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的原航天061基地3407厂,承担了制导雷达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后来,3407厂绝地求生,改制重组成新公司,2008年被列为国家152家核心保军企业之一。如今3407厂老建筑虽然空荡荒凉,沧桑破旧,但昔日繁华的影子仍在。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度一般在800~1300米。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南是贵州高原的主体之一。
汇川区,位于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团泽镇位于遵义市东北部,距中心城区仅27公里,迷人的洪江河、洛安江河穿境而过,柔软的沙滩、起落的白鹭让人心醉。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生态农业镇。
“三线”建设时,国家批准的航空工业部的011基地、电子工业部的083基地和国防部五院(航天部前身)的061基地三个国防工业基地项目落户贵州,而061基地布局在黔北遵义,主业是研制生产防空导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上海、西安、天津东北等地的军工企业,陆续内迁遵义。
上世纪70年代末,061基地下辖35个企业和事业单位,拥有包括高校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骨干在内的正式职工3万人。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就有061基地研制的导弹亮相。
1966年初,3407厂筹备组派人到遵义选址筹建,第二厂名“国营南海机电厂”,是一家以制导雷达专业产品研制生产为主的国防军工企业。3407厂鼎盛时,有职工家属七八千人。
3407厂除了宽阔的厂房、幽深坚固的战备防空洞、碧波盈盈水库外,还有职工宿舍、幼儿园、子弟学校、中学、礼堂、职工俱乐部、篮球场、邮局、医院等功能齐全的配套建筑,说它是一座山中军工城,一点也不夸张。
上世纪80年代末,3407厂最为红火热闹,台球桌就摆满了一条街。晚上,3407厂灯火通明,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篮球场上人山人海。
因为没有科研资金、发展方向不明等原因,让061基地后来整体实施政策性破产,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的名号被撤销。
2015年2月10日,061基地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
1987年底,3407厂军转民后就开始介入金属拉拔设备制造领域。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厂生产的民品“蓝海”牌拉丝机,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三,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截止2016年7月,近3年来公司销售收入保持着每年50%以上的增速。
2000年底,3407厂破产重组为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海公司”),新番号为3408厂。
南海公司以富有特色和实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在装备制造业成功实践了技术创新的神奇与魔 力,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3407厂为部队生产、装备了多个型号的制导站及其配套产品,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因其军用产业专业技术在航天科工十院武器装备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性,2008年被列为国家152家核心保军企业之一。
3407厂搬迁到遵义市区的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后,庞大的苏式建筑群人去楼空,虽然大部分车间租给了一些建筑民营企业或家庭小作坊,但整个厂区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大部分建筑窗户玻璃破碎。
但是,透过那一幢幢风格独特的老式建筑,昔日芳华的影子仍在,模具车间外墙壁上的红字“工业学大庆”,让人感叹时光流逝。(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