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睡难,总是哭闹或兴奋?是忽略了这点,从满月到3岁都可能

2019-09-16     JOJO育儿说

关注我:专注于婴幼儿睡眠问题及高需求宝宝的养育,每周1、3更新。

本人为今日头条育儿类签约作者,未经授权转载必究,但欢迎大家转发。

睡渣宝宝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比如:夜醒多、奶睡抱睡,还有就是入睡难了,无论怎么哄,总是迟迟无法入睡,弄得爸爸妈妈疲惫不堪,经常把自己都哄睡了,宝宝还在high,真是苦不堪言。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在入睡难问题中,很容易被爸爸妈妈忽略的一个细节以及解决方案。

容易被忽略的小原因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 宝宝不知道在哭什么,就是哭个不停,怎么哄都不行,甚至给奶吃都不吃
  • 大一点的宝宝,特别是1岁以上能站能走的宝宝,不知道在高兴什么,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翻来覆去,一会儿爬过来一会儿爬过去,明明已经困得揉眼睛了,就是不停动来动去不睡觉。
  • 再大一点会说话的孩子,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一个两个三个,哪怕是重复的都行,就是要不停讲不停讲不停讲……

嗯,这种入睡难的情况很常见,也谈不上什么睡眠障碍,其实原因很简单:

  • 对于哭闹的小婴儿来说:他们哭上头了,已经忘了为什么而哭,变得为了哭而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屏蔽了父母的安抚
  •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来说:兴奋过头、贪玩……反正就是舍不得入睡,舍不得结束这美好的时光。

怎么办呢?试试这3个办法:

1、隔离可能引发哭闹/引发情绪兴奋的物品或环境

我经常说,平静是入睡的前提,除了麻醉能让我们一秒入睡,没有任何哄睡法可以让一个情绪兴奋(不管是哭闹生气还是开心激动)的宝宝立马就睡着。

换成我们也做不到对不对?咱们入睡前还得刷会儿手机让自己平静下来呢!

因此,睡前我们要尽量避免可能会引发宝宝情绪波动的物品或事情。比如说:

  • 不要在睡前玩互动太激烈的游戏
  • 不要在睡前看高刺激(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恐怖)的电视节目
  • 不要在睡前给宝宝新的玩具或许诺一个期待的旅行地
  • 减少可能引发小宝宝哭闹的原因(比如与陌生人互动、受到惊吓等等)

总之,尽量让宝宝在入睡前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刺激,情绪平和,不过于生气也不过于兴奋,能够平静地面对即将结束的一天。

如果宝宝害怕,睡前故事也别过于刺激哟!

2、试着转变宝宝情绪

我们有时遇到事情发脾气,生气的那一瞬间真的是怒发冲冠,感觉给我们一把锤子就可以砸平世间所有不平事……但过个两分钟冷静一下,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宝宝也是一样,high上头比如我们常说的“人来疯”,越提醒越疯狂;哭上头也是一样,沉浸在情绪里难以自拔,也不记得为啥而哭,最后变成为哭而哭,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时候,父母的哄睡,就会变成唐僧碎碎念的耳旁风,根本无法“抵达宝宝内心深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光靠哄是不行的,而是要帮宝宝从情绪惯性中剥离出来,最终自己冷静下来。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 换一个房间,离开那个让宝宝觉得特别开心或者特别不喜欢的环境
  • 换一个人来哄,也是一个情绪转移的方法
  • 转移注意力,比如弄出一些特别的声响、带宝宝看看窗户外面、看看书、举高高等等,让宝宝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自然就会忘记刚才为啥哭/兴奋了。
  • 小惩戒:突然拍拍屁股,或者父母大声拍手,让宝宝吓一跳,也能打断情绪惯性,把注意力放到眼前来

3、提前进入入睡环境

要想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仪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以前我以为,睡眠仪式无非就是一套睡眠程序,洗澡抚触换衣服上床吃奶睡觉,还搞得那么神秘,取一个“仪式”的名字。后来才慢慢感受到,其实睡眠仪式更多是一个让宝宝进入睡眠的过程,逐步培养睡意。

宝宝不会看时间,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我们不能要求宝宝一放进小床就像打了麻醉一样立马睡着,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让宝宝进入睡眠的环境和情绪里。

建议提前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就开始进入睡眠仪式:

  • 回到卧室,拉上窗帘,灯光温和,环境安静
  • 舒服地洗一个澡,小宝宝还可以做个抚触
  • 吃奶(大孩子可以先吃奶,玩一会再刷牙洗澡)
  • 和爸爸妈妈一起躺在床上,讲故事、读绘本、听音乐,做一些让我们又舒服又平静的事情
  • 对于比较贪玩的大宝宝,一时睡不着也不要着急,做一些低调的睡前互动和玩耍,慢慢培养睡意


除了天使宝宝,大部分的宝宝入睡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妈妈们不要心急,不要觉得到点了放进床就可以甩手离开,妈妈的焦躁有可能让宝宝更难入睡哦!

不妨每天空出1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地和宝宝做睡前准备,既能让宝宝睡得好,也能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哦!

加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7iTPG0BJleJMoPMF3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