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火车站始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是一座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钟塔楼,由德国工程师锡乐巴和格德尔茨设计。
建成初期的青岛火车站,周围建筑稀少。
1901年,青岛火车站开站。
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及山墙、塔顶的装饰都用花岗石砌成。双坡陡峭,层顶、尖塔面覆中国的琉璃瓦,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钟塔风貌
1912年9月28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铁路建设,从济南乘火车来到青岛,在青岛火车站月台上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
青岛火车站月台
据说在这张照片中,不仅有当时青岛商界的名流,而且还有德国、法国和青岛报界的记者。在孙中山走过的车站月台上方,青岛人还扎有上书“欢迎”两个大字的彩色牌坊。
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的火车站,站前有“千叶公园”。
1923年1月1日,中国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胶济铁路,也收回了青岛站。图为中日双方在青岛朝城路(后为青岛铁路分局所在地)举行交接仪式后合影。
1935年,一列客货混合列车驶出青岛站,远方尖顶为青岛站钟楼。
1951年,青岛火车站候车室上方镶嵌着新中国铁路路徽。该路徽1950年1月22日颁布。
1962年8月1日,济南铁路局团委第八期干训班于青岛合影。后排左一为21岁的田玉纯,时任青岛站运转甲班助理值班员兼团支部书记。
1962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站委员会第二届团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1962年10月30日,青岛站运转甲班安全生产256天纪念照片。
20世纪70年代的青岛火车站,右边圆柱的地方是检票口。
20世纪70年代的青岛站站台内景
1979年10月,青岛站召开第五次党代会合影留念。
1979年10月,青岛站召开第五次党代会留念。
20世纪80代初,青京列车乘务员走过青岛老火车站。
20世纪80年代,全国铁路先进调车组青岛站甲班一调职工合影。
1982年2月,青岛站第六次党代会合影留念。
1983年的青岛火车站
90年代初的青岛火车站
1991年,因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青岛火车站随之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在原火车站北侧新修建了大型二层候车大楼,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来风格建造了南楼,新钟楼增高了3米,以求与新建候车大楼的比例协调。这次扩建于1993年竣工。
1993年首次扩建后的青岛站,原先的检票口变成了候车室。“青岛站”三个字,移到新候车室上方。老站房顶的烟囱也不复存在。北侧立起一座大楼,那就是青岛铁道大厦。
1993年,青岛站客运车间职工合影。
20世纪90年代青岛站老照片
为适应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和迎接2008年奥帆赛,青岛火车站又于2006年11月份进行封闭施工。
2007年1月7日,24层的青岛铁道大厦被爆破拆除。
这是网友gelinhai在爆破后瞬间拍摄的火车站珍贵镜头。那漫天的烟尘让人想起老站经历的纷纷扰扰的如烟岁月。
2008年初,建设中的青岛新客站。
2008年8月1日,青岛新客站开通运营。
青岛新客站由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共五层楼组成,站房沿站场东、西、南呈“U”形布局,同时形成“品”字形广场。
即将竣工的青岛新客站
竣工后的青岛新客站
改造后的青岛火车站,保留标志性建筑——德式钟楼,并以此建筑特色为基调新建其他建筑,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以下为新旧老站对比照片:
民国时期的青岛火车站
现在的青岛新客站
百年老站,涅槃重生
部分图片资料由青岛站党委、青岛站退休职工田玉纯、网友gelinhai等提供
本文转自“文化济铁”公众号,作者:于建勇,山东诸城人,供职于济南铁路局,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报纸、电视均有涉猎,作品多次在省部获奖,其中有全国铁路好新闻一等奖、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创意奖。业余时间研读文史,尤重铁路文史,常有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2013年,参与建成了胶济铁路陈列馆。2014年,出版了与戚斌共同编著的《胶济旧影》一书。2015年,参与了胶济铁路陈列馆扩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