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初中阶段的终点,但终点同时意味着新起点。大家都知道,中考结束后的暑假,其实已经等于迈进了高中大门。
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变化,初中的知识相对浅显。并且,面对新高考的变化,多数学生都觉得迷茫,所以初高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避免出现这种迷茫,就需要我们先把高中和初中的区别弄清楚,新高一同学赶紧了解起来吧!
初高中四个差异
差异一:知识量变大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比如数学,高中数学理科生需要学习十本书,每一本书都有高考的重要考点。
英语单词量从初中要求的1600个,上升到3500词+500短语。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
差异二:高一内容在高考直接考查
因为高中知识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学的知识更多是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数学大概考65分左右)。
差异三:授课方式不同
初中教师常常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以反复讲解,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给学生以具体辅导。进入高中后,教师上课更注重分析,反复讲解的做法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许多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且高中学科多,教师多,每个教师教学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经常不一致,所以,只有适应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
差异四: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听、背、默”,习惯于书面作业,习惯于依赖教师。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多样,并要防止和克服单纯死记硬背、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读书、重计算轻概念等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两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1.要警惕——初高中衔接的陡坡效应
一般的成绩分布,是高分和低分都少,处于中间水平的比例最高。但是在初升高衔接阶段,高中前几次考试,成绩却会出现类似社会结构的2/8规律分布,即:成绩不好的人占八成,成绩好的人只占两成。
产生“陡坡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个结果。外现出来就是“陡坡效应”。
同时由于高中高考对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记忆+套用模式,太多松散的知识掌握在考试成绩中没有太大的体现,所以造成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陡坡效应”会使学生压力倍增,名次迅速落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
由于知识难度和能力要求是一个个逐步提升的陡坡,不进则退,学生在爬坡过程中多数会处于山脚,在开端就造成知识的烂尾,就很难在后续的爬坡过程中继续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心。
所以,高一上学期的东西一定要在这个暑假适当提前预习,在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心理沟通和疏导,让孩子平滑过渡,做好心理储备。有了比较好的外部适应性,在高一下学期就可以比较专心地面对真正“难”的知识的学习了。
2.要留意——心理变化莫忽视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一些学生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走过了一段黯然神伤的历程。由于环境的转变,很多学生心理上还会产生诸如失落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
失落感:特别是对于那些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落差”太大。不少同学则很难摆正心态。
孤立感:进入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得去理解他人。虽然大多数同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合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失重感:上了高中后就发现,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方法已经不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很是失落。
三大学科适应秘籍
一、语文(初高中语文的区别)
1.选文上的区别:初中语文的选文较简短,到高中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时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因此不能再以初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须在个性化体验、感悟和审美上加强。
2.文言文的区别:初中的文言文大多为浅显的、有哲理性、有情节的小故事、寓言、短诗、散文,而高中的文言文则是长篇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等,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3.作文的区别: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不少于五六百字,而高考作文要求在800字以上。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区别。据了解,现在高考中常出现犯思维幼稚病的作文,就是没有很好地适应。要想高考作文得高分,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对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扬弃。
暑期里做好哪些准备
1.扩大阅读量与阅读面
可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来读,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历史人物传记等都可以读一读。一是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
2.多做一些摘抄
阅读时,如果看到好的段落、语句,不妨摘抄下来,便于以后翻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内容在以后写作文时也许都能用到,“腹有诗书”才能“下笔如神”。
3.提前背诵古文
高中的文言文难度会比初中增大,背诵的难度也会随之上升。对于高一要学习的古文提前预习背诵。对于高中文言文中常见一些虚词、倒装、省略等用法提前了解总结,可以尝试提前读一读《古文观止》等书籍,对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会大有裨益。
二、数学(初高中数学的区别)
1.数学内容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在高一代数中,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使一些初中数学很好的学生难以适应。
2.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初中数学要简单些,按一定步骤就可解决,而高中数学的解题更复杂,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
3.知识内容有所增加,学生在同样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工作量要明显增多。
暑期里做好哪些准备
1.回顾总结初中知识
初中知识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如果初中基础没打牢,那么在高中学习时也会遇到阻碍。趁着这个暑期时间较长且没有暑期作业,好好把从初一到初三的知识点整理一下,查漏补缺。
2.提升基本数学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暑假期间,需要提高自己心算能力,这对后期提高做题的速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要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到了高中几何的相关知识难度加大,要学会在脑海中构建几何图形,这对后期的几何学习助益良多。
3.预习高一的重点知识
高一的有一部分知识是与初中相衔接的,提前学习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完成初升高的衔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对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 集合:数学中最基础、最通用的数学语言。整个高中以及现代数学都是以集合语言为基础的,一定要学明白了。
- 函数:通过初中对具体函数的学习,在其基础上研究任意函数及其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等。这一部分相对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与初中的联系比较紧。
-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和对数的运算以及利用前面学到的函数性质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这部分知识有新的计算,并且应用前面的函数性质学习新的函数。
- 三角函数:对于初中的角的概念进行扩充,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运算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
三、英语(初高中英语的区别)
1.课本的作用不同。高中英语的课文只是给你一个范本,大量的学习要靠课外阅读,要将课外的泛读和课内的精读相配合,进行自主学习。同语文一样,英语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用出来的。
2.好奇心减少。初中学生刚接触英语,比较好奇,上课时经常表现踊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但到了高中后,很多同学不肯在课堂上直接表露。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而语言的学习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才能有进步。因此在暑假期间,也不能放松对于英语的要求。
暑期里做好哪些准备
1.背诵
可以从报刊杂志选取一些优秀的英语文章,或者从高一的英语课本中选取一些文章,先大声朗读,待读熟之后再背诵。背完之后,可以再尝试用自己的话再写出来,比较一些自己写的与原文有什么区别,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同义的短语替换。
2.听
可以观看一些优秀的英语原声剧集或纪录片,或者看一看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培养自己的语感与听力。
3.写
将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想写成英语短文,不限篇幅与题材。培养自己用英语思维去写作的习惯,同时也能起到练习字体的作用。
高中的知识复杂繁多而且单调,在包学习APP中,不仅可以用动态教辅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摇身一变,变得简单易懂!还有在必刷课分栏里有来自全国名校的名师授课,从小学到高中,从语数外到史地政物化生,一应俱全。还有不少周边读物,像是《红楼梦》、《解忧杂货店》、《复活》等等,可以让你在假期里看到更多好书,收获更多。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也在等你交流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