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养生?这是一篇惊醒无数人的文章,值得一读再读!

2019-12-16   琴姐聊健康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如何保养五脏呢?

关键是2点:

第一:供应五脏的能量即气血要充足。

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

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气血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气血又该如何养护呢?

一、减少消耗气血的行为

1、熬夜

现代人大多数都有熬夜的习惯,尤其是长期的熬夜是损耗气血很严重的一个行为。

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养气、养血的时候。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睡觉是补气血最根本的途径,熬夜也就成了损耗气血最直接的坏习惯。

2、饮食不当

油腻的食物、暴饮暴食、冷饮、饮食不规律是很伤气血的。脾胃是气血运行的根本,身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靠的正是脾胃。脾胃受到损伤,人体就无法吸收五谷精微,气血的来源就随之减少。


3、精神压力大

身体上的疲倦伤气血,精神上的疲倦更是如此。这就和中医上面郁结之气伤肝是一样的,长期的抑郁、情绪低落都会导致身体里面的气郁结起来,以及周身血脉运行不畅。

中医认为,负面的情绪是很伤身的,忧思伤气血、愤怒伤气血、生气伤气血、过度的兴奋也是消耗气血的。这种经常性的情绪上面的压力,会造成精气亏损,血流不畅,随之而来的就是脏腑功能的减弱,体质的下降和免疫力的衰退。

二、补充气血

1、通过食物来补,如:小米粥加红糖,小米有补养气血的作用,补脾胃的作用。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吃小米是最好的。红糖中医认为是热血的,所以红糖是可以补血的。一个补气一个补血,所以小米加红糖,可以补充我们的气血。


2、一些中医的理疗方法也是可以补充气血的,比如艾灸,针刺,雷火灸等等。​

3、一些体育锻炼也是能够让体内的气血充盈,比如一些有氧的运动,包括爬山,登自行车,慢跑,游泳等等,都是对于人体气血的丰富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气血的补充很简单,只要饮食,运动,用药相互结合,相信就能够对于气血虚弱得到良好的缓解。

第二、供应五脏气血的经络通畅

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

如何保持经络通畅?

一、避免引起经络不通的行为


1、久坐少动、长期伏案工作,使身体肌肉缺乏运动,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引起经络堵塞。

2、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特别是夏天长期在冷空调中容易引起经络不通。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本身是一个排毒的过程,冷空调使身体出汗排毒减少,还容易使寒邪侵入身体。寒主凝,是最容易引起经络堵的原因。

3、经常生气容易导致经络不通,生气会影响气机顺利运行,气滞则血瘀。

二、疏通经络

1、按摩头皮

按摩头皮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摄氧量,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对于亚健康、精神压力大的人可以消除紧张、焦虑,解除疲劳,使大脑获得充足的精力,对于老年人还可以延缓或者治疗失眠、耳鸣、耳聋、头晕等症状。

还可以治疗神经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中风、脑出血等等引起的头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2、颈椎操:米字操

特别是对于经常久坐办公室、久坐电脑前的人群空暇之余做做颈椎操,能够起到加速颈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增强颈部韧性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颈椎操虽然有预防颈椎病的效果,但主要适合长期伏案工作和轻度颈椎病人群,颈椎病症状较重的患者要慎用。

3、握拳运动

根据中医理论,手部有6条经络,同心、心包、肺相连的是“阴经”,同大肠、小肠、三焦相连的是“阳经”。

反复做握紧拳头又迅速放开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促进新陈代谢,强化内脏器官和大脑功能,健身健脑,对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失眠等老年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4、泡脚按摩足底

脚在人体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质沉积在脚底,不利健康。通过足底按摩,分解沉积在脚底的有害物质,可使其通过汗液、尿液排出体外。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人的脏腑器官与足底穴位是一一对应的。足部按摩通过反射区促使大脑传导信号,改善人体内分泌和血液循环,调节生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