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气候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事情,近年来,我们也发现全球的气候环境也在往不好的方向变化,包括恶劣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等等。
像之前在短短的20多天中,全球多地相继爆发毁灭性大火。澳大利亚东部近日林火肆虐,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11月11日进入为期7天的紧急状态。美国加州同样遭受今年以来的山火,从10月下旬熊熊燃烧,累计过火面积为1010平方公里,山火已致死3人。
无论加州、新南威尔士大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们规模如此之大的深层次原因,都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11月14日有消息称,意大利最近遭受近50年来最大的洪灾,这些洪水使水平面上升,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威尼斯。迫不得已,14日威尼斯市长宣布城市进入紧急状态,所有学校关闭,有60只船被破坏,大部分的房屋被淹没,街上人群逃散,犹如末日。
据统计每一百年威尼斯会下沉1.3厘米,但是由于多度开发地下水导致威尼斯在近20年下沉了30厘米。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海平面在逐年上升,或许若干年后威尼斯将从水上城市变为水下城市。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今天受灾的是加州、新南威尔士和威尼斯,不知道明天又将是哪个城市?
上周,来自153个国家的1.1万名科学家近日在《生物科学》月刊上刊登一封公开信,宣布地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并警告说,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发生重大变化,“不可名状的人类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悉尼大学的托马斯·纽森博士说:“虽然情况很糟糕,但并非毫无希望。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应对气候紧急状态。”
我们从今年的牛津词典年度词汇也能看出,目前我们的危机感已经扑面而来了。
牛津词典表示,年度词汇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过去一年的社会思潮、精神、气氛和人们最关注的事情,并且是最有文化潜力的词汇。2018年是“有毒”(Toxic),2017年是“青年冲击”(youthquake),2016年是“后真相”(post-truth)。
今年的“Climate emergency”译为气候紧急状态,已经击败“气候危机”、“全球变热”、“否认气候变化”等热门词汇,当选《牛津词典》2019年度词汇。
同时,这也表明出今年的三大英文词典年度词汇均聚焦气候变化:“升级回收”(upcycling)和“气候罢工”(climatestrike)分别是剑桥词典和柯林斯词典的2019年年度词汇。
牛津词典将“气候紧急状态”定义为: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减少或阻止气候变化,并避免由此造成潜在环境破坏的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气候危机”一词的使用次数飙升了10796%,在2019年,与“紧急状态”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气候”,这一表述的使用率比位列第二名的“健康紧急状态”多3倍。
牛津词典解释称,2019年,“气候紧急状态”从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成为最突出的、最广泛被讨论的词汇。
牛津词典表示,选择这一词汇并不只是因为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有所提高,也是因为考虑到人们讨论气候问题时所用语言的特殊性。“气候紧急状态”一词反映的是人们通过文字表达出的紧迫性与危机感。
我们们希望所有的公众们都能够了解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我们需要对全球社会的运转方式以及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方式进行重大变革。
英国《卫报》5月曾指出,他们在报道气候问题时,选用的表述发生了变化:“气候紧急状态”取代了“气候变化”,“全球变热”比“全球变暖”使用率更高,这种语言表达更能体现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牛津词典表示,在2018年“气候”还不是与“紧急状态”联系最密切的词汇,人们更多的用“紧急状态”来形容健康、医院与家庭。但是,从气候紧急状态的使用率上升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已经扩大成为全球层面的紧急问题。
2019年,许多国家和城市和曾都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如英国、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悉尼等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危机。
当前,中国正利用科技创新产生的众多成果促进绿色发展。例如,基于高质量锂电池发展起来的电动汽车,已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
此外,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方面,英国已经进行了可观的投资。在未来,英国还将进一步加强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降低碳排放。
降低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都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同行,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各个地区、国家都感受到了这场危机,都在努力去改善,维护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相信大家的努力最后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