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观”谁说岷江只有都江堰?岷江撑起了四川的半边天

2019-08-01     后宫地图三千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岷江,就没有泽被千古的都江堰,也就没有物产丰饶、水旱从人的成都平原,没有以三星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奇异瑰丽的远古文明,更不会有繁荣富庶的今天。

如果说在阿坝州境内的岷江上游狂野不羁,则出得阿坝州境,岷江便从落差极大的地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加以都江堰的分截之功,使得成都而下,灌溉既广,气候温润。于是文化繁盛,倍于他处。

成都至乐山为岷江的中游,曾经水路繁华。战国时李冰穿二江(郫江、检江)以行舟,汉晋时有“泛舟顺流,舶舻千里”的盛况。三国时孔明送费祎出使吴国,就在今天的老南门大桥上道别,留下一句“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诗句。唐宋时期还有“水向金陵”的盛誉。眉山、乐山古有小成都之称,那里文人辈出,实乃自古而今的文化重镇。岷江流至乐山,得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入,水势骤增,咆哮猛烈,直杀宜宾而奔万里长江。乐山至宜宾乃岷江下游,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因为从宜宾始,岷江便汇入长江,然后矢志不移地奔向大海。

岷江自古以来被许多人包括大地理学家徐霞客视为长江的正源,至近现代始得澄清,但岷江流域所孕育的文明如三星堆文明等确实是除黄河文明外,长江文明中上游的中心。据此看来,岷江虽不是长江的正源,但确系长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母亲河之一

生物天堂

食铁兽出没于古代西蜀崇山峻岭的记载,古已有之。食铁兽即大熊猫,在古代,由于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要广得多,其芳名竟有数十个之多,被称为猫熊,是很晚的事。

1869年3月,法国在四川的传教士让·皮埃尔·阿德曼·大卫在宝兴蜂桶寨发现了一只黑白熊,断定“这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当大卫的助手与当地的猎手在1869年5月4日捉到一只活的“黑白熊”时,大卫打算将它运回巴黎,但由于运输的颠簸,“黑白熊”不幸死去。于是大卫将其剥皮拿到巴黎博物馆展览,当人们看到圆圆的大白脸及眼圈的黑斑时,断定这是一张假皮,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种动物。但经博物馆的主任米勒·爱德华一番研究后,认为此种动物非猫非熊,是一种与1827年在西藏发现的小熊猫相似的大的猫熊,便定名为“大猫熊”。相传20世纪40年代我国生物学界在北碚举办一个动物标本展览,展品说明分别用中英文书写,当时中文书写从右至左为“猫”“熊”,而人们却因英文书写方式的从左至右,将其误读为“熊猫”,于是大熊猫误得的美名便流传开来。

卧龙自然保护区由东南向北延伸,相对高差悬殊,邛崃山主峰四姑娘山与东部木江坪水平距离48公里,而相对高差5100米,境内群山竟起,高差交错,使得地形气候复杂多变,垂直地带性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适温针叶林、适温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耐寒灌丛、高山草甸集于一山提供了基础,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多样性的栖息场所。于是以大熊猫等1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黑熊等4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年栖息此处,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保护区”,并且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建了世界惟一大熊猫研究中心,更使得保护区内20万公顷的土地成为各种生物的天然庇护所。

仁者乐山

盛名之下,吟哦者必多,然多未必佳。“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还是谪仙李太白棋高一着,吟咏峨眉的千古诗句当推此为第一。

峨眉之所以为仙山之冠,实乃得天地之精华。临巅俯眺,原野如画,江河如带,心胸为之一放,谓之雄。峨眉的秀丽一如其名字本身,地理学家郦道元称其山中嘉木繁荫,满目清秀;唐代诗人元稹则将其与成都之锦江连譬:“锦江滑腻峨眉秀”。滑腻之锦江,使其情人薛涛制出了千古佳绝的薛涛笺,引发了后世无数写作者对特殊书写纸张的狂想,峨眉的清秀,得薛涛笺之描摹,更是双妙绝璧。

岷江流域的山水,匹配之得体,甚于他地。九寨与黄龙、青城与都江堰,乐山与峨眉山如同双子星座、连体兄弟一样分布在长达600公里的岷江流域沿岸,这是世界上所有河流都没有的奇特景观,是上天赐予的福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对乐山与峨眉山绝配的最好注解。早有古人说过:“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而乐山之子苏东坡就更狂热地赞美道:

