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都,文化梅州。梅江两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便有:东有三坑,南有泮坑,北有鸬鹚坑的流传。东边的三坑,尽出读书人,留馀堂张屋,开基百多年来,人才辈出,文风鼎盛,轶事连篇。
一、孝创开基留馀堂
话说距今一百八十多年前,有张姓十六世祖应谦公孝创,在梅城郊区选址做屋。他与地理先生来到梅城东郊东靠苏姑寨,背临周溪河的广阔田野上,地理先生告知,此地为“乌鸦落洋”,是建阳宅的风水宝地,但是财丁不能两旺,可选其一。
孝创公考虑再三,问道:“丁旺如何?”地理先生说:“丁旺是子孙绵延,人才辈出。”孝创公心想,有人何愁无财,便朗声答道:“如此便足矣”。于是主人买下了做屋的土地,择吉日动工。经二年努力,一座三堂四横,70间房,占地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客家民居终于落成。在热烈的鞭炮声中,孝创公冷静地思考该给新屋取什么名堂……他想起先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的告诫,想起“创业难守业更难”的哲理,他就给新屋取下“留馀堂”这个不落俗套,又富有内涵的屋名,希望子孙凡事要留有余地也!
随着留馀堂新张屋的落成,家族人丁果然兴旺了起来,接着又在屋旁边建了“京卿第”、“松云精舍”、“西农望岁之居”、“泳花书屋”等屋舍和学堂,造福后裔,惠及乡邻。
留馀堂人本分、忠厚,深得四邻的尊重,周围新建的房屋大都面向留馀堂,如七星拱月,若百鸟朝凤。
二、堂联劢志传后人
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留馀堂人也不例外,也是年年“总把新符换旧符”。但是不同的是,有自己的特点:堂联内容不变,三副堂联内容相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孝创公乃是饱读诗书经文、真知灼见之人,他兴建留馀堂之后,考虑到已为子孙后代置业留下物质财富,也应该为子孙留下精神财富。于是,他撰写出一副寓意深刻的堂联。这堂联是:
“孝友一家,庶可承忠厚绵延之泽;
蒸尝百世,其毋忘艰难缔造之勤”。
此后,年年春节,厅堂两边柱上贴的都是这副内容的对联。副堂联,张贴在圆柱两旁墙壁上。后来,玄孙资度也择毫这副春联,张贴在圆柱两旁墙壁上。三副不同书法风格、气质、内容相同的对联,同时,贴在厅堂上,的确不同寻常,一时传为佳话,后裔承祖传至今。这真是:物换星移山河变,劢志堂联未曾改啊!
三、人才辈出誉满城
张资平诞生于留馀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家,出版多部爱情小说,称为“鸳鸯蝴蝶派力主自由恋爱,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敢于封建制度的创办婚姻唱对台戏,可说是独树一帜。
张资平
在抗日战争中,写过大量文章与小说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也客观地介绍过日本的社会、人文风情。
张资平和郭沫若一起在上海创办了“创造社”,他的作品编入《中国十大作家小说选》。
留馀堂被列入名人故居。
留馀堂张屋以人才辈出而声蜚嘉应州,以造福梓里而誉满乡间。
曾资助孙中山先生命运的张淑是名进士,访读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历任东京使署,横滨总署,神户领事馆总领事。
前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的老师张资珙是“中国文化学会”的发起人。多次讲学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等,是轰动西欧科学界的中国少有的科学家。
书香门第,源远流长
曾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局任职的张天开,在加拿大学特娄、日内瓦等地为国际劳动经济、劳动组织运作之研究作了一定的贡献,为国争了光。
书画家张资度的作品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参加过美国芝加哥博物展。其国画至今仍被北京博物馆收藏。
曾任云南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张盛祥在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在中越反击战中任边防指挥。参加部队条例,作战原则等编写。
叶剑英元帅当年在东山书院的邻座同窗张伯裕是梅州中学资深老师。叶帅有次回来曾跟问过张资群。遗憾的是没人知道就是伯裕老师。
四、春风不省封疆界
应谦孝创公,生有三子,分长房、二房。子孙衍繁,香火甚旺。上厅中央摆有两行六台八仙桌,每到年节敬神时,以桌缝为“三八线”,左边归二房人使用,右边归长房人使用。当时,二房人丁较旺,左边二房人总是争先恐后排队上供茶、酒、三牲、果品。而右边长房人丁较薄,总是不慌不忙,不愁无位子可摆。有一次,二房举子资溥斜睨瞧见右边有空档,便轻轻的将奉品往右挪去。那边站着一位叔公,假装未看见,只咳了一声。举子是机灵人,早已会意,出口成章道:“春风不省封疆界,雨露于时丰麦苗”。叔公转面望着这侄孙,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点头捻须连声叫好。
从此,敬神摆供品不再分房界了。“春风不省封疆界,雨露于时丰麦苗”这两句诗句,成了留馀堂年年的春联。
五、珠联璧合好姻缘
历史上一次一次的战乱,使一批一批的中原人南迁。在这人群中有两宗人患难与共相互扶老携幼。一同来到岭南梅城下市,这就是张黄两家的渊源,两家情谊共一心,一块璧玉分两半。
先是彦高公之子孙女麟寓公之女张素珍嫁与黄遵涛(立夫);后来,黄遵宪之妹嫁到了张家。外甥张资度,字亦权,诗书画具佳,与舅爷兴趣爱好相同,经常一起棋琴书画,诗词歌赋。人境庐还保存有黄遵宪写给外甥的信函:“多日不见甚念,有暇望来一叙……”
后来张资度的长女翠云又许配给了长孙黄能立。
再后来,张资度的孙振华,上海读大学回乡,黄又找到了黄遵宪的曾孙敬昌。两人由世交进一步成了文友。张黄两家姻缘不断,从此还有多次的姻缘。留馀堂年年岁岁,不管是春节,祝寿婚嫁弥月,大门的红联一直是:“珠联璧合,凤翥莺翔”。
(来源:客家精英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