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怀石投江,身后自有评说(上)

2019-10-15     中华人APP

公元前278年五月,春回大地,长沙东北的汨罗江畔,蓝天如洗,万山青翠,缤纷的花儿怒放在万绿丛中,欢快的小鸟在绿荫荫的枝头啼唱。碧波荡漾的江面上,白帆点点,渔歌阵阵,到处是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有位老人却对这明媚的春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穿着宽大的旧衣服,戴着顶高高的破帽子,佩带着一把锋利的长剑,整日徘徊在江边。他时而低头吟咏,时而仰面长叹。时而放声痛哭,时而阵阵冷笑。他那饱尽风霜,枯槁憔悴的脸上布满了哀痛、悲愤和绝望。

寅年寅月寅日生

他就是楚国的三闾大夫,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在楚国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里。巧得很,屈原的生日是寅年寅月寅日,在我国古代历算中,以"人生于寅"为吉祥,屈原的生日自然更为吉祥。他的父亲高兴极了,给他取了个很好的名和字:字"原"名"平"——"平"有"平正"的意思,"原"象征着大地。

屈原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他在少年时代便努力学习。每天早上,天朦朦亮,他就起床读书,晚上直至深夜。到了青年时期,屈原已博览群书,知识十分渊博。他的诗词文章都写得很好。他有远大的抱负,一心想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他的卓越才能传到了楚怀王那里,楚怀王召他进宫,任命他为左徒。这是个兼管内政外交的要重职务,相当于后代的副宰相。屈原每次与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都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建议,谈出独到的见解,因此很受楚怀王的信任。

小人包围着楚怀王

楚怀王身边还有许多大臣,都是些王孙公子出身的旧贵族。这些人不学无术,结党营私,腐败透顶。

屈原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定出一套新法令限制旧贵族的特权,反对他们那种祸国殃民的恶劣作风和糜烂生活,减轻人民的负担。屈原的主张得到了楚怀王的支持,怀王决定秘密地让屈原起草新法令-----《宪令》。

既得利益者们抱成了一团

旧贵族们惶恐不安了,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抱成一团,狼狈为奸,与屈原作对。

一天,屈原正在全神贯注地起草《宪令》,上官大夫悄悄走了进来,企图偷看《宪令》的草稿。屈原知道他的来意不善,便机警地捂住草稿,拉下面孔,义正词严地说:"对不起,《宪令》没公布之前,任何人也不许看,这是大王的命令!"

屈原拉下面孔,义正词严

上官大夫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但他不死心,又出了个鬼点子,跑到楚怀王面前去诬陷屈原,说,"大王叫屈原起草《宪令》,朝廷内外都知道了,屈原经常夸口,说除了他,谁也办不成这件事。"。

楚怀王最忌惮别人知道《宪令》的事,他又是个心胸狭窄,虚荣心极强的人。听了上官大夫的话,他信以为真,大动肝火,就免去了屈原左徒的官职,只叫他做个管理宗庙祭祀的三闾大夫。此后楚怀王就与屈原疏远了,楚国的这次变革,也就和屈原任左徒的命运一样,葬送在旧贵族集团的手中了。

屈原被免职

屈原被罢免之后,他在外交上的主张----联齐抗秦的政策,也遭到了同样的厄运。

以郑袖、子兰、靳尚为代表的投降派,暗地勾结秦国,出卖楚国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打击、排挤屈原。刚愎自用的楚怀王,拒不听屈原的多次劝告,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秦国的愚弄和欺骗,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的因禁中。

楚怀王被囚后,太子熊横继承了王位,称作顷襄王,子兰任了令尹。

流放到了江南

楚怀王客死秦国的消息传到了楚国,不久,他的尸体运回了郢都。楚国上下人人震惊,个个悲愤。

老百姓想起了楚怀王是被子兰、靳尚等人硬劝到秦国去的,他的死与他们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对这伙人当政掌权怨声四起。

人们自然也回忆起当初屈原竭力劝谏楚怀王千万不要入秦的情景,纷纷颂赞他义胆忠心,富有政治远见,并为他的被疏远而鸣不平。

民众对子兰一伙的怨恨和对屈原的热爱,使子兰十分恐惧。他让靳尚在顷襄王面前拼命说屈原的环话。顷襄王自己也十分妒恨被人民爱戴的屈原,就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了江南去。

将屈原逐出郢都

那时江南的地方很广,包括今天的湖北省南部和湖南省北部一带,这一带有许多地方是无边无际的草原林莽,尚未开发,人迹稀少。

屈原从郢都出发,顺大江(即今长江)东下,在洞庭湖和沅水流域的广大地区,走着艰难曲折的道路,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

在长期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屈原怀着悲愤交集的心情,用自己的心血凝成了《离骚》《九章》《天问》等许多光辉诗篇。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屈原爱祖国、爱人民,追求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离骚》,长达370多行,共计3400多字,几乎概括了屈原一生的政治斗争和楚国从衰落到灭亡的史实。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的诗歌,在写作方法上,吸取了楚国民歌的精华,运用了楚国方言声韵,叙写了楚国风士物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被后人称作为"楚辞",它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待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46IzW0BMH2_cNUgIIgf.html







乾隆戒烟轶闻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