“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剔除苏轼对家乡的过分偏爱而引致的赞美外,乐山的惊人之美亦可想而知。如果说南安是乐山的乳名,嘉州是它的别号,乐山就是它的学名,沿用至今而众人皆知。自古以来,乐山“山川秀发,商贾喧阗”,文化繁盛,光耀千古的眉山三苏父子,毁誉参半的郭沫若,均是此地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一座城市要选一个人文标志,那么雄踞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凌云乐山大佛,是当之无愧的乐山的标志。以个人私见,观看大佛应以观佛楼为最佳地点,从观佛楼向北眺望,佛身利用凌云山西壁凿成,大佛稳坐江岸,佛身通高达71米,然比例协调,而“人夫竟力,千锤竞奋”,大佛垂90年而始成之事,更令人惊叹。

山水共饮食

无论是大禹、鳖灵,还是李冰等,岷江流域古蜀文明创造者中的核心人物,无不以善治水而著称,西蜀文明与水的天然联系于斯可见一斑。岷江像一本书的核心线索及主题,贯穿每一个傍她而聚的城市:闲散惬意的成都,清秀美丽的乐山,雅雨氤氲的雅安,酒香阵阵的宜宾,在在可表。

作为两千多年来城址没有多少变动的城市,成都得岷江的便利、都江堰之惠泽尤多,受水害之少,则是众多滨水大城市之最。成都的繁荣富庶固离不开水的绝大功能,花木繁盛,赏花为成都之传统,无温润之气侯,得体的水源,又岂能实现?就是驰名中外的川酒,哪里离得开川中之水包括岷江的独特功劳?单说成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茶馆,得山水之助甚多。

成都茶馆是成都人生活必不可少的聚会场所,小到凡有空地,必有几张竹子桌椅,供二三位客人品茗,大到像大慈寺这种可以满足几百人上千人同时饮茶的露天茶舍,再到今日四处遍布的有空调的茶楼,茶馆之多甚至要超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饭馆,这是全国任何一座城市所没有的景观。成都所产著名的茉莉花茶,得益于山川对它的特殊滋润,不少人品着花茶,逍遥永日,民风殊异他地。可以这样说,到了成都不到像大慈寺这样市声喧嚣的茶馆小坐一会儿,哪怕你到过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名胜,也等于没到成都。因为茶馆里既可以听评书,亦可以看川戏,还可谈生意,擦皮鞋、掏耳朵、搞按摩,喝茶后还可以在此享受家常川菜,或者就近品尝众所周知的成都小吃,总之一切不需掩盖的东西,均可拿到此地来言说和办理,完全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生活风俗画卷。而在咫尺之遥的地方便是成都繁华之地——西南有名的步行街春熙路商圈,号称成都的CBD中央商务区,这一切是如此水乳交融,显示了成都对现代生活井水不犯河水的包容性。

青衣江由雅安而下,走到它名声的尽头,便是乐山。乐山作为文化重镇,在四川历来有着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替代的地位。众所周知,文化的繁盛,人才辈出必须要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保证,这一切乐山都不缺乏。从南安的小名到嘉州的别号,再到乐山的学名,乐山名字的历史无不与美好富足有关,美景与美食的匹配,历来是旅游城市吸引游客的得力招数,而乐山是座得二者鼎力相助的城市。随举一例,乐山汉阳坝的棒棒鸡,又名“乐山棒棒鸡”,其特色是将当地产的汉阳鸡煮熟后,用木棒把鸡肉捶松后食用,这与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用木棒敲打结实的名馔“白脯”,过程正好相反。首先煮鸡要妙,煮前要用麻绳缠上腿翅,肉厚处用竹扦打眼,使汤水充分渗透,以文火徐徐煮沸复次以特制的木棒将煮熟的鸡肉拍松,撕成粗丝入盘,利于调料入味;三是以众多调料调成的味汁,浇于鸡丝之上,使鸡丝分外鲜美香嫩,有浓郁的麻辣味。

