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得以维系,不只是因为血浓于水,还有信任,然而,当信任碰上了金钱,还有多少亲情能经得住考验呢?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福州的林家有三兄妹,老大林敏,老二林峰,老三林婷。早些年,父母交给小女儿林婷20万元,由她来帮忙理财,但这笔钱依然是存放在父母的名下,而且林敏和林峰并不知晓此事。
后来父亲过世了,因为母亲意外摔伤,需要住院治疗,林敏和林峰才意外得知父母的钱是放在林婷那里保管的,对此他们十分不满,甚至认为林婷想私吞父母的20万元,于是,林峰强行把父母交给林婷的20万元拿走了,转到了自己的名下,从而导致了三兄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还影响到了母亲的赡养问题。
林敏为了解决她与哥哥、姐姐的矛盾,向第一帮帮团求助。看过这段视频后,可以用一句话来解读这三人的矛盾——金钱与信任的关系,导致了亲情的崩溃。林敏与林峰对林婷不放心,担心她侵吞父母的财产,后来林峰将父母的钱转到自己的名下,又引发了林婷对林峰的怀疑,简单地说,都是金钱惹的祸。
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果子女已经成家立业,若动父母的钱,是只要父母知道即可,还是需要告知其他兄弟姐妹呢?这表面上来看,是金钱的问题,实则还是信任问题,亲人之间若信任出现问题,会引发很多矛盾和冲突。
亲人之间彼此信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父母要做到公平公正,子女要多替对方着想,把事情摆在明面上,不遮掩。
首先,父母公平公正,子女才能相亲相爱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子女之间的矛盾都始于父母的偏心,父母偏心,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子女之间的关系。
我认识一个朋友,每次提起她家的矛盾,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她老公兄弟三人,她老公排行老二。老大已经40多岁了,至今单身,前年公婆将老家的房子卖了,将钱全部给了老大;去年,小儿子要结婚,公婆拿出二十多万,给了小儿子,帮小儿子买房,原本公婆跟着小儿子一家一起生活,今年年初,小儿子的岳父岳母搬了过来,小儿子家的房子不够住了,公婆就搬到朋友这里,和他们一起住。
朋友就很生气,凭什么我买房子的时候,公婆不给一分钱,老大、老二都分了家产?现在没地方住,就搬到我这里来。因为公婆做得不公平,她与老人的关系不是很和睦,与老公的哥哥和弟弟关系也不融洽,就连夫妻感情都受到了影响。
对于多子女家庭而言,父母要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偏向一方,否则子女就会不相信父母,还会将这种不信任迁移到兄弟姐妹身上,“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庭关系。
其次,别用情面代替理智
常言道:亲兄弟明算账。涉及到金钱的问题,切勿用情面代替理智,要当面锣对面鼓地讲清楚,把问题摆在明面上,总比事后算账好。
我老公的外公有八个子女,若有子女向他借钱,他也会让子女写欠条,写清什么时间借的,什么时间归还,数额是多少。有不少人觉得老人财迷,没有情面,老人解释说,他自己都90多岁的人了,如果我不让子女写借条,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不是给子女留下麻烦,起纷争嘛。
相反,有的老人则总是喜欢对子女借钱一事遮遮掩掩,怕其他子女知道后,对父母有意见,可纸里包不住火,哪一天被其他子女知道了,反而会加剧矛盾,不如将事情说清楚。
就拿林家三兄妹来说,如果老人把钱拿给小女儿理财一事,告诉了其他两个子女,并明确表示这只是让其代管,那么,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也就没那么多矛盾了,有时越是遮掩越会产生矛盾,把事情讲清楚,岂不是更好?
另外,作为子女,不要贪恋父母的金钱,不要过分去算计,大度一些,也会少一些矛盾。公公去世后,婆婆再嫁了,这样的家庭关系更难处,早些年的时候,小姑子将婆婆的存折据为己有,并擅自取了钱,被老公的继父发现,告知了其他子女,小姑子担心母亲的钱会被继父占有,所以替其保管。
父母尚年轻,还没有糊涂,他们的钱怎么花,我认为子女不要过度干涉,他们的钱有权自己决定,当然,如果父母上了岁数,糊涂了,可能有些后事需要交代了,子女再去过问是可以的。
总之,在大家庭中,一定要处理好金钱的问题,不然很容易产生矛盾,尤其是原本就感情脆弱的家庭,闹到法庭,动刀子都有,老人公平公正,子女用老人的钱,摆在明面,告知其他兄弟姐妹,尤其是数额较大时,就能避免很多家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