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整整30年后,委员郭秀珍与港商弟弟郭正达在沪两次相见

2019-08-23     政协往事

故事发生在1978年、1979年,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岁月。
姐姐郭秀珍(1917—2010),著名爱国工商界人士,“文革”前曾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文革”中受到波及;弟弟郭正达,时任香港华达纱厂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他们的父亲郭耕余被称为我国铝制品工业创始人,由郭家创办的华昌钢精厂生产的铝制品,20世纪30年代几占上海市场半壁江山。
时代风云际会,上海解放前后,姐姐留在上海、弟弟去了香港,姐弟俩分离了整整30年。1978年4月,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正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上海,他要看一眼自己的亲姐姐。
那天,姐弟俩在机场重逢,恍如梦中。弟弟仔细端详着姐姐,看到姐姐已添了不少白发,还是安慰道:“想不到你还是老样子!”弟弟特别想看看旧时生活过的地方。姐姐陪他看了当年念书的学校和住过的房子。最后,弟弟提议想去看看童年的老宅,也就是当时郭秀珍住的地方。
当时,政策还未完全落实,老宅里仍住着不少人家,郭秀珍的房间光线很暗,白天也要开电灯,她怕弟弟看了会伤感,推说不便惊动左邻右舍,以不去为宜。弟弟怕给姐姐带来麻烦,也就不再坚持,只好带着遗憾回了香港。
1978年12月23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后,政策逐步落实,政府归还了郭秀珍的财物,改善了居住条件,郭秀珍继续担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1979年3月11日,“文革”后上海第一个访问香港的代表团——上海工商界经济代表团访问香港,已担任上海市政协常委的郭秀珍(后任第八届市政协副主席)随团访港,与弟弟郭正达重温亲情、畅谈沪港合作。1979年10月20日至31日,香港工商界访问团一行26人访沪,郭正达担任访问团副团长。
这一次在上海相见,弟弟不想留有遗憾。他再次提出想回家看看,姐姐欣然应允。为了弟弟回家,郭秀珍精心准备,尽量让弟弟看到“小辰光”的影子。她约了亲友在家中吃便饭,弟弟在家中看了一圈后说:“家中虽然简单,但比我想象中的好。”又说:“内地人虽然不富裕,但生活安定而愉快,另有一种味道。”
这次回家,弟弟还存有一个心思。姐姐岁数见长,他想再次劝说姐姐赴港生活。姐姐的经营才能他是知道的,1949年,作为家中长女的郭秀珍受父亲委托,就掌管起了华昌钢精厂。郭秀珍明白弟弟的心意。她陪同代表团到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参观游览,边游览边告诉弟弟:故园美丽难舍,不愿离开家。她还告诉弟弟,内地在大发展,上海遍地是机会,希望弟弟抓住机遇回上海发展。
在姐姐的影响下,郭正达将在香港的铝制品厂全套设备无偿赠送给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那套设备模具价值1000万港元,重达272吨,完全由其父郭耕余在香港创办的香港华昌出资运抵上海。随后,郭正达还在上海、广东等地投资建厂,姐弟俩一同圆了“实业报国”的梦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Mv2yGwBJleJMoPMX7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