乐山风光无限,游完大佛乃至郭沫若曾经生活过的沙湾后,西坝镇的桫椤沟值得单独前往。一来桫椤作为恐龙食物,可作历史见证来看,二来其形状颇类椰树、棕榈及散尾葵之结合物,看上去赏心悦目。更为重要的是,与驰誉四川的剑门豆腐、天回豆腐齐名的西坝豆腐就盛产于西坝镇。西坝镇特产有三:米酒、嫩姜和西坝豆腐。米酒香甜醇厚,嫩姜脆嫩化渣于无形——没有姜丝,至于西坝豆腐,镇政府隔壁有家远近闻名的老店叫三八饭店——虽然这名字有些老土,但名副其实,炒菜跑堂收银全是女的所做豆腐细嫩,品种多达几十种,常见的香油豆腐、水浒豆腐、口袋豆腐,都是难得的口福之乐。

作为长江之名的起点宜宾,处于川黔滇三省的结合部,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之称。其旅游一直有三绝,一为蜀南竹海、二为石海洞乡、三为僰人悬棺;而从其美食小吃上看,亦有一绝,即是与“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内江大头菜”齐名的四川四大腌菜之一,始创于1838年前后的的“叙府芽菜”。

深厚的历史文化之舟

岷江流域作为孕育古蜀乃至中国长江文明的核心地带,其文化形态大致有是以水为中心所形成的城市文明及生活文化。四川人之喜欢喝茶坐茶馆,喜饮的川酒、喜食的川菜,以及顺乎自然的个性,无不与四川的水包括岷江有深切的关联,水文化深入先人们的生活,亦深刻地惠泽着今人。中国的治水英雄始祖大禹,古蜀国善治水的帝王鳖灵、开明,治水能臣李冰,无不表明着岷江作为中国治水中心的重要性,以及对后继者的启迪作用。

其二为民族融合所形成的异质文明。岷江流域是条民族走廊,藏、羌、回、氐、彝、樊、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包括国外文明时相摩荡、常相交融,使得岷江流域的文明活跃多于死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算纷然杂陈。如奇瑰怪异的三星堆所发掘来的超乎了我们想象的出土文物三星堆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大型青铜立人像等,其造形之夸张变异,在中国绝无仅有,至今仍无法清晰地判断曾使用过这批文物的先民来自何处,他们为何在如此雷同的国度里显得如此卓异不群,他们因何消失于天壤间而不见诸任何文献记载,这或许都是永远无法解开的秘密。而民族的融合交流,在今日的岷江流域依旧畅旺,就像高山与河谷交替、平原与高原相连所带来的地理落差一样,能量十足而不呆滞。

三是在儒家强势文明无所不在的情况下,岷江流域的文明核心却为宗奉道教和佛教。探究其因,实为偏处西南边陲之故,加之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地理环境,以及民风尚玩、文人好文讥刺的个性,使得它不像齐鲁大地那样几乎被儒教文明统治得缝隙较少,而这也正好说明为什么四川人在古代都奢靡尚玩,在主张大一统的家庭氛围里喜欢“别财异居”的深刻因由。青城山、鹤鸣山是道教最为重要的活动依托,而峨眉与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一起担当佛教活动和传播场所的重责。这些其来有自的人文风景与岷江流域的自然风景往往是合二为的,形成人文与自然的混合体,向我们展示着它们持久的魅力。

岷江作为古代峡江水道的重要河流,是连结成都与外界的重要桥梁,平日用于人物交流、商业运输,很多文人如李白、杜甫、张祜、陈子昂、张说、岑参、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杨炯、范成大、陆游等都是经峡江水道出川的。公元768年,岑参罢官东归南阳时还因为宜宾水道被群盗所阻,被迫“淹泊戎州”(《阻泸戎群盗》)。至于战时则更是事关军事物质运输的兵家必争之要地,特别是在国家板荡之时,如宋抗元军、抗战时抵御日本凌侵,都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岷江沿岸城市,由于其地利,文化亦呈沿江串连的迹象:南宋蜀学的东移,抗战后成都、乐山、宜宾的大学及文化机构的东迁,峡江水道其力至伟。像宜宾的李庄古镇就是梁思诚、林徽因二先生与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战时研究中国建筑的地方,这对于追怀中国建筑研究的历史来说,实在是难得的孑遗。不仅如此,岷江流域所留存的一些古镇如双流黄龙溪、洪雅柳江镇、犍为罗城镇、邛崃平乐缜雅安上里镇、江安夕佳山庄等,都是岷江流域不可多得的人文游资源,它们与九寨、黄龙、都江堰、峨眉山、蜀南竹海一起,尽情展示了四川大地不朽的丰饶与美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AVsW2wBUcHTFCnfV1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