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之后是否再有降息?楼市到底还有戏吗?

核心提示:楼市不仅不能再成为刺激经济的法宝,反而成为贸易摩擦大背景下我们最大的软肋,所以……

上周末的大新闻,是央行宣布自2019年9月16日起降准,派发出9000亿的大礼包。

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

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大背景下,央行今年主要的操作还是1月15日的全面降准、5月15日的定向降准,以及这次的全面+定向降准。

虽然这次最新的全面+定向降准力度很大,针对性也很强,但降准毕竟不是降息。

而眼看着经济增速逼近6%的底线了却还迟迟不愿降息,也说明央行也有自己的隐忧和考虑。

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看待央行的降准动作?接下来会有降息吗?

如果真的降息了,楼市还会再起飞吗?如果不是楼市,那机会又会在哪?

01

去年年底,美团创始人王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2019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

王兴的感慨,是一个互联网圈内的创业大佬,对于资本风向和行业前景的直观思考。

作为一个领军企业的管理者、连续创业的成功者和诸多初创项目的投资者,王兴发现市场上的钱开始越来越不好找,而真正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好的项目,也几乎看不到了。

王兴的预言或许只针对互联网行业,但其实也适用于整个社会经济体。

从2008年开始,全球各国都开始了一段依靠天量宽松刺激经济的“腾飞之路”。

从零利率到负利率,再到粗狂的QE,只要本国经济一遇到问题,各国央行就采取放水的方式解决。

吹大泡沫的10年狂欢虽然让无数人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是在不断延缓危机引爆点的过程中,持续地壮大危机。

而一旦对放水形成依赖,要想戒断这个“毒瘾”,又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十余年的货币宽松,催生了大量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紧缩之后出清的压力马上显现出来,这个后果是很多国家难以承受的。

所以,虽然明知道不能再靠宽松度日,但最后各国央行都还是采取了新一轮的宽松,试图靠这个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这也是为啥我国央行在经历了08年、12年、15年的三轮大宽松之后,这次却表现得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更谨慎的原因。

只靠印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是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利好来推动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经济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

一旦明白了这些,你再看这一轮降准设定的各种条件,就会马上明白央行的苦心:

知道经济增速有点慢了,所以适度地给大家打打气,别老想着直接上大刺激,但也别太灰心啊……

知道有的金融机构扛不住了,所以缓解一下你们的流动性压力,防风险还是很重要的,别出幺蛾子啊……

知道美帝肯定还要折腾我们,美联储都开始降息了,我们也得多准备点政策工具,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啊……

知道中小企业这几年很难,所以定向滴灌+地产防火墙双管齐下,银行你别老是跑偏啊……

02

那么,楼市呢?

此前每次降准降息,楼市就会闻风而动。这次也会一样么?

菜导先把结论放在这:别想多了,这次真的不一样。

进一步说,无论是这次的降准,还是最快可能在今年4季度出现的降息,短期都不会对楼市带来什么特别的利好。

而如果你留意过今年以来的针对楼市的各项高压政策,会发现上面在搭建一个密不透风的隔离墙。

哪怕是上个月推的LPR改革,也都单独针对房贷利率设置了一套独立的搞法。菜导当时就说了,这是为后续可能要推出的刺激政策准备的“先手棋”。

现在来看,这都不是“先手棋”这么简单的举措了。

上面是下定决心了要走出地产依赖,既然进一步的降准降息难以避免,那就先把隔离措施做好,避免再次陷入被“夜壶”绑架的恶性循环。

但从最近几篇关于楼市文章的留言来看,菜导发现很多人都还沉浸在“房子永远值得买”的论调之中,看不到已经悄然转向的整体形势。

是啊,今天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就纠结在房地产上,因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房地产形成了魔鬼般的虹吸效应,所有的资源和要素都被虹吸过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们真的会有这个决断力。直到毛衣摩擦的反复,才让上面明白,真到了痛下决心解决地产依赖的时间窗口了。

再靠楼市刺激强拉经济已经不行了,这一次,我们必须靠产业变革的内生动力,才能逃出生天。

所以,菜导再给大家强调一次:不要低估这次去地产化的决心和准备。楼市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

未来三到五年内,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房子都会变成一个收益平庸甚至是跌跌不休的资产。

楼市中长期走向的二八分化,也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03

楼市没戏了,那最大的受益者会是啥?

答案其实很明显了:股市。

本轮降准之后,中信建投就直接喊话说:A股有望再创新高,实现3500点的目标!

菜导觉得吧,现在这个形势下,不说3500,明年干到3700-3800,也不是没可能的。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还是看的政策风向。

只要对当前的形势稍加研究,你就会发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未来,亟须一个健康且慢牛的股市。

靠强压银行信贷来支撑中国经济的转型也不是不行,但银行资金的传导管道的疏通一直是个大问题,很难在一时一刻全部解决。

通过改革资本市场,鼓励直接融资,才是支撑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所以,科创板出来了,注册制、退市制度、强化监管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也都持续推进了。

现在缺的,就是一轮健康的慢牛了。

当然,目前毛衣摩擦的风险仍然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巨大,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去杠杆的进程仍未结束,所以在中长期坚定看好的同时,短期仍需注意震荡风险。

如果对市场机遇没啥把握的话,还是老老实实买基金吧。

如果有点投资基础和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想更为稳妥地把握住这一轮投资机遇,可以留意我们本周五开始招募的L3.股票训练营哦……

本期训练营专为有一定投资基础的“老鸟”设计,如果对训练营有啥疑问,也可以先添加小管家的微信cnlcxueyuan,回复暗号:L3,进行具体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