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风暴再升级,我们现在怎么办?

2020-04-10     力哥说理财

随着海外疫情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越来越强,给中国按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排H声浪甚嚣尘上……

这种赤裸裸的偏见传导到国内,又激起了国内更强烈的民族主义浪潮,反过来对西方国家的偏见也愈发强烈,“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那套思维又开始大行其道……

昨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划重点:“较长时间”

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只是经济层面,也是政治和思想层面的。可以预见到,这种互相之间的偏见、谩骂甚至敌视,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越来越强烈。

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这种趋势都非常危险!

尽管我知道单薄的文字无力改变大多数人的偏见,但终究还是能影响一小部分人的看法。我愿为这一小部分人,再阐述一下我对“爱国主义”的完整理解。

……

我认为,爱国主义分五个层次

第一层,我称之为“乡土的爱国主义”

这是最朴素,最真挚,不添加任何政治色彩和利益因素的爱国情怀。

这种爱国主义,本质上是对家园的爱,对我们出生、成长、生活,经历一切喜怒哀乐之地的爱。

人生就是一段连续的时间,这段有限时间里,我们绝大多数甚至所有时间都只在地球上某一个区域里生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怎么可能不对长期生活的土地产生感情呢?

哪怕我们自己养的狗,种的花,拼的乐高积木,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和心血,这些事物已融入我们生命中,自然会产生爱。

这种对家园的爱,也是对我们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的爱,不具有任何排他性或攻击性。

比如都是主食,咱中国人喜欢拿小麦做成馒头馅饼,西方人喜欢做成面包披萨,都是饮料,咱中国人喜欢喝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中国形成了茶文化,西方形成了咖啡文化,中国人也可以喜欢喝咖啡,西方人也可以喜欢喝茶。

就像美国人不爱吃小龙虾,中国人笑笑;中国人不爱吃咖喱,印度人笑笑;印度人不爱吃寿司,日本人笑笑,日本人不爱吃烤肠,德国人笑笑……

可见,这种爱国主义之间没有任何冲突,既可以充分包容,各管各的,也可以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试问,一个连自己家乡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会去爱其他更遥远陌生的事物呢?

所以这个层次的爱国主义,100%正能量,完全符合人性,值得提倡。

……

第二层,我称之为“历史的爱国主义”

“乡土的爱国主义”还停留在以时空为维度的物质层面,无需任何教育洗脑,日久自然生情。

但一群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自然会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形成民族和国家,这一路上经历的一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最后都写成了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从而形成精神层面更强烈的爱国主义。

为了加强子孙后代对本民族和本国的身份认同感,从最开始通过歌谣和史诗的口口相传,到如今所有学生都必修的本国历史课程,从最开始无意识的口口相传,到后来有意识的全民洗脑,所有民众都记住了本民族最光辉灿烂的历史。

中国人记住了秦皇汉武,日本人记住了信长秀吉,英国人记住了维多利亚,法国人记住了拿破仑,美国人记住了华盛顿……

哪怕是文明史并不悠久也乏善可陈的小国,比如一些非洲国家,一样认为自己的祖先曾何等牛批,值得我们敬仰追随(黑豹?)

但这些被供起来的民族英雄,大多是为本民族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成功争取到更多生存空间的政治人物。

某民族的辉煌史诗,往往也是周边弱小民族的悲怆往事。

比如成吉思汗和他的黄金家族,对今天的蒙古人来说,这就是本民族史上最风光最牛逼哄哄的巅峰时刻,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但对亚欧大陆上被蒙古铁骑疯狂屠城的其他民族来说,这简直是最惨痛的一块历史伤疤。

在蒙古人眼里,爱国怎能不爱成吉思汗?

在其他人眼里,爱国怎能不恨成吉思汗?

英国人对拿破仑的态度,韩国人对丰臣秀吉的态度,芬兰人对彼得大帝的态度,中国人对靖国神社的态度……都说明这其中埋藏着深深的裂痕。

伦敦市中心最重要的广场叫特拉法尔加广场,为纪念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海军重创法国海军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此役法国海军精锐尽丧,拿破仑再也无力进攻英国本土。

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

请问法国游客到此一游,是何滋味?

