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挪威旅游?一文帮你整理挪威最值得去的地方

2019-08-12     后宫地图三千

挪威首都——奥斯陆(Oslo)

滑雪之都

挪威南部沿海,有一道峡湾,叫奥斯陆峡湾,伸入内陆100多千米。峡湾的尽头,深藏着欧名城,挪威首都奥斯陆

奥斯陆原意是“林中空地”。1048年左右,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德拉德在此建起小商埠。由于是一色的木房屋,所以1624年被毁于大火。当时统治挪威的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四世兴建起新城,市名改为克里斯蒂安尼亚,直到1925年才改回旧名奥斯陆。挪威独立后,奥斯陆作为首善之区迅速发展。该市行政区面积现为454平方千米,人口约54万。由于辖区内多山林,建成区只占1/3。另一方面,城市向东西两个方向沿铁路扩展,已突破市界,形成卫星城。整个大奥斯陆人口有70多万,占全国人口1/6。

奥斯陆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工业产值约占全国1/4,以机械、电子、造船、化工、轻纺、木材等部门为主,有全国一流的造船厂。奥斯陆还是世界裘皮加工、出口中心之一,被营为“裘皮之都”。定期召开国际博览会和毛皮交易会,各国商贾云集。

奥斯陆为全国交通枢纽。港口岸线长12.8千米,是挪威第二大港。该市与丹麦和德国通汽车轮渡,还有客轮开往英国。奥斯陆国际机场每年客运量达1000万人次。铁路、公路辐射全国各地。市内交通极为方便,建有5条地铁,共130多个车站,还有8条有轨电车线。

奥斯陆人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诞生于1811年的奥斯陆大学,是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现有学生20000多人。该校师生中,曾产生过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奥斯陆在北纬60℃上,虽然由于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比同纬度的圣彼得堡气候要湿和得多,但也有长达4个月的积雪期,因而具有开展冬季运动的良好环境,尤其适于越野滑雪。在周围区共辟有?200米长的滑雪道,其中20米为泛光照明的入工滑雪道,10个地方建有供滑雪者使用的登山索道和缆车,这一切,使奥斯陆成为世著名的滑雪之都。

市政厅 Radhuset

在奥斯陆临海地方,矗立在海港码头后面,有一座类似古代城堡的红褐色建筑,这就是奥斯陆市政厅。这座庞大的市政厅可以说是奥斯陆的标志,它有两座方柱形的扁平塔,高60多米,从很近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塔上的时钟直径9米,是欧洲最大的一座。38件一套的编钟,每小时奏一次悦耳的报时曲。市政厅是一座雄伟壮丽并独树一帜的建筑,设计被认为是欧洲土木工程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纪念建城90周年而兴建。

1931年开始动工,由于二战的关系,直到1960年才最后完成。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就在市政厅内颁发。

王宫 Slottet,议会大厦 Stortinget(ParLiament)

市政厅东南方屹立着一座14世纪留下来的古城堡,为坚实要塞和华丽宫殿的绝妙组合,叫阿克什胡斯宫和城堡。它是威的旧王宫,由哈康五世国王始建于1300年。

今日的挪威王宫则位于市政厅西北方的平坦山岗上,是一处公园环绕的国王住宅,这座白色王宫是1823年由瑞典王兼挪威王卡尔约提以修建的,如今王宫门前广场上竖立着他马上英的铜像。

王宫公园绿萌成行、花香扑属、芳草密含情、啼鸟婉转,是散步的好地方,从公园向东南直到中央车站叫卡尔·约朗街,全长1300多米,是奥斯陆最繁华的街道。

街东去不远,路北坐落着19世纪的奥斯陆大学,大楼后面是历史博物馆和国家画廊。与奥斯陆大学相对而立,是建于1899年的国家剧院,剧院门前竖立着世界驰名的剧作家易卜生的雕像。

继续东去,便是议会大厦。议会的一般性会议允许自由旁听,议会大厦定期向游人开放。

在卡尔·约韧街东段接近中央车站的地方,曾立着奥斯陆大教堂。大教堂建于1694年,挪威国教——基督教路德宗便以此教堂为中心。

维格兰雕刻公园 Vigelandsanlegget

在奥斯陆的西北角,有一座占地约32公顷的特公园,它不以园林取胜,而以雕刻着称。繁花绿茵的公园内,到处竖立着造型优美、婀娜多姿的雕塑,这就是维格兰雕刻公园。这座公园是以挪威著名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弗龙讷公园。园内分布着192组雕塑,总计650个人物雕像。这些用青铜、花岗岩制成的雕像,是维格兰20年心血的结晶,雕刻的题材大多以描绘人生百态为主,由老到少,由男至女,表露着不同的内心世界,个个栩栩如生,写尽人生百态,因此人们又称这个公园为“人生旅途公园”。

挪威航海博物馆 Norsk Sjofartsmuseum

位于奥斯陆西南方的比格德岛,与市中心隔水相望,是奥斯陆最大的旅游胜地,这里设有4座航海博物馆以及民俗博物馆,反映了挪威千年历史,海洋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等方面。

奥斯陆市区搭渡船到比格德岛,第一站就是极地探船“前进”号船展览馆。1910年,这条船载着探险家阿蒙森(1872-1928)等人进行了远征南极洲的壮举。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为历史上第一位抵达南极的探险家,写下了世界探险史上光辉的一页。

1947年,挪威探险家海尔达尔率考察队乘坐仿造的原始“康·蒂基”号木筏,从南美的太平洋用岸出发,在海上航行101天,航程800米,胜利抵达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以此证明古代印第安人能用木筏征服太平洋这一结论。这次航行为海尔达尔赢得了“20世纪最杰出的航海探险家”的殊荣。“康·蒂基”号木筏博物馆里就陈列着这只漂洋过海的木筏。

与上述两馆相邻的挪威航海博物馆是个综合性的航海博物馆,馆内展示当时的挪威人使用的帆船、渔船、船坞等各种模型,让参观者对船只使用,对挪威人如何利用航海技术面对海洋生活有所了解。

海盗船博物馆也叫维京船博物馆,是挪威人为纪念祖先、弘扬航海传统而建的。馆内陈列着3艘在8-10世纪出没于北欧海域的海盗船,它们都是在奥斯陆峡湾的海盗王族墓地发掘出来的,皆为基督教尚未传播到此,猖獗于北海和地中海的海盗所坐的船只。除海盗船外,还展有有关海盗的资料。

民俗博物馆 Norsk Folkmuseum

是挪威野外博物馆,就在海盗博物馆的北面,其型态与斯德哥尔摩的斯堪森博物馆相同,到此参观可一窥挪威的传统建筑物及农民的生活方式,这里约有170个自挪威各地迁移过来的木造建筑。迁移时,是先在原地拆解然后运到这里,再依照专家的指导照原型复原。在这些老式建筑中,最吸引人的应是1200年前建造的一座木造史塔夫式教堂。

霍尔门科伦山 HoLmenkollen

奥斯陆西北10多千米处,有一座海拔412米的巍峨山峰,这就是挪威最著名的滑雪胜地——霍尔门科伦山。在挪威,“霍尔门科伦”与希腊的“奥林匹克”一词具有同样的意义。从1892年起,每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都要在霍尔门科伦山举行盛大的雪节,届时国内外的滑雪健儿云集于此,一比高低。

七山绕港城——卑尔根(Bergen)

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船运和商业中心,人口24万。它位于西海岸,地处峡湾之间面对蓝色的大海,安适地依偎在七峰环抱之中,被称作“七山之城”,卑尔根就是多山的意思由于卑尔根与它周围的山峰都面向北海,所以每逢海风袭来,这里便阴雨绵绵。年平均降雨量为200毫米,每年约240天呈现细雨蒙蒙。雨伞似乎成了这座城市的非官方标志,而雨衣更是一种正式的“地方服装”。

卑尔根相传1070年由挪威国王奥拉夫三世所建,不久便发展成一个繁荣的港埠。13世纪时,以德国商业城市为主,结成自由贸易同盟——汉萨同盟。汉萨同盟相中了卑尔根,把它作为与北欧贸易的桥头堡,在这里建立了商站,最多时有上百家德国商行聚集在卑尔根。如今,汉萨同盟早已时过境迁,但港口东岸德国商家的长排建筑得以保存下来,叫布吕根(意为码头)。这些建筑大部分是朴实无华的三层木房,其中最南的栋木屋辟为汉萨同盟博物馆。布吕根街区,既是汉萨同盟海外商行的唯一例证,也是北欧木建的宝贵透迹,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通产。

如今,卑尔根是挪威的大港。全国约有一半鱼类制品经此外运。工业以造船、水产加工、炼油,石化、机械、锯木和造纸业为主。卑尔根拥有庞大的商船队和渔船队,仅耶伯生公司旗下就有90条商船共120万吨的大型船队,通过航运服务净回大量外汇。

卑尔根自建成以来,长期是挪威最大的城市,直到19世纪才被奥斯陆超过。由于挪威政府相人民的精心保护和修复,还是有许多具有历史义的古迹名胜完好地保存下来,布吕根街区北面的尔根阴斯城堡就是其中的一个,城堡内有五层塔楼,建于16世纪,既是隙望培又是总督的所,堡内的哈康大厅1261年由石砌而成,据说是国王加冕、大婚和大宴群臣的地方,附近耸立着建于12世纪的罗曼式玛丽亚教堂。

港口附近的集市广场是当地的一个热闹场所,经常有许多鱼贩叫卖刚捕获的鱼虾。摊位上摆满的鳕鱼、鲑鱼、鲭鱼、龙虾和螃蟹,种类虽然有限,但却极为新鲜。与集市广场紧挨的集市广场街是高级旅馆、百货公司及高级服饰店林立的步行购物街,有新卑尔根之称。其东南不远便是火车站。

卑尔根还是挪威的一个文化中心。卑尔根大学成立于1946年,是挪威规模名列第二的大学,学生约有1.4万人,其中外国留学生近干人。国家剧院是挪威最古老的剧院之一。每年五~六月间的卑尔根音乐节,在这里的格里格大厅举行盛大的音乐会,许多世界闻名的乐队都来参加演出。卑尔根博物馆甚多,其中水族馆是北欧最大的水族馆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该馆拥有世界其他水族馆稀有珍贵品种,尤其是深海鱼类及北冰洋中的寒带水族,更是搜罗齐全。

卑尔根优美的山水孕育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伟大的剧作家易卜生在这里居住过。世界闻名的作曲家格里格和小提琴家奥利·布尔就出生在这里,夏天,位于市区以南8千米的特罗豪根向游人开放,那里是音乐家格里格(1843-1907)的故居。

加冕之地——特隆赫姆(Trondheim)

是挪威第三大城市,人口约15万。位于挪威西海岸中部,尼德河与特隆赫姆湾的交会处。公元997年,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创建了此城。该市原名尼德罗斯(由尼德河而得名),曾是挪威的第一个都城。由于历代国王都在此加冕,所以市名后来改为特隆赫姆。挪威语特隆意为“王位、加冕”,赫姆意为“家”,合在一起就是加冕之地的意思。

若去挪威北部,这里是必经之地,所以号称“北方之门”,海陆空交通都很便利,港口为不冻港。工业以造船、鱼类篚头、木材加工等为主,该市还设有特隆赫姆大学。

特隆赫姆为南北挪威的分界点。尼德河分成两条支流注入特隆赫姆湾,把市区围成半岛形状。市中心为一集市广场,处于两条主要大街国王街和僧侣街的交汇点。在广场上可以看到方位的简写(挪威文“北、西、南、东”)。在四个方位字母的正中有一个八角形的石柱,上面是奥拉夫一世的铜像。

广场南去不远,是本城第一名胜尼达罗斯教堂。它建于奥拉夫二世的陵墓之上,于1213世纪间建成。被认为是挪威最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其长度为101米,最宽50米。正面双塔高耸,大门上方紧密雕刻着三排人像,有圣徒、国王、主教等。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礼,最后一次是1905年哈康七世,他的王冠和其他王权象征物至今仍保留在这座教堂里。

广场以北路东有座皇家离宫,建于1775年,据说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木制建筑,内含70间房,占地1115平方米。它原来是富家私宅,1906年成为皇家官邸。挪威国王北巡时在此下榻,平时对公众开放。

北海油都——斯塔万格(Stavanger)

位于西南海岸,在挪威的经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斯塔万格始建于公元8世纪。1810年,一个法国人在此建起第一个沙丁鱼罐头加工厂,到20世纪上半叶,斯塔万格成为欧洲最大的沙丁鱼加工地之一。沙丁渔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衰落,因为随着冰箱的普及,鱼罐头的需求量已大大减少。就在小城即将陷∧困顿之时,1969年在北海上发现了埃科菲斯克油田,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给斯塔万格注∧新的活力。这里离北海油气田近,港口条件好,又具备一定的造船工业基础,因而成了北海油气田的后勤基地。众多跨国石油公司争相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11万城市人口中,有8000人来自几十个国家。从南部的苏拉机场出发,乘直升飞机不久便可到达用上任何个钻培和石油平台。国际航班每天都要经过塔万格。

如今,斯塔万格已与石油工业结下不解之缘,该市有2万居民在石油行业工作。这里出口包括石油平台在内的世界一流海上采油设施。斯塔万格建造的“斯塔特峡湾B号”混凝土重力平台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石油钻台,总高达271米,总重89.9万吨。

石油为挪威带来了滚滚财富,巨大的收入也改变了斯塔万格的面貌,一幢幢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构成了壮丽的城市天际线。1999年落成剪彩的石油博物馆像一个高高的钻井平台,矗立在市北海滨。

斯塔万格市内还保留着12世纪的大教堂老市街木房区、旧曰富宅邸等一批古迹名胜。这里也是乘船坐“峡湾之旅”,游览附近峡湾风光的出发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lzajGwBvvf6VcSZyj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