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菜鸟理财晨间栏目:业问侃楼,我是菜鸟理财特聘房产投资专家:业问。
今天是2019年12月24号,聊聊最近和大家沟通时总结出来的一些小感受。
PS:上周六的文章我辛辛苦苦写的,不知道被哪位举报了然后被微信删除了……伤心啊……
所以今天我不谈那些大的趋势方向了,聊聊大家在买房看房的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一个“坑”。
这个坑是啥?业问给大家重现一下经典的对话场景:
Q:老师,XX咋样?现在看着很便宜啊!
A:买房别贪便宜,这地方不咋地。
Q:万一人家是洼地呢?
A:你有没有想过,现在还是洼地的,以后也八成还是洼地?
好了,场景重现完毕。
这个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在业问的群聊、私聊里发生个3-5次,各个区域、各个城市都有,业问每天答得多了,简直都可以就这类提问设置一个机器人自动回复了。
只不过,业问也理解,大家之所以会这么问这么想,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经过了此前几轮的暴涨,很多城市的核心或热门区域,确实太贵了,上车实在有点困难。
加上现在各种政策、利好一大堆,按照过往买房的逻辑,去找个洼地买套房,然后静等升值,似乎也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怎么说呢?业问觉得这个心态就跟那些去线下买理财还一个劲地问能不能保本保收益最终被各种资金盘收割的韭菜没啥太大的差异。
一方面是沉浸在过往“水大鱼大”的旧经验里出不来,以为买啥楼都能跟着大水漫灌的行情走下去。
另一方面是对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形势和市场方向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总以为随便买套便宜的房子,都可以称得上保值升值的“资产”。
那市场的真相和未来的方向到底是啥呢?
其实业问之前已经反反复复说了很多次了,今天就直接划重点吧:
1. 降准降息还是会有的,但不可能再现08年、14年那样的大水漫灌。
2. 即便明年会迎来一轮楼市放松潮,但放松也不是放开,上面已经明确了要摆脱对楼市的路径依赖,只不过内外夹击之下,又不可能靠一刀切的休克式疗法完成转换,只能慢慢来。
3. 棚改退潮之后,绝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尤其是人口大规模流出的城市,楼市都将失去其“资产”的属性,而回归居住的本质。这个过程用不了多久,业问估计也就5年左右。
4. 既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的楼市褪去其金融化的属性,那么现在你以为的洼地,不仅大概率无法逆势上扬,反而极大可能在未来发展成为深坑。
就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在高度市场化、投机化的深圳楼市,洼地其实也不少。
很多人只看到了宝安、南山、福田某些热点区域的几年翻倍,却根本看不到在龙岗、罗湖等区域,还有大把跑输大市,几年下来甚至还阴跌了不少的楼盘。
总之,未来的楼市是一个典型的存量博弈的市场,绝大多数楼盘的价格都是要回归其基本面的,现在你贪便宜买进的洼地,可能未来永远都填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