英法之间的不对付长达千年,这种“历史的爱国主义”让法国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对英国人产生好感,但法国对德国的深仇大恨仅限普法战争到二战之间的几十年,相比英国,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法国人显然更容易接纳改过自新的德国,携手共建欧盟“双核”。

这种“历史的爱国主义”,也导致对爱国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这个层次的许多中国人,至今提起日本,都无法产生任何好感,哪怕有同胞推荐买日本车或喜欢日本流行文化,就直接贴上媚日汉奸的标签。

这一层爱国主义,显然就不像第一层那么正面阳光,同时存在正负两种能量。

如果爱国的合理精神诉求与其他合理诉求能保持微妙平衡,把爱国情怀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依然值得肯定。

比如我们是中国人,应该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也是全人类的一分子,应该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对同类的悲剧表达出正常人类都应具备的同情心。

又如我们是中国人,应该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也是一个人格独立的人类个体,有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

再如我们是中国人,应该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也是人,要遵循所有人类都应遵循的普世价值观。

毫无争议的普世价值观并不是“民主自由”这套西方所倡导的普世价值,因为对怎样的制度才称得上“民主”,“自由”的尺度该如何界定等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要讲诚信”,“尊老爱幼”这些价值观,在当今人类社会没有任何争议,哪怕很多发展中国家实际上还做不到,但至少明面上没人敢说这些价值观是错的。

可一旦内心的天平失衡,过于看重“历史的爱国主义”,就会丧失同情心,对他人道德绑架,连诚信都可以踩在脚下,视而不见……

如此一来,就会进入下一层爱国主义。

……

第三层,我称之为“迷信的爱国主义”

这里说的“迷信”,既有盲目崇拜的本意,也有迷之自信的内涵。

人天然有种高估自己认知能力的冲动。

对熟悉的事物,以为自己比别人都懂,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清自身弱点;对陌生的事物,则不以为然,缺乏敬畏之心。

这种自我中心的狂妄自大,直接导致1840年后,中国被连续锤了上百年,把民族自信心捶得稀巴烂…

今天中国好不容易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卧薪尝胆,步步为营,再次走上民族复兴的正道,这才走到一半,很多国人又陷入了这种狂妄自大的心理状态。

这种自大,在理论层面,就形成了所谓“中国特殊论”

我们很容易把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看成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特殊存在,比其他所有国家都好得多,并用各种选择性证据将这种情感和观点合理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优越感。

当然,产生这种情感和观点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迷信”,而认为是基于理性思考后,坚定不移的信仰——您还别不承认,咱就是比其他国家更优秀!

在这场疫情舆论战中,很多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停留在这个层面的中国人,骂力哥“慕洋犬”,“给洋大人跪久了,思想都站不起来了”,“一百年前的辫子,早该剪了”……

他们看不到,中国在很多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美国,远没到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更不说直接推倒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了。

就像很多美国人同样看不到,美国在很多方面已被中国悄然赶超,并在更多关键领域,正失去全球领先地位。

所以这种迷之自信的爱国主义,不仅中国人有,韩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伊朗人……在这些近代一度都被爆锤过的亚洲国家,也不少见。

欧美列强更别说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俄国人……似乎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证明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秀得多,是上帝眼中最视为宝贵的。

一场英德之间的世界杯决赛,无数德国球迷认为上帝会保佑他们,无数英格兰球迷则坚信上帝会站他们边。

这两个长期深受基督教文化熏陶的国家,怎会不知道上帝的爱是普世公平,不带偏见的呢?

但因为对祖国有着挚热的爱,这种强烈情感让双方球迷很难再用理智思考。如果上帝没有保佑你的祖国,输了比赛,为发泄情绪,可能就会引发球迷骚乱。

当一个人的爱国情感上升到迷信层面时,往往变得思想极端,不可理喻。

当抱有这种迷信情感的人掌握了国家公权力,对本民族的爱会引导出对其他“劣等民族”的恨,结果就是犹太人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札连瓦拉园大屠杀……

所以这个层次的爱国主义,不再有第一层的纯良质朴,第二层的双面可控,变得极具排他性和攻击性,完全负能量。

……

第四层,我称之为“势利的爱国主义”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任何事物走到极端,都会走向它的对立面。

爱的对立面,是恨。

就像你深爱一个人,却遭到背叛,就容易因爱生恨,做出过激反应。

认知停留在“迷信的爱国主义”的人,一旦思想走极端,就会演化为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恨。

但任何国家,总还有一些具有自省和批判精神的人。

这些人能摆脱政府刻意洗脑,对自身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能超越民粹对舆论的挟持,对世界各国有更深刻的认知。

虽然超越了上两层爱国主义的精神捆绑,却又可能走向另一种对立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产生对本民族的强烈恨意!

