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搞破坏”VS“自由发展”是两码事,家长不可混为一谈

2019-12-06   柏柏育儿漫画

同事气呼呼地来到单位,原因是早上她发现她新买的YSL口红被儿子折断了,孩子还小心翼翼地“布置”现场,把口红原封不动地扣起来,放回原位。同事说,儿子虽然已经上了幼儿园,可是破坏力一点都不输给两三岁的不懂事小孩,前几天,他儿子趁人不注意故意把洗衣机的出水管拔出,结果等同事洗完衣服后,地板全部湿了;更可恨的是,儿子明知道妈妈对护肤品当做至宝,还把妈妈新入的雅诗兰黛夜间修复霜挖的一干二净,全部涂在了家里的宠物狗身上。

同事如今已将一切“珍贵”的东西束之高阁,防止孩子再肆破坏。同事说,每一次孩子破坏东西,她都对孩子进行严厉批评与教育,可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破坏完看到爸妈生气的样子,脸上丝毫没有内疚的表情,全是胜利的窃喜。

一、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

前几天有则短片,说的是爸爸以工作忙要做程序为由,婉拒孩子的邀请,不能陪伴孩子。孩子很失望,于是趁爸爸起身离开工作台时,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电脑前叭叭叭敲键盘,自以为帮了爸爸大忙,帮他完成了工作。可殊不知,爸爸辛苦做了一个礼拜的程序功亏一篑,被孩子破坏得面目全非。

孩子喜欢“搞破坏”的背后一方面也许出于孩子的好心帮倒忙,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孩子以“搞破坏”为乐,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别着急责骂,先与孩子沟通,看孩子破坏的背后想表达的意愿是什么。当然,家长也不可自己想当然把孩子所有的破坏行为都美化为善意。因为孩子的恶性破坏,常常与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二、孩子经常“恶性搞破坏”,与家长的哪些教育有关?

1. 慵懒教育

现在很多育儿观念讲究“顺其自然”,即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他们认为作为家长如果事事干涉孩子,不让孩子动这个,不让孩子动那个,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孩子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所以,面对孩子的破坏力,家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去说。其实是在用这种思想来纵容自己的慵懒教育。

2. 溺爱过度

有些家长知道孩子这样破坏不好,但是在家长心中有这样一杆秤,孩子破坏的东西所损失的价值比不上打骂孩子,让孩子难过痛苦的隐形价值。也就是说,家长认为孩子的破坏还没到要对孩子打骂、上纲上线教育的程度。所以,他们听之任之,让孩子随意破坏,之后由大人再给孩子来“擦屁股”,收拾残局。

3. 觉得还小

很多家长擅长自我麻醉,看到孩子的种种劣迹,用“孩子还小,长大就好”的观点来安慰自己。觉得孩子之所以会搞破坏,不是因为自己教育出现问题,不是因为孩子性格问题,而是因为孩子年龄问题。孩子还小,所以他们搞破坏无可厚非,大人不应该和孩子斤斤计较。

正是因为家长的一再纵容,对新育儿思想一知半解,才导致孩子喜欢搞破坏。如果小时候尚且能用“孩子还小”为由,那这个习惯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最终会在孩子长大后初现负面反馈。

三、孩子总是“搞破坏”容易养成哪些坏习惯?长大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1. 不爱惜东西

总爱搞破坏的孩子内心缺乏对生命、对物品起码的敬畏之心,他们喜欢拆东西,丢东西,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东西,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不管花了多少金钱和精力才得到的,他都不懂珍惜,弃之如敝履。并且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又有双重标准,只允许自己破坏别人的东西,却不允许自己的东西遭到别人的破坏。

2. 为所欲为

家长的纵容导致孩子总喜欢搞破坏,有的家长甚至鼓励孩子“搞破坏”去探索,所以才会出现熊孩子把可乐浇到百万钢琴上,为了看一看孕妇跌倒会不会流产而把孕妇推下电梯这样的熊行为,而这些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比孩子还要熊、还要理直气壮的熊家长。在孩子心中,自己所有的破坏行为都是出师有名,所以他们长大后也习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3. 缺乏道德意识

孩子从小不知道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东西不能拆。长大后,容易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小时候随便破坏家中的东西,长大后也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小时候随意破坏父母兄妹的物品,长大后也会随便动用舍友的东西,并且毫不自知,还觉得这是正常行为。

所以,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教育孩子起码的规矩。除去孩子小时候的空间探索期,如果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依旧把破坏当做娱乐,家长就该要出面干涉。如果什么都让孩子顺其自然,自由发展,那还需要家长干什么?

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改正这种行为?

1. 灌输思想

家长首先要口头教育,告诉孩子家里的物权所属。什么东西是属于爸妈的,爸妈的东西孩子不能乱动,如果要动必须要提前经过大人同意,这是对人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哪些东西属于公用的,如果孩子破坏了会造成什么影响,孩子必须要自己承担后果,比如孩子把洗衣机出水管拔了,导致家里水漫金山寺,就应该让孩子自己清理“战场”,哪怕帮把手都可以。而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孩子有处置权利,但是,如果因为故意破坏了某样玩具,家长将不再给孩子买同类型的玩具。

2. 共同探索

如果孩子喜欢拆东西,想要了解很多东西内部结构。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掀开物品神秘的面纱,把孩子的破坏力转为创造力。甚至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家电维修部,让孩子近距离摸索内部结构。如果孩子真的很有探索欲,家长的这一做法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孩子只是一时好新鲜,这种做法也能有效地消除孩子新鲜感,让孩子觉得“这个不过如此,不好玩”

3. 相应惩罚

孩子做错事,必须得到相应惩罚,就像孩子做好事有奖励一样。比如孩子喜欢到处丢东西,家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把他丢在地上的东西全部清扫干净,丢进垃圾桶。让孩子知道,如果自己不珍惜东西,有可能会永远失去拥有这样东西的资格。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儿子弄坏了她的一根口红,在接下去的一个月里,不论儿子提出想买什么都被朋友拒绝,理由是:“你弄坏了我的口红,现在你要用你买玩具的钱来赔给我。”没想到,孩子不仅再也不敢破坏朋友的化妆品,连其他只要不是他的东西,他都不小心对待,因为他深知“别人的东西弄坏了要赔的。”

孩子搞破坏和自由发展是两码事,自由发展的前提是有爱,而不是肆意妄为。家长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