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为何被称为东莱首邑、北海名城,东莱、北海是什么地方?

2019-07-01   沧海桑田史海沉钩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山东十六地市之一,为山东省面积大市、人口大市及经济大市,也是世界著名的“鸢都”。潍坊市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所辖县级市青州市为“古九州”之一,曾是山东省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体到潍坊本身,其古称潍县、潍州,也是著名的“东莱首邑”“北海名城”。

潍坊旧称潍县,潍坊之名始于建国前夕,1948年4月著名的“潍县战役”后潍县解放,潍县县城及周边(主要为坊子、东关等地)设潍坊特别市,此为潍坊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建国前夕潍坊特别市改为潍坊市,是建国初山东省所辖四个省辖市之一。潍坊设市后,潍县并未撤销,曾长期市、县并置且同属于昌潍专区(后改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1983年潍坊地区撤销后设地级潍坊市,潍县自此撤销。

潍县自古有“东莱首邑”“北海名城”之称,这两个称呼由何而来,“东莱”“北海”又是什么地方呢?实际上,“北海名城”“东莱首邑”这两个称呼可以说是对潍县(潍坊)历史的高度概括。

“北海”也是一个古老的地名,西汉时析齐郡置北海郡,郡治为营陵县(位于今昌邑县境),今潍坊市区当时就为其所辖,东汉末时孔融就曾于北海国(北海郡改,都剧县)做国相。北海作为县名始于隋朝大业初,为下密县改名而来,县治就位于今潍坊市区,隶属于北海郡(郡治益都,今青州)。

下密县设于西汉,但治所最早位于今昌邑县境,北齐时才移治今潍坊市区,隋朝大业初时改称北海县。北海县与潍县是何关系呢?实际上,今潍坊市以“潍”为名还要早于“北海”,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下密县置潍州,以境内“潍水”为名,但此潍州存在时间很短,大业二年(公元706年)即废,到第二年下密县即改名北海县了。此后,下密县又曾短暂于今潍坊市区东复设,但唐初就撤销了。

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潍州也曾短暂复设,仍以北海为州治,数年后的625年即废,此后北海县为青州所辖。北宋初(962年),北海县升为北海军,“军”为宋金时特有行政区,其起源于唐朝时军镇,其分为两级,或等同于府州且辖县,或与县同级,北海军辖昌邑县。965年,北海军废设潍州,辖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州治为北海县,金、元时期潍州维持了建制。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海县省入潍州,北海自此不再于今潍坊市境作为县名,但仅数年后潍州这一名称也成为历史,洪武十年潍州降为县称潍县,完成了由北海县变为潍县的过度。明清时期,潍县一直隶属于莱州府,而莱州,古为东莱郡。

莱州府是明朝时期山东六府之一,共辖2州5县,以掖县为府治所在,掖县也是莱州府唯一直领的县,其余四县分属平度州、胶州所领,其中潍县隶属于莱州府平度州。清朝时,莱州仍为府,府治、辖地都未变,直到清末胶州升为直隶州,但自雍正之后散州不再辖县,莱州府直接管理2州5县。仅从行政级别上来看,潍县在莱州府地位并不高,不仅不是府治所在,明朝时更是被莱州府所属的平度州所辖,为何能被称为“东莱首邑”呢?

这是因为潍县在明清时期是经济繁荣、文风昌盛之地,曾有“南苏州、北潍县”之说,郑板桥在此任县令时更是留下了“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的诗句。此外,清朝山东共出了六个状元,有两个就出自潍县。可以说,潍县是莱州府最为繁华的辖地之一,故有“东莱首邑”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