如果把“迷信的爱国主义”简单理解为“五毛”,那“势利的爱国主义”则类似于“美分”、“带路党”(or“公知”?“当代鲁迅”?这些今天算贬义词了吗?)

这些人看到了中国历史和当下的种种阴暗面,有些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嗤之以鼻,进而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强烈的民族自卑感带来的遗毒)。

套用恋爱分手话术,“我以前年少无知,被你花言巧语蒙骗了,原来你从来没真心爱过我,分手!”

更多人一出生就浸泡在这种无意识的文化氛围中,无法超脱自身局限性,对这种文化内核进行批判式反思,但摆在台面上的制度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结果就把所有的锅全扔给1949年以后中国建立起来的这套ZZ制度,进而无视这些年中国已取得的改革成就,对整个中国的体制改革失望透顶,全盘否定,坚信根子烂了,再怎么修剪枝叶也无济于事。

“这些年你变了,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温柔良善的萌萌,我都快认不出你了!我们分手吧……”

同样对现实不满,迷信的爱国主义者言必称毛时代如何如何,喜欢说你们这群假洋鬼子被洋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

势利的爱国主义者则言必称民国时代如何如何(或港台欧美如何如何),喜欢说你们这群傻X连爱国、爱D、爱政府都傻傻分不清,饭都吃不饱房子都买不起还整天像复读机一样嚷嚷“主权高于一切,中国内政不容外国说三道四”,人家把你当枪使,你还帮人家数钱,有什么资格谈爱国?

因为对这个国家的政府和愚民彻底失望,于是振臂高呼“丑陋的中国人,你配不上我的爱,我不值得为你付出”!

没本事的,整天在网上愤世嫉俗,骂骂咧咧,有本事的,想方设法跑到国外,继续骂骂咧咧,成为海外排华声浪中一股令人作呕的异味……

在我看来,这种因爱生恨的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是一种势利的表现。

值得我爱的,我才爱;不配我爱的,我恨不能狠狠揣上两脚!

如果祖国所展现的历史、文化、经济、制度、国民素质、价值观等等都不合我的胃口,而某国更合我口味,我会选择不再无条件爱我的祖国,更多的爱留给更值得我爱的某国。

……

第五个层次,我称之为“有责任感的爱国主义”

之前的文章中,骂力哥圣母婊,想做“程心”的,认知停留在第二层;

骂力哥舔美,膝盖跪久了站不起来,被鸡毒洗脑后数典忘祖的慕洋犬,认知停留在第三层;

骂力哥舔共,为了恰点烂钱,毫无节操给政府洗地背书的,认知停留在第四层;

而骂力哥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则认为力哥的认知停留在第四层。

不管爱国还是爱其他什么,归根到底,我们都得先划清“爱”的边界。

对“爱”有辩证认知的人,会说很多中国人“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以爱的名义道德绑架”……

为了避免歧义,我认为这种感情不能叫“爱”(love),用“喜欢”(like)指代,更便于下文讨论。

喜欢一个事物,意味着你只能接受它的优点,或者说只允许它有你喜欢的优点,而不能有你讨厌的缺点,否则,你就无法继续喜欢它。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喜欢一部电影或一个二次元人物,因为永远不变,不会有缺点,但以前追的明星一旦曝出自己无法接受的负面,马上粉转黑。

这算不上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不只是爱一个事物的优点,缺点也一起爱。

因为现实世界本不完美,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民族和国家,更没有完美的文化和制度。

按照我对完美婚姻“灵、肉、约”三位一体的理解,恋爱中的男女,可以有灵无肉,有肉无灵,也可以有灵有肉。

但不管有趣的灵魂还是漂亮的皮囊,随着时间流逝,都会发生改变。

如果若干年后,你们三观不再相合,志趣不再相投,再也没有说不完的话,当年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终究还是变成了皮肤褶皱的黄脸皮,不再符合你的审美……

这时,你该怎么办?

