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5800万发穿甲弹的兵工厂,绵延13里,礼堂像子弹,今满目疮痍

2019-05-24     独家档案

坐落于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镇侯杖子村的原国营北方机械厂,是一家曾生产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穿甲燃烧弹的庞大兵工厂。如今的北方机械厂旧址,大部分建筑成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凌源市位于辽宁西部,处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由地级朝阳市代管,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是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

凌源市属辽西丘陵山区的一部分,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刀尔登镇位于凌源市南部,与河北省宽城县接壤,境内青龙河流域,素有“凌源小江南”之美誉。魏塔(魏杖子——塔山)铁路穿境而过,刀尔登站是位于魏塔线上的一个四等站,也是服务于境内三线兵工厂的特殊车站。

国营北方机械厂始建于1970年2月,军工代号“国营第5521厂”,是兵器工业部14.5毫米高射机枪弹穿甲燃烧弹厂之一。

厂址位于一条呈S型、6.5公里长的山沟里,四周群山环绕,小青龙河支流贯穿厂区,风景不错。千人大礼堂设计者独具匠心,从高处看其外观就是子弹的外形。

1974年10月,北方厂生产的56式14.5毫米穿燃弹转产通过鉴定,当年完成试制生产100万发穿燃弹。截止1982年,该厂累计完成14.5毫米穿燃弹3334.5万发。

1981年3月,北方厂接受了五机部安排的14.5毫米高射机枪曳光穿甲弾56万发的外贸任务。

到1985年军品生产结束,该厂前后共生产曳光弹2484.41万发,其中外贸产品1600万发。

该厂根据曳光弹生产的测试条件要求,在原靶场增设了100米曳光弹穿甲霸道一处。在距工厂20公里外的刀尔登榆树沟新建2000米光程靶场一处。经打靶试验,符合靶场的有关规定。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北方厂根据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开始“军转民”,曾生产电熨斗、轴承、洗衣机等民品。

1983年9月,五机部在新乡召开的民品订货会上,对北方厂生产的洗衣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安排部内订货2万台,下达工厂的生产计划3万台。

因北方厂所在位置受洪水威胁,加之,职工家属就医,子女上学不便等原因,1984年,北方厂选新址辽宁省朝阳市青龙山下的郭家村。

朝阳市别称“龙城”,南临渤海之滨,西接京、津、冀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朝阳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三燕古都,拥有灿烂的红山文化,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1985年,北方厂新址破土动工,1987年10月开始搬迁,留有国有土地11.5万平方米、厂房4.8万多平方米。1993年,北方厂改制,隶属于首钢集团。

北方厂搬走后,部分建筑被当地企业占用,大部分建筑或废弃闲置,或成为一片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

但是,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北方厂的辉煌和繁华,其旧址更是承载了一代三线军工人的火红年华,是老职工心中的一块圣地。(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BTDYmwBUcHTFCnfgD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