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河南省卫辉市上乐村镇生态扶贫育苗基地,贫困群众正在整理已经出售过树苗的土地,准备重新栽种。正在浇水的贫困户原玉芹高兴地说:“党的政策真是好,不用出村,在家门口通过务工就能挣到钱!”
近年来,卫辉市坚持生态扶贫理念,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水系资源,谋划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扶贫项目,既抓生态文明建设,又抓带贫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带贫路。
创新思路助脱贫。卫辉市大力建设育苗基地,投资1337.28万元,建设3211亩的7个生态绿化育苗扶贫基地,带动5532户贫困户参与育苗、种植、养护全过程,贫困户通过务工等途径获得收益,2019年户均收益1008元。积极实施山区“油菜走廊”产业扶贫工程,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管理,贫困户参与种植,累计带贫261户,户均增收1800元,每年分别增加12个村集体收入约2万元。安都乡、太公镇两个花椒产业带和其他产业园已完成栽植2000余亩,带贫1817户,预计户均年收益不低于600元。
生态补偿助脱贫。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发放优先保障贫困人口,卫辉市2019年共为428户贫困户发放补偿资金18.98万元。持续做好生态护林员扶贫选聘管理工作,新增或调整天然林、公益林护林员岗位优先聘用贫困人口,22人被选聘为封山护林员和公益林护林员,每月工资700元。
延伸产业助脱贫。卫辉市以山区林业、水系生态资源为载体,深度融合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了“苍峪山水·魅力花田”油菜花观赏节等活动,通过旅游带动山区农家乐、畜产品、手工艺品等发展,贫困群众能够通过服务行业务工、出售农产品等实现二次创收。开创了电商平台,将卫辉山区的优质小米、粉皮、粉条等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统一品牌,通过电商扶贫的桥梁走向城市,既打响了知名度,又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形成合力助脱贫。卫辉市积极鼓励能人志士、贫困户以林业资源为依托,发展特色种植果树、花椒、油菜等作物,不管种多少都进行奖补,目前已有1523户贫困户申报种植3134.86亩,每亩奖补200—1000元。充分考虑山区自然条件,打造适宜生长、效益较高的皂刺、花椒等种植基地7个,带动450名贫困群众增收。成立卫辉市桃协会,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促进桃产业提质升级,贫困户每种一亩一次性奖补800元。
近年来,通过生态建设的多点发力,卫辉市实现了向“绿水青山”的华丽变身,也让卫辉5000多户贫困户受益,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前行路上,卫辉将始终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精准扶贫思想,提供更丰富的优质生态扶贫产品,把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