如果只是喜欢她,就要立即止损,抛弃对方。

如果是爱她,就必须加上一份“无限责任保险”

这就是婚姻的意义。

我们约定,当未来某一天,对方不再“可爱”时,我们依然不离不弃,厮守终生。

“你愿意娶这个女人为妻,爱她、忠于她,无论贫穷或富有、残疾或健康,直至死亡吗?”

“Yes,I do.”

这份承诺,本质上是附加了责任感的爱

否则,你不觉得“爱”这个字,太廉价了吗?

同样的道理,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爱国者,不会因祖国矛盾重重,困顿衰败,就不再爱她。

纵使百弊丛生,吾爱矢志不渝!

祖国欣欣向荣,如我所愿,我爱理所当然;

祖国疾病缠身,问题多多,我爱更显珍贵。

因为这时,这股大爱会让你甘愿牺牲小我,为了祖国能变得更好,奔走呼喊,鞠躬尽瘁。

这种有责任感的爱国主义,才是更高层次,更值得推崇的利己主义

……

【总结】

爱国主义的五个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没有第一层“乡土的爱国主义”,后面四层精神层面的爱国主义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然而爱国主义这个概念天然会牵涉到国族之间的历史纠缠和现实纷争,这种“历史的爱国主义”难免会被统治者拿来作政治工具。

当国家处于危难境地,爱国主义可以激发全体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民一心,共同迎战敌人,无论是80年前的抗战,20年前的抗洪,还是今天的抗疫,这种被统治者有意识煽动起来的爱国主义,具有巨大的积极正面意义。

但如果统治者刻意把民众引向“迷信的爱国主义”,借此转移国内矛盾,可能就会引发国家之战的征战,一战二战都这么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

一部分更有智慧的国民看穿了统治者玩弄爱国主义的把戏,却把朴素的爱国主义和正确引导下能产生正能量的爱国主义也一概否定,把爱国主义的情感因素彻底抽离,变成纯粹的利益交换,从而不自觉陷入“势利的爱国主义”陷阱。

只有持中守正,实事求是,既不失身而为人的真情实感,又不失全面客观的理性思辨,同时看清爱国主义天然具有两面性,不因祖国还有很多缺点就失望透顶,全盘否定,也不因祖国已有很多优点就盲目自大,迷之自信。

对优点要表扬,要有自信,对缺点要批评,要监督改正。

最终目标是让你所深爱的这个国家,在你的努力之下,变得更好。

这就是最高层次的,有责任感的爱国主义。

具体到这场疫情中,我们既要以德报德,也要以直报怨;

既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与世界各国携手共渡难关,也要审时度势,借机拉拢更多战略盟友,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于那些基于意识形态偏见的刻意抹黑和恶毒攻击,既要不卑不亢,展现大国气度,也要据理力争,尽可能化危为机,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推而广之,这套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对国家民族的爱,也适用于对家族、学校、企业、军队、教会等不同维度人类想象共同体的爱。

从最朴实的日久生情,到被洗脑了光辉历史产生了排他性,再到被洗脑成蜜汁自信(自大、自恋),以及一部分成功反洗脑的人转向因爱生恨,最后走向成熟稳重,能辩证统一看待这种复杂多面的爱,不再非黑即白,逼人站队,动辄给人扣帽子。

据我观察,所有中国人都能达到“乡土的爱国主义”,其中五六成徘徊在“历史的爱国主义”,三四成被深度洗脑的“迷信的爱国主义”,不到一成看到墙外世界真相因而对墙内强烈不满的“势利的爱国主义”,还剩极少数人,能跃升到“有责任感的爱国主义”。

希望这篇文章,能在这个纷乱世道,帮你厘清爱国迷思,进入“有责任感的爱国主义”的认知境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qAqa3EBrZ4kL1Viqr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