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好今天的教学数据,墙上的钟表正巧走成一条直线,18点了,李敏(化名)伸了个懒腰,打算出门去吃个麻辣烫。
去吃饭的路上,她走得很快,她说,“以前我走路更快,在中心带孩子久了,已经比以前慢多了”。匆忙吃完饭,她又赶回中心,因为她还要远程跟一个在山东的孤独症儿童家长沟通孩子在家的训练计划,这是她这周第二次加班了。
她说,“其实比起孩子家长的辛苦,我这点加班算不得什么。”
跟她远程沟通的是一个四岁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他的父母临时加班、刚到家,直播的镜头里还在匆忙吃着没来得及吃完的面包。李敏特意等他们咽完最后一口,才开始了今天的直播沟通。
一年前,这个孩子在山东诊断出孤独症,刚开始他的父母一直不肯相信,他们带孩子来到北大六院确诊后,才在痛苦中接受这个现实。
后来,他们带着孩子在北京做了半年的康复干预,在这期间,他们俩交替请假,往返于山东和北京,轮流带孩子。直到职场压力、以及在北京生活的经济压力再也无法承受,他们才返回山东,做起了家庭训练计划。
直播的镜头里,这对父母手中都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用掉了2/3。李敏说,她之前看过他们的笔记本,里面是他们各自记录的学习笔记和康复干预日记,
“他们真的很用心。”
直播结束时已近晚上九点,李敏关上电脑,也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上面记录了一些今天直播时的问题,这是她被这对父母感染出来的习惯,她说,“家长已经这么努力了,我只能比他们更努力”。
她每隔一段时间会带着自己的这些疑问,寻求督导的帮助,希望能通过提升自己,给家长和孩子带去更好的康复体验。
但是,对于没有督导资源的很多一线康复师来说,他们在从业后大多会面临“都是我在教人,没有人教我”的情况。
有的是,干预效果不明显,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有的是,虽然他们的干预有效果,但不知道自己的干预方式是不是最优解。甚至于在一些没有好的培训资源的机构,新康复师只是照搬老康复师的方法,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基于这种情况,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在成功开展《孤独症康复专业先修课》全国培训后,又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在维持与先修课同等制作质量的基础上,策划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一线康复师将可以从最根源的知识层面武装自己,也能通过理论的学习反省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获取答案。
这套体系将不止于上岗技能这条及格线,专家倾囊相授,理论与实操结合,研习完整套课程体系,还可获得由“北京大学医学部” 颁发的证书!
北大体系,北医认证,从这里开始
1 、课程介绍
本课定位于孤独症康复师上岗课程,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所设计。
学习本课后,你将了解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通过测量客观地评估学生能力,选择恰当的目标行为,使用基于ABA的关键教学方法(DTT、模仿),展开教学工作,并用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行业环境,维护个案与家长的切身利益。
2 、课程关键词
3 、适合人群
未来想从事孤独症康复工作的学生或在职工作者
想提升自己ABA知识素养的行业康复师
只会模仿实操,不了解背后ABA知识的康复师;
康复干预工作遇到瓶颈,想从ABA专业知识上寻找突破口的康复师
想进一步了解孤独症康复理论的家长
想参加后续北京大学医学部线下实操培训,获得北医高级证书的人
4、 课程安排
学完课程,通过考核,可以获得由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认证的初级康复师证书。
5 、课程特色
请给康复老师的努力点一个“赞”吧~你有什么康复故事,想分享、想交流、想诉说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详情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