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高原神秘基地,制造国之利器,屡获殊荣,废弃建筑凄凉壮美

2019-07-26   独家档案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办的原061航天基地3534军工厂,是我国巡航导弹、洲际导弹等生产基地的一个专业化兵工厂。2017年8月1日,由国防科工局和11家军工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权威出品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三线风云》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神秘的“三线”得以解密。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川渝南下咽喉之路,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汇川区,位于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渝南与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汇川区区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汇川区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

高坪街道办,地处贵州高原北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岩溶地貌、峰丛谷地为主,最高海拔1512米。这里交通便捷,是遵义市30个经济强镇之一。

航天061基地,是1964年经中央专委批准,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科研生产基地。

061基地机关设在遵义市区,当时下辖35个企事业单位,分布于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区)、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县。基地东西相距81公里、南北相距97公里,高峰时基地建设人数达3万多,成为我国规模最大、配套齐全的航天科研生产基地。

作为运载火箭、战略战术武器、“神舟”飞船、“嫦娥”奔月工程、“天宫一号”重要参与研制单位,061基地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屡获殊荣。

在1984年、1999年和200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061研制的航天产品三次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汇川区高坪镇辖区内先后就建成了3534、3414、3416、3417、3421等9家“三线”军工企业以及03战备公路。

3534厂第二厂名“国营新峰仪器厂”,主要从事航空电子产品研发,一部分职工来自上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三线工厂开始尝试生产少量民用商品。061基地就推出了航天牌汽车以及风华冰箱,这两个军工企业生产出来的民用商品名噪一时,但却终未能成为061基地的支柱产业。

1990年代初期,三线工厂启动了第二次迁徙,从山沟走向城市。061基地为大部分工厂从遵义的42个山沟迁徙至省会贵阳的郊区,还有部分工厂迁到遵义市区,这里划出了一个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534厂搬走后,厂区空荡,旧址废弃,一些建筑已经成为危房,有的已成废墟,但大部分建筑依然高高耸立。

如今,依山而建的红砖灰瓦式的苏式建筑,虽无现代工业气息,但依然透着当年壮美的气势,散发着独特的风韵,让人心动不已。

遵义市部分政协委员在《关于加强遵义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建议》的提案中写道:改革开放后,三线企业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异地搬迁。三线企业众多工业文化遗产面临着重要抉择,一些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正在遭到破坏和损毁。

提案建议:确定工业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标准,加强对三线建设现有重要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用现存的三线企业老厂房或老建筑改造成“遵义三线建设陈列馆”,让更多遵义人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等。(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