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医保局发了一个重磅通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医保的药品目录升级了!
新版的医保药品目录相比之前的,在药品结构上做了不少优化。
不仅新增了148个品种的常规准入药品,加入了不少治疗慢性病、癌症和儿童疾病的药品。
将74种基础药品由部分报销的乙类药品,调整成了全额报销的甲类药品。
比如说双黄连口服液,以前属于乙类药品只能部分报销,现在调整为甲类药品能全额报销,看病能省更多的钱。
同时还剔除了150个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代替品的旧药,腾笼换鸟。
整体来看,新版的医保目录比原来更实用、更接地气。
2020年就会正式实施,这对我们平头小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儿~
说到这儿,让小宝想到一个很经典的问题:
我有医保了,还有必要买商业保险吗?
医保局限
很多人目前身体还算可以,医院去的少,不太了解医保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
只看到了理想的丰满,却没体会过现实的骨感。
小宝从两个方面来给大家说说:
首先先从报销规则层面分析一下,看病只靠医保会是什么情况。
开头小宝说了我们医保局的新动作,明年开始就有新的药品目录了。
但满打满算,常规准入药品总共也就2643种。
这是多还是少呢?
我们看看药管局的数据就知道了,在药管局备案的药品合计有169514种。
医保目录的药品,只占了所有在国内备案药品的1.56%。
哪怕是扣掉一些重复的、罕见的和过时的,从绝对数量来看,医保目录里的药品也只是冰山一角……
不仅如此,就算是在医保药品目录,我们也不一定能100%报销。
医保目录中分“甲类药”和“乙类药”,甲类药品能全额报销,一般是些治头疼脑热的常规药。
而乙类药品只能部分报销,大概能报六七成左右,具体看当地医保政策。
在医保目录仅有的2643种药里面,当中又只有640个是甲类药。
所以说,能全额报销的药仅占所有备案药品的0.38%。
另外,要想用医保卡看病报销还得满足一些条件才行。
比如要达到报销的“起付线”标准,上海的要求是1500元/年,1500元以上的才能走医保统筹账户报销。
然后还有“封顶线”,像一些小城市一个人每年只有二三十万的额度,面对大病实在捉襟见肘。
扣掉“下有保底,上有封顶”的部分之后,再扣自费内容和自付部分。
画一个常见的倒三角说明图就是:
(点击查看大图)
因此有了这“九九八十一难”,治疗小病还好,遇上大病就只能兜个底儿了
分析完了报销规则,下面小宝再说说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难处。
去年《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火了之后,国家就开始积极推动抗癌药品纳入医保目录这件事。
经过多方努力,把35种抗癌药物纳入到了医保目录里面。
比如治疗结肠癌的西妥昔单抗纳入医保目录之后,报销比例高达80%,一个疗程能节省3万多,自费2千5就可以了。
让很多癌症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但,实际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
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后,很多患者发现,药反而都买不到了,医院经常“断货”……
为啥呢?
两个实际难处:
一是医保控费。
我们国家整个医保账户的钱就摆在那儿,地方财政和国家对医保的支持也有限。
在人口基数这么大的情况下,还达不到像发达国家那样的医疗福利水平。
尤其像这类抗癌药物整体单价这么高,一个病人一个月的用药量成本就要上万块,对于医保的资金压力太大。
考虑到还有其他老百姓也得看病,只好限制抗癌药品的购入和发放。
二是“药占比”考核。
“药占比”这个词大家可能是第一次听,小宝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它说白了就是看患者在看病的时候,药品费用占总花费的比例。
比如拿药花了100块,在医院挂号+拍片+化验+拿药总共花了500块,那这次的药占比就是(100/500)=20%。
这个指标的推出是为了遏止以前看病贵买药贵,医生为了挣提成给患者开一堆药的乱象。
出发点是好的,但难免有点一刀切了。
当把单价巨高的抗癌药也算在药占比考核范围内的时候,很多医生为了达标只好尽量少开或不开。
据说广州某肿瘤科专家为了疗效给患者开了一些抗癌药,一个月的奖金被扣剩18块。
而有的则选择“曲线救国”,患者要拿抗癌药就得办理住院提高看病总花费,来达到“药占比”的考核指标。
医保资金有限,医生又跟患者不在一条战线上,所以用医保拿药治病,尤其是比较贵的药时,就有阻力……
所以小宝一再强调,医保很重要,但不能完全寄托于它,还得选择合理的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怎么用商业保险补充?
我们在防范疾病风险的时候,主要用的就是两个险种,“重疾险+住院医疗险”。
先说重疾险,达到重疾理赔标准就能一次性赔钱。
比如确诊癌症,就能一次性理赔50万到手,怎么花、怎么治自己说了算。
不仅能覆盖生病治疗的花费,还能解决病后收入中断的实际问题。
小宝目前最最推荐的是“健康保2.0”和“达尔文超越者”,性价比杠杠的~
其次是住院医疗险,保障范围比重疾险还大,住院就能凭发票报销,没有具体的疾病要求。
小至阑尾炎手术,大到器官移植,都可以。
一般都有1万块的免赔额,比如住院经医保报销后还剩10万块,可以找保险公司报销9万。(10-1万免赔额)
没有医保目录的限制,自费药和进口药都能报销。
像前面说到的医院为了控制药占比不给开药的情况,在住院医疗险面前完全就不是事儿。
比如好医保长期医疗和尊享e生2019,实际都支持外购药报销。
(尊享e生宣传)
只要是治疗必要的,医院买不到没关系,把医生开的处方盖章后交给保险公司审核,审核通过了就能正常报销甚至直付。
至于这些医院买不到的药,很多DTP药房都有,完全不用担心有钱没药的问题。
DTP,Direct to Patient,是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的药房。
而且这对于医生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儿,既能给患者用好药治好病增加个人口碑,还不影响“药占比”这个考核指标,一举两得
所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疾病风险保障是“医保+重疾险+医疗险”。
小宝可不允许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还说“有社保就够了”的这种傻话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