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闽南人的记忆里,童年的时光总是与一座古大厝有关。83岁的退休老校长林广明也不例外。
生长在南安康美福铁村的林广明,是当地小学一名退休的老校长。退休后,他总喜欢带人去参观村中一座座古大厝,介绍先祖们曾创下的辉煌。
仅剩外墙的标舍石堡,在这些古厝中,损坏最为严重,可在林广明心中,这座石堡是福铁村必去的所在。
这里,不仅藏着许多老人们儿时的欢笑,还曾给过村里人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这里,不仅经历了两百年的岁月更替,还见证了福铁人,一段段英勇的抗匪史。
石堡内的三重门
春雨连绵的日子刚过,暖暖的阳光洒了下来,整个村子明亮了许多。作为福建省美丽乡村,沿溪而建的福铁村,静谧而闲适。途径小溪流和几座古大厝,在村中一片郁郁葱葱的藤蔓墙处,我们找到标舍石堡。
眼前这座被薜荔果藤蔓包围的废弃石堡,四四方方的围墙,没了屋顶。花岗岩铺成的石头地板上,仅留下一口古井和几根断柱。如果不是老人们口口相传,记下了它曾经的样貌,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2层古民居。
“楼顶是黑瓦,大门有3重,里面是2层楼。”林广明还清晰地记得,石堡还未受到破坏的样子。
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石堡,占地600多平米,由花岗岩和实木搭建而成。外墙为长25米,宽21米,高12米的石墙。墙壁厚1米。墙上除了窗户,还留有上下两排枪孔。
大门为一个石拱门,设有3重防护门。最里层为普通双开大门,往外则是旱、水两道闸门,用于防水攻和火攻。处于中间的是旱闸,一层厚重的木门,用两根粗大的柱子作为门闩。最外层则是水闸门,除了有可以上下抽动的门外,还有两道水沟置于门顶位置,遇到火攻时,从上往下灌水,即可灭火。
由大门入,里面的建筑则为木质结构。一楼两侧分别有4间房,中间为天井,天井中央为一口古井。正对着大门的最内侧即是大厅。大厅后,还有一处小门,可通向外面的小厝。上楼的楼梯,左右两侧皆有,2楼的外围是一圈跑马道,中间则还有8个房间。
这样一座易守难攻的建筑,兼具居家和抗敌的功能。可惜,历经200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如今只剩下这残垣断壁。
土匪横行的年代
这样一座石堡,很显然不是传统的闽南古大厝造型。它的来历,与那土匪横行的时代有关。
石堡的建造者,是福铁村的商人林肃斋,乳名标舍。生于官宦世家的林标舍,从小聪敏好学。然而他的志向,却不知仕途上。那时候,流传着一句俗语:“工字没出头,商字叠大楼。”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标舍。他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决定弃文经商,从“跑担子”(即挑货四处叫卖)做起。
勤恳又聪明的标舍,没多久就开起了店铺。生意越做越好,很快富甲一方。
和大多数人一样,经商致富后,标舍开始建大厝。他在村落的中心位置,建起了一座五间张加双护厝的传统闽南大厝。
传统的建筑,虽然满足了居住的要求,却常常受到外敌的侵扰。
那时候,距离村落一两公里的葵山山上,有一个铁尖寨,寨子里住着一窝土匪。这窝土匪,常常下山烧杀抢虐。普通人家都难逃劫难,标舍这样的当地富商,更是他们抢虐的重点目标。
为了保护一家老小的安全,也为了村民们的安危,标舍决定修建这座石堡,用来抵御土匪的侵袭。
抬枪抗匪的日子
“那帮土匪,无鸡不抓,见菜就择,什么都不放过。”林广明小的时候,也经历土匪横行的时候。当时,只要土匪下山被发现,村里人便敲锣打鼓,通知所有人赶紧躲进石堡内。
那时候村里仅有一百多人,大家挤进石堡内绰绰有余。“老人、女人和小孩都躲在房间里,男人们就在跑马道和墙角边,对抗土匪。”林广明说,三重防护门,将土匪阻隔在外面,村民们用抬枪,对着他们射击。
两三个人合力,有的抬枪有的点火,虽然没办法将土匪除尽,但每次都能将他们赶走,保证了村民们的安全。
有一次,土匪来袭,村民们纷纷躲进石堡内。为了抢夺财物,土匪开始对村中一户人家的大门放火。距离三四百米外的石堡内,大家见状非常着急。几个村民合力,从石堡2楼向远处开了一枪。没想到,这枪开得非常准,直接打到正在燃烧的大门上。土匪们见状,仓皇逃走。
这件事情,从此成了一件奇事,在村子里面传开,一代又一代的福铁人,听着这则故事长大。这个大门上,自此也留下了一个拳头大的弹孔,直到不久前重修古厝时,才将大门更换。
废弃石堡的新生
岁月更迭,多少今日的生活,又逐渐成了明日的传说。解放后,土匪被剿了,石堡的防御功能也跟着丧失。石堡成了标舍的后人,居住的场所。
“我小的时候,还有10多户人家居住。”身为标舍第6代后人,林广明对石堡,有着很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在里面住过,但儿时和伙伴们在石堡内跑上跑下,嬉笑打闹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1958年,石堡迎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那时候号召大家养猪,一户一头猪。”林广明说,养猪需要猪圈,一些建起了新房子的标舍后人,便回到石堡内取石材。那些花岗岩做成的石柱子,被一根根砍断,做成了猪圈。失去了柱子的石堡内部,塌了下来,自此便荒废了。野草渐渐长高,古井也被断瓦残渣所填埋。
多少年来,林广明每每走过这里,心头总是留下一声叹气。
让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来,古堡又迎来了新生。四年前,福铁村开始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整合村内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拥有200多年的标舍石堡,成为景点之一。
石堡内的杂物被清理了,地板也用旧石重新铺就,古井得到恢复,泉水再次灌满井内。当地政府对石堡进行保护,禁止破坏。
标舍石堡,承载了多少福铁人的回忆,如今,它以新的意义,又呈现在大家面前。
来源|花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