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刚入幼儿园家长的信

2019-09-24   妙妈育儿

本文供稿作者:葫芦妈妈




又到一年幼儿园季,这样的场景还记得吗?

孩子头一两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幼儿园的老师称它为“后反劲”;

孩子一入园就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跟在老师后面悄悄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孩子会出现头痛、肚子痛、发热、上火、尿频、便秘等生理现象,一回家这些症状马上消失。入园焦虑反应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出现晚上睡觉不踏实、做噩梦,连说梦话都是“我不上幼儿园”,等等。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入园焦虑呢?

第一,分离焦虑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关系,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缺乏情感上的依恋,有的孩子甚至会担心父母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不要自己,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的。因而产生不安心理而没有安全感,进而产生分离焦虑。

第二,社会性能力弱

一是社会适应能力弱。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3岁前的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弱。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孩子已经习惯了家庭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陌生且有规律、有规则幼儿园生活,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会出现不愿意上幼儿园,想妈妈想家的焦虑情绪。

二是人际交往能力弱。两三岁的幼儿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时期,人际交往的能力刚刚萌芽,缺少人际交往的技能。他们虽然喜欢与小伙伴在一起,但又不知道怎样与小伙伴交往,一旦来到有许多不熟悉面孔的集体里,也会因不适应产生焦虑情绪,跟小朋友发生冲突。

第三,生活自理能力弱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过度呵护,还没有饿饭就送到嘴边,出门不是抱着就是坐车,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成人代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突然到了一个什么都需要自己做的环境里,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惧怕上幼儿园,产生逃避心理。

第四,家庭教养方式偏颇

有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误导,也会导致孩子的入园焦虑情绪,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入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会焦虑,大人会焦虑吗?

答案“当然也会有“

1. 带来各种不愉快。

我相信很多父母对于这一点感同身受,只是不敢说出来,有时候这种不便还会演变成厌恶的心理。当你试图离开孩子哪怕10米的距离,那疯狂的尖叫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不愉快的。

2. 导致深深的内疚。

当你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离开孩子,你会感觉很糟糕,即便要离开的理由再正当不过了——你需要工作、休息或者只是要去上个卫生间而已。其实育儿本身就是一件被内疚感包围的事情,每个家长都会犯错,而分离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3. 伤了孩子的心。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分离更可怕的了,而你的表现往往让他们的恐慌更上一层楼,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何克服幼儿入园焦虑?

第一:父母要相信孩子和老师

有些父母之所以会有入园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孩子离了他们不行,又担心在幼儿园里孩子受欺负,担心老师教不好。种种的担忧让父母完全没有心理准备,更别提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了。

第二:父母不要让孩子害怕上学

有很多父母都无意识地向孩子传输这样一个观念:上学是很可怕的!如果孩子不听话,父母可能会对他们说:等你上了幼儿园,你再这样老师会骂你的!这类的话会让孩子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自然就不愿意去幼儿园了。父母应该要灌输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让他对幼儿园产生憧憬,而不是恐惧。

第三:先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

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导致的,所以家长可以先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一下环境,告诉他哪里是教室,哪里是操场,哪里是老师办公室。孩子熟悉了之后更不会排斥幼儿园。

第四:鼓励孩子讲述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当孩子上完一天的幼儿园回来之后,家长可以鼓励他讲述一天发生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回忆起快乐的时光,更加喜欢上幼儿园,还可以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第五:准备好幼儿园所需的物品

孩子在幼儿园需要很多东西,如果准备不齐全,孩子会感到手足无措,会让他对幼儿园的印象不好。家长可以在入园之前准备好孩子更换的衣物、毛巾、水瓶、玩具、食物等物件。而且,身边有自己熟悉的物品也能让宝宝更加安心。

入园准备不是光给孩子的准备,父母也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甚至要做好孩子就是会哭闹一段时间,很难适应的打算。

当孩子真的出现分离焦虑时,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这种比较低的心理预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们的焦虑。

接纳、安抚孩子的情绪

试想想,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与熟悉的亲人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见一群陌生的人,对他的身心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或者一想到去幼儿园就不开心,这样的情绪是应该被接纳的,不支持的只是不去幼儿园的行为而已。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了情绪,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不妨先与孩子共情。

哦,看起来宝贝很不想去幼儿园,也不想离开妈妈,但是,妈妈一直坚持送你去,你很生气,还很难过,甚至都感觉妈妈不爱你了。(给情绪命名,并描述事情,让孩子清楚自己正在经历什么)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孩子入园,是他从妈妈生命中分离,迈向独立的重要一步,在这场离别中,妈妈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也要最大限度地对孩子的哭闹和反复给予理解。

只有妈妈做好了准备,孩子才会勇敢地迈出脚步。

育儿路上也会遇到许多其他问题

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haohaoyangyang2011

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儿


本文源自:葫芦妈妈育儿分享公众号

总审:玄参

责编:N