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叔近来经常感到腿凉,走路时腿疼、腿麻,需要休息一会才能缓解,上楼比较困难;睡前揉、拉、搓腿,会有麻木的感觉,腿部皮肤也会出现疼痛。去医院检查发现,竟然是下肢血管出现了堵塞!
下肢血管,是人体血液重要的运输管道。一旦堵塞,血液就不能顺畅地在血管内流动,轻则引起各种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下肢血管闭塞,截肢率增加10倍!因为糖尿病除了糖代谢异常,脂代谢也会发生异常,所以糖友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普通人高。
那么,哪些信号可以让我们提早发现下肢血管出了问题呢?
判断下肢血管的健康情况,基本可以采取三个步骤:一看,二摸,三检查。
一 看
看皮肤颜色,走路的状况,脚上的汗毛有没有变少,趾甲有没有变厚等。
其中不正常的走姿,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甚至是疾病的早期表现。如何识别危险的“魔鬼步伐”?
1
起身难不难?
一般的起身困难,可能预示着关节出现了问题。如果坐下站起来不费力,但快步走或连续上楼梯时,出现抬腿困难、酸麻无力、抬不动、迈不开,休息一下马上可以缓解,就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表现。
2
看腰弯不弯?
如果腿部供血不足,可引起间歇性跛行;而腰椎管狭窄,如腰间盘突出,也可以引起间歇性跛行,但是两者症状是不同的。
3
走远瘸不瘸?
一般人不会感觉劳累的路程,如果你却越走越乏力,甚至出现一瘸一拐,必须休息才能缓解,可以怀疑有下肢血管堵塞情况。
二 摸
摸摸双脚的温度是否不同,尤其是有症状的那侧,再摸摸脚上的脉搏跳动如何,可以两侧对照着摸。
1
摸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在脚背,如果摸到强有力的脉搏,且随着心脏有规律的跳动,说明腿脚是好的。
2
摸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在脚的内侧面,手轻轻放在胫后动脉,感受自己两侧脉搏跳动强弱是否相似,以此来判断下肢血管有没有堵塞。
脉搏弱的原因多是一侧供血不好,比如一盆花的两个枝杈,其中一边被刀片阻断,失去水分和养分供给,花就蔫了。
下肢的血管情况与之类似,血管供血不好,下肢颜色就会偏白,脉搏偏弱。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坏死,甚至有截肢风险。
【提醒】如果您的脚部特别怕冷,颜色苍白,一定要自查动脉搏动。
三 检 查
其实,用血压计也可以简单检查腿部的血管状况。
测量脚踝部的血压和胳膊血压(两侧量的血压如果不同,取高的一侧),两者相除即可得出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踝部高压 ÷ 上肢高压
0.9-1,代表正常
<0.7,表示缺血
<0.5,预示严重缺血
<0.3,坏死,有截肢风险
【提醒】
老年人应该测量双侧血压,当双测血压差超过20个毫米汞柱,一定要及时就医。
下肢缺血者不宜用热水泡脚,以免加快新陈代谢,产生更多代谢产物,增加耗氧量,加重缺血症状,导致血栓脱落引发危险!
如下情况需检查血管
一侧肢体感觉发凉
一侧肢体体温偏低
一侧肢体脉搏偏弱
一侧肢体行动不便
导致日常生活不便
锻炼可以增加下肢侧支循环的开放,已有一定程度狭窄的朋友坚持科学锻炼,可以提高肢体远端的的血压,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使跛行的距离逐渐的延长。
如何锻炼?
通过简单的行走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以一定的速度(比正常行走稍快)行走,走到不能走时为止。
如间歇性跛行者,走到出现不能忍受的疼痛时需停下来休息,缓解后继续走。这样一个周期坚持30~40分钟。对于已经发生跛行的人群,建议每日坚持锻炼1次,每周4次。
在跛行距离得到延长以后,可以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更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温馨提示
对于有潜在心脏疾病者要小心,锻炼时过度的劳累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患。
并不是所有下肢缺血者都适合这种锻炼,一旦发生静息痛便不能再通过锻炼康复,建议尽快就医。
除了积极的锻炼,还要注意控制导致血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如三高,戒掉不良生活习惯: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戒烟,控制代谢疾病,控好血糖、血压、血脂。
小糖健康说
下肢血管堵塞不仅仅是腿的问题,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疾病;如果发现下肢血管有问题,建议同时查查颈动脉等其他动脉。因为动脉是一个整体的“管道”,一个地方有问题,其他地方也可能有不好的情况。早发现问题早治疗,避免出现心梗、脑梗等严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