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正在上演“双城记”
不仅“地上城”繁华
未来“地下城”也同样精彩
近日,在市政府召开的第72次常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实施意见(试行)(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作为重要议题出现。
实际上,这不是市政府常务会第一次讨论“地下空间”话题。
一周前,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上,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阶段性成果的报告出炉,成都首次全面开展城市地调,将于2022年底前摸清地下空间。
《送审稿》揭开了“地下城”未来样子。这里有着停车场、排水设施、人防工程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或城市基础设施。
会议现场
向“下”发展破解大城市病 参考上海、杭州等城市经验
目前,成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位居全国第二,城市交通治理压力巨大;中心城区也呈现出用地紧张的大城市病。向“下”发展成为成都疏解交通拥堵和用地紧张等城市“顽疾”的一道良方。
《送审稿》以成都现行政策为基础,充分参考上海、杭州等先发城市经验,结合成都实际情况制定,以缓解交通拥堵和城市用地紧张局面,改善环境,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成都“双待”交通组织模式路口 资料图
《送审稿》以“有效利用、公共优先,科学规划、系统开发,有序建设、强化管理”为基本原则,鼓励支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科学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科学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促进地下空间互联互通等方面细化规划管控。
“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的潜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罗强强调,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必须要完善地质调查,通盘考虑,推动、优化控规调整。
一环路综合整治工程:新建雨水箱涵、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等。图为一环路道路整治标准段横截面
“地下城”什么用? 停车场、排水设施、人防工程……
“地下城”怎么建?如何用?
《送审稿》提出,在符合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地下空间适建区划分为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
重点建设区
在未开发建设区域,对轨道交通等地下综合体重点建设片区,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积极推进“带地下工程”方案土地出让。涉及中心城区重要区域的大体量、多地块的“带地下工程”整体方案由市住建局牵头编制并报市规委会审定。对于已出让地块,在建设方案审定中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周边情况以及功能综合、复合利用的地下空间建设要求。
一般建设区
在未开发建设区域,明确划定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范围、深度、使用用途、出入口设置等指标。
地下空间利用示意图 图片来源:成都向上
对于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送审稿》明确除历史名园、文保单位、古树名木等保护范围不宜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外,城市绿地可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用于停车场、排水设施、人防工程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或城市基础设施,但是要保证建设后城市绿地原有的功能和形态恢复,同时明确“开发利用水平投影面积原则上不超过本绿地面积的70%”。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公共类地下空间工程奖补100%
《送审稿》明确,以划拨方式提供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不再计收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款;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方式公开出让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的起始(叫)价可按评估价格的70%确定。
而依法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按照用途确定应缴纳的土地出让价款,其中:属于商业、旅游、娱乐等用途的,按地表所在区域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25%确定;属于地下车库用途的,按地表所在区域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20%确定;属于公共配套设施、地下连通通道用途的,按地表所在区域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的20%确定。
大源商业商务核心区区地下空间环廊剖视图 资料图
《送审稿》明确,对公共类、综合经营类地下空间,参照建设工程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情况,进行一定比例奖补。
其中,公共类地下空间(含地下通道部分)建成后,参照建设工程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情况,由财政安排资金按100%的比例奖补;确需支持的综合经营类地下空间建成后,参照建设工程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情况,由财政安排资金奖补。
根据《送审稿》,依法利用地下空间,已完善建设手续并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审批手续,在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后,权利人可对其地下建(构)筑物权利进行转移登记。对于连接用地的通道(含用地之间连接通道和用地与地铁等公共地下空间连接通道)且具有商业功能的地下空间应由权利人整体持有并管理,不得进行分割交易。
会议强调,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科学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将国防、人防、防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纳入规划通盘考虑。要强化指导,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运营,以市场化途径合理配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地下城”的未来,
你期待吗?
内容来源:蓉城政事(ID:zna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