到更高的高度。

诺奖获得者当然是凤毛麟角,但即使作为普通人,如果心地光明,与人为善,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即使最终不能获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也能在这个过程本身获得幸福感。因为和自利比起来,利他所能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要大很多。

不要担心输在起跑线,如何赢在终点,不仅要看一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还要看他的格局和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从来都是一代宗师的成长之路。

这就像古迪纳夫在他办公室门口贴的一首诗,来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题目叫做《Do it anyway》(《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好事》)

Do it Anyway

Mother Teresa

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好事(节选)

特蕾莎修女

People are unreasonable ,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Love them anyway.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无论如何,还是要爱他们;

If you are goo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good anyway.

如果你是个好人,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无论如何,还是要做个好人;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false friends and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无论如何,还是要成功;

The good you will do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

Do good anyway.

你做的好事明天就将被遗忘,

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好事;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

Build anyway.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无论如何,还是要建设;

People really need help,but may attack you if you help them.

Help people anyway.

人们需要帮助,但你帮了他们没准还会受到攻击,

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他人;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you'll get kicked in the teet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ve got anyway.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你会受到伤害,

无论如何,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