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是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融入主流学校的支援系统。
机构老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可以进入到普通幼儿园和小学?!”
是的,进入到普通学校似乎成为了家长们衡量一个机构或孩子能力水平的标准。
为什么要进入到普通学校?
因为普通学校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了与普通学生相似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样,也为他们提供了观察、模仿普通学生的机会,创造了更多的与同伴互动的环境。
我们的原则:只要孩子能够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学习就把孩子安置在那里。
一、什么是最少受限制的环境?
换句话说,受限制的环境越高就说明学生更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受限制的环境越少,说明学生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就能够独立地学习和生活。
例如:康复机构和特教学校就属于受限高的环境,或称:结构化环境。普通幼儿园和小学、社区都属于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可以参考下图。
融合教育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很多城市的幼儿园与中小学的融合教育给特殊需要的家庭带去了福音。融合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二、进入融合环境的最佳时机
但,是不是孩子越早进入到融合环境就越好呢?当然不是!
如果特殊需要学生的能力不足,强制把学生安排到融合环境,弊会大于利;随班就读容易变成随班就坐。
在学生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模仿普通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养成不良习惯。
未能争取时间放在最需要的技能学习上。
因此,早期干预是融合教育的基础!
也就是说早期干预做的好不好,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进入到融合环境;早期干预做的好不好,决定了孩子在融合环境的融入程度。
三、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历程
孤独症儿童一般会经历怎样的学习历程?我们看下图:
想要做好融合教育离不开三个方面的支持:学校、家庭和机构。
主流学校是实施融合教育的主要阵地。
因此,创造和谐、文明、友爱、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是保护特殊需要的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
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普通学校遭到校园霸凌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儿童。因此,其他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接纳和帮助特殊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还可以获得康复机构的支持。例如,培养影子老师,为特殊需要的孩子在普通班里提供支持和辅助。
同时,康复机构还可以为普校教师提供特殊教育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家庭,一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以缺少的,从医院到机构,在从机构到学校,直至到社会,家庭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选择与温柔的坚持,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四、融合教